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情》第39章:外国男友
(2014-10-04 21:20:42)
标签:
情感 |
分类: 长篇小说 |
是女儿的电话。
女儿语出惊人:“妈,我谈了一个男朋友。”
“啊?”凌静没有思想准备,急切地问:“哪里的?是你同学吧?”
“美国的。”
“啊!”凌静大惊失色,“怎么是美国的啊!”
“美国怎么了,我是在一个英语聊天室里认识的,本来是想借聊天学英语的,没想到一来一往,就和他交上朋友了。人很不错的。”
“网恋?网恋很危险啊!”凌静脱口而出。
“网恋也是恋,有什么啊!”女儿不以为然,“反正我是要出国的,有个美国朋友不是更好更方便吗!”
“那也不能因为要出国就找美国男朋友啊!”
“他喜欢我,我喜欢他,OK。我们交换照片了,视频了,他被我迷住了,我觉得他人很好,长得也很帅。”
“没见到真人就不能说好不好。再说了,美国人,可靠吗,恋爱可不是儿戏。”
“都什么年代了,我怕他什么!他是医生,名牌大学毕业呢!是个基督徒,和雷锋差不多,经常在社区里做好事的,憨厚的像农民。说来你不会相信,有一次我说不理他了,他竟然哭得呜呜的,真好玩。”
“这可不是好玩不好玩的事,你了解他多少?”
“这与了解多少无关吧!你当年跟我爸结婚,又了解多少?你爱他吗?他配得上你吗?你们不是照样过一辈子吗?反正我的婚姻我做主,我只是礼节性的告诉你一下而已。他正在帮我办出国手续,一旦办好,我立马出国。”
凌静深知女儿的个性如自己当年一样倔强,这时你要是反对,她就会更坚持,倒不如顺着她,慢慢再作道理。
“好吧,不过你别太急,总要对他多了解了解吧?”
“妈你别怕,我只说是朋友,还没正式确立关系呢!你想,你不见到他,我会同意吗?我说的正在办出国手续,是激将法,吓你一吓。你想我会对自己不负责吗?不过,他的家庭我倒是了解一些,住在俄亥俄州克里兰市,是一个国际性的大家庭呢。他爷爷是西班牙人,奶奶是意大利人,母亲是德国人,嫂子是印度人,妹婿是美国人,所以,他非要找个中国人。”
“还有这样的事,简直是个大杂烩。”
“妈你说话真难听,应该说是联合国,我喜欢。”
“喜欢就喜欢吧!哼!你先把学历拿到手再说,怎么也得硕士毕业后再出去。还有,真要订了,就是我不同意,你也得让我见见人再说。”
“知道了妈!你以为我真疯了啊!”
“对了,你外爷爷要搬来住了,在我们附近买了一套房子。”
“那太好了,我就喜欢外爷爷。”
“还有你外奶奶呢!”
“外奶奶?”
“你外爷爷结婚了。”
“好啊好啊,我又有奶奶了。新奶奶怎么样?”
“我还没见到呢!等有了照片会发你的。好了,你可给我注意,婚姻大事不能当儿戏,有什么情况及时告诉我。”
“是了是了!”
放下电话,凌静痴痴地发起呆来,她做梦也想不到,女儿会找个老外男朋友。转念一想,不过就是朋友而已,女儿夸大其辞,离真正的谈婚论嫁还早着呢。再说,都什么时代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选择,应该让她走自己的路。况且自己又有什么资格来教导她呢?由她去吧,相信女儿的素质和眼光。
回头看电脑,罗宾已留下好几段话了。
“听了你今天的讲述,我真觉得你就是我的那位女同学,太像了。当然,也太不像,要是真的有多好啊!有趣的是,如果把你的故事与我的故事合并起来,就完美了。我在想,可能事实就是如此,自己以为是单相思,以为对方对自己没有真正动心动情,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天,一定是这样了!”
“我决定,明天就跟我们班主任联系,要凌静的电话。当然,我并不是要恢复甚至发展旧情,实际上,也没什么旧情,即使双方心动了,那也是青春期的自然骚动,最多只是欲发芽而终未发芽的一粒情感种子。而我之所以想再和她联系,其实是想叙叙同学情而已。毕竟那时和她来往最多,何况根本就没有明确表达过。现在天各一方,都有太大的变化,而且都已年过半百,骨子里只是怀旧罢了。”
“反过来想,联系不联系她,并不重要。我很乐意把你想象为她,这样的话,倒是一种满足。虽然那时很失落,但想想却是很美好。那个时代的情感,就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毕竟青春律动过,毕竟情感萌芽过,不是很美好吗?属于过去的东西就属于过去吧!只是这样一想,我更想念那些中学同学了。从没和他们聚会过,就凭这一点,我还得和她取得联系,毕竟我是班长,她是团支书,我们共同商量搞个同学聚会。”
“我下网了,老婆来催了。下次讲讲我的婚姻生活吧,或者讲讲她。”
“又要忙一阵了,我会抽空上网的,等我消息。88”
凌静细读罗宾的留言,嘴角上始终挂着笑。罗宾说的,不正是自己想说的吗?自己不是一直在思考吗?知道罗宾如此对待自己,知道因为误会而使两人失去了发展情感的机会,这样不是很美好吗?因为没有更深的发展,所以就不会有更深的切肤之痛。如果真成了婚,世俗和现实难免会打碎浪漫的憧憬,最终或成为平庸的一对,或分崩离析,那不是更可怕吗?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妹妹的事就是如此。
妹妹昨天打来电话,先说爸爸再婚的事。开始他们都不赞成,但看到对方之后,感到很亲切,就有了容纳感。再看到爸爸非常开心,省了他们照顾的麻烦,生活有保障,都很高兴地接纳了。特别是听说爸爸要搬到姐姐这边来住时,心里都很过意不去,怕是伤了爸爸的心。后来爸爸给他们解释,说这个地方太多辛酸的记忆,到城里去,生活方便,医疗条件好,再说,省了闲言碎语,以后会两头跑着过的。这样一说,他们也就放心了。
说完爸爸的事,又说她的事。
