| 分类: 念的书 |
这是我异常喜欢的一本小说,也是赚走我眼泪最多的小说,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正在复读,又正好成绩一降再降没有一点起色,反正那段时间心情很差。
林岚的那种漫天的忧伤让我有着无比强烈的共鸣,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我可以微笑,我可以吵闹,我可以目空一切但是我就是逃不出命运的手掌,无论怎样的挣扎与反抗---不知是万幸还是不幸。
就像郭敬明在后记里提到的那样,我和很多人一样猜测结局,并猜的是同一个结局。可能是从小我们耳濡目染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各种不同的版本都在殊途同归,情节无限,结局的版本却很少。郭敬明与众不同了,选择了最最残酷的一个结局,让很多人都悲伤得不行了,其中就有我一个。
记得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咱们啊,已经过了为爱情疯狂的年纪了”,说得我一愣然后马上贫了句“您别这么狠毒啊,还有一大批我们这样的青年没疯狂过呢!”说完以后,仔细想想朋友说的其实挺有道理的,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爱情就要和婚姻挂钩和工作挂钩和户口挂钩,总之一切一切世俗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已经不会有那般纯粹和自然了,不知这么说是不是悲观了点。
《梦》的最后,林岚最终选择了另外一个人,当时的我万万不能理解为什么她不能和顾小北在一起,他们只不过因为一个误会而分手,一个误会而走远,最终误会解开了,王子和公主在一起是名正言顺的……我以为是作者的做作,而到了后来,到了现在才知道,现实中的故事是不能以名正言顺作为依据而发展的,结局也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变幻莫测和水深火热,也许正是这样,生活才可以为人享受。
我想,假若真的有林岚这个角色,待到她三十岁、四十岁再回想起她年轻的时的那些故事应该会笑的吧—虽然陆叙死了,因为她曾经那么真切地爱过恨----这是那么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二十岁的时候,犯了错误有的是时间用来让我们弥补,但是我们倔强,我们总是认为我们不后悔一切一切,我们最崇尚的是顺其自然。三十岁的时候,犯了错误没有时间用来更改了,但是我们自信,我们认为我们的阅历足可以让手中的错误在我们摆弄下走向正确,我们最崇尚的是三十而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真正独立,不管是感情还是工作。四十岁以后的时候,已经很少犯错误,因为我们精明,我们认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阅历指导我们分辨是非对错,什么样的场合下我们应该怎样做事如何说话,所以,现在的我和我的同龄人不停地被父母指点,怎样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而最让人失望的是,明明自己不愿去做的却也勉强虔诚地接受,为的,就是大人们眼里的“正确”。
郭敬明在后记中说,他很希望这个故事永远没有结束,《梦里花落知多少》慢慢长大了,她曾经的读者也长大了,永远这样延续下去。但是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结局的,不管这结局能不能让人顺理成章地接受。我崇尚完美和美好,我喜欢看到圆满,不管这圆满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我想,这书之所以有过那么大的轰动不仅是因为它的情节和语言,而是因为它描绘了一群有血性的孩子们从敢爱敢恨到屈服于现实的残酷。这中间,我们有共鸣有眼泪,因为我们就是他们,只不过我们的岁月没有那么耀眼。但是还是那个词,殊途同归。
刚刚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朋友进来看到题目,半开玩笑地说:“你这都几岁了,还对这本书念念不忘,这本书就是没事找抽型的。”呵呵,我说得没错,我们的确一边长大,一边遗失掉我们曾经最骄傲的东西却毫无知觉。我也不例外。
我希望我和我身边的好朋友们能无怨无悔地爱过和恨过,世间最让人难过的事情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所以,如果还有时间,不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错就错吧,成就一段旁人无法复制的年轻岁月,让自己的眼泪止为自己流。
这么说也许挺没理智的,但是我本来就不是理性的人,我只喜欢用感觉判断身边的人和事情,做事情也没有所谓的原因只是觉得这么做对而已。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改变的,人变得复杂不是虚伪,而是适应生活环境而以,所以那些很多由身边的朋友的虚伪而造成的伤害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她)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而已。就像茉莉和姚姗姗一样。
一切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