她说自己婚姻遇到麻烦了,已离婚,听得凌静心惊肉跳。这个小妹,母亲最宠爱,在家时,样样事都让着她,因此很任性。长得娇小玲珑,惹人怜爱,又非常活泼,凌静一直对她呵护有加。现在听说她已离婚,不免大惊失色,大惑不解。
妹妹的婚姻属于人见人羡型。
妹妹凌华娟与妹夫仲金中学同学时,已相处得如火如荼,形影不离。母亲知道了,却不严管,由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高考时名落孙山。此后双双进了补习班,依然形影不离,但已化爱情为动力,互相促进,双双考进大学,一学文科,一学理科。虽然在两座城市,但每逢周末,仲金总是乘夜车来看凌华娟。下火车时天还没亮,就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到学校,站在校门前的路灯下看书等凌华娟。每月还省出生活费来,不是给凌华娟买营养品,就是买小礼物。如此痴情,羡煞多少同学,母亲对他们很满意。那时凌静想,这就叫真正的爱情吧?谁说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呢!她为妹妹感到幸福。
大学毕业,双双分回了家乡县城来,凌华娟在教育局工作,仲金在经委工作。不几年,都当了科长。正值市场经济火热,民营企业兴盛,仲金在经委负责国企改民营工作,很吃香,手里掌握着大笔的政策性扶持资金,成为众多民企老板的追捧对象。于是,花天酒地的生活成为家常便饭,歌厅舞厅天天进进出出,风言风语接踵而来,只是凌华娟不相信。当然,夫妻生活渐渐稀少,个月成十,难得一次。仲金总说他忙,凌华娟接送儿子上学放学,吃穿用度,样样操心,更忙得找不着北,所以从不介意这事。终于有一天,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妖媚女人挺着大肚子找上门来,说你凭什么占窝不下蛋,她才是仲金的正点女人。然后一五一十,讲了他们两年来的风流韵事,肉麻下流,气得凌华娟差点晕倒。她随手抓起身边的花盆,奋力砸去,那女人额头冒出血来。这时,仲金赶来,照凌华娟脸上一耳光,扶着那女人走了。
随后,仲金提出离婚,家庭财产一点不要。听别人说,这几年他贪了不少,外面买了好几套房子,有大量存款,还入股几家民营企业,早为自己找好了退路。凌华娟气急败坏,当即签字同意离婚。事后又后悔,觉得这样太便宜了他,但为时已晚。
凌华娟生性倔强,凡事不认输,自己的事自己撑着,所以婚变和离婚的事,从来没对人提过。在向姐姐哭诉过她的婚变后,说她想调到市里来工作,在县城这个小地方,她觉得没脸见人,太伤心。凌静为妹妹的不幸遭遇心痛不已,突然想到陈芳的老公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办这事,应该不成问题。就安慰妹妹,说她有朋友可以帮忙,会很快把这事办好的。还让她想开些,以后的路很长,另外,孩子的培养是大事,要好好活着,活得比那个“孬种”还要好。人生失败一次,不是失败一生。到市里来了,可以先和父母亲住在一起,与自己离得近,互相有个照料。
听姐姐如此说,凌华娟心情好了许多,说自己会好好生活的,而那个负心汉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听说上面正查他,现在社会上风言风语,说他不仅借改制侵吞国有资产,收受巨额贿赂,还说他包养不止三个五个情妇。而那个妖媚的女人,开着私家车在高速路上兜风,出了车祸,人倒伤得不重,但肚子里的儿子却没保下来,两人由此感情出现裂痕。有一天半夜,仲金突然打电话,张口就哭,说对不起她。凌华娟骂了一句“孬种”,就放下电话。她发过毒誓,永远都不会原谅他。
凌静和妹妹通完话,心里一团乱麻,把这事给邱萍说了。邱萍气得浑身打颤,说这事一定得办好,全交给她。说完,邱萍打电话给陈芳,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气得陈芳咬牙切齿,说她立刻给老公说。老公闻言,也是同情又气愤,当即让陈芳要来凌华娟的电话,把她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给市教育局局长打电话,让把凌华娟借调到市教育局电教科。局长特事特办,立马搞定,一周后就可来上班了。
所有这一切,一天搞定,让凌静和邱萍又惊又喜,商定哪天好好请请陈芳。陈芳说,我们是一家人,这事,在别人,是天大的难事,在他们,却是举手之劳,让她们不要介意。
凌静看着罗宾的留言,想着妹妹的事,感慨不已。真说不清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人生真是太多变数,正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句古训。过程美的,结局往往很不好,而结局好的,过程又很坎坷,可见这世界的万事万物,最终都是和谐平衡,能说没有因果报应这回事吗?所以自己这一生,说不上是不幸,也说不上是幸。想来想去,人最终还是要自立,过好自己最重要。又想到父母和妹妹就要来和自己住在一起了,心里漾起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特别是想到要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相认,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感在心中起伏荡漾,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抬头看看挂钟,十一点了,凌静正要下网,冯奇志的QQ闪了起来,他的网名叫“如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