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水杉文化展示馆解说词(一):化石水杉
标签:
军事 |
分类: 随笔杂文 |
水杉文化馆解说词
1-1:引言
各位观众: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邳州水杉文化馆!
我们邳州被誉为水杉之乡,也被称为水杉的第二故乡。虽然邳州不是水杉树的原产地,但邳州人民对水杉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缘分。是邳州人率先把水杉从野生树种变成城市道路景观林,建成了百里长的天下水杉第一路;是邳州人首先把水杉带到淮河以北移栽成功,并通过人工扦插推广到祖国北方大地;是邳州人让它升华为激励人们昂扬向上的“水杉精神”,是邳州人打造出独特的水杉文化。水杉是邳州的品牌,水杉是邳州人民的骄傲!为了弘扬水杉精神,传播水杉文化,续写水杉传奇故事,演绎水杉传奇人生,让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这一最古老的树种,焕发出崭新的时代风采,我们建造了这样一座水杉建筑造型的邳州水杉文化馆。展览馆的题字,是由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尉天池先生所写,他的题字也像水杉一样遒劲俊秀。尉天池先生是从我们邳州运河高等师范学校走出去的书法大师,“天下水杉第一路”也是尉先生所写。从题字上可以看出,他对水杉一往情深。
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展厅,沿着“化石水杉、天下水杉、邳州水杉、水杉精神”四个区块,穿越时空隧道,作一次与水杉有关的旅行,去领略水杉的传奇故事,水杉的传奇人生,感受水杉的文化与精神。
第一板块:化石水杉
1-2:“活化石”名称的由来
现在我们来看第一板块“化石水杉”。
提起“活化石”水杉,不能不提到我们邳州的另一种可以与之相媲美的植物活化石,这就是邳州的原生树种银杏。水杉与银杏,都经过冰河期的洗礼而重生,只是一个长期孑遗失落,一个始终繁衍茂盛。如今,原生在湖北的水杉,跨越时空,来到邳州,与分别亿万年的难兄难弟相聚,从此永不离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旷世奇缘。我们邳州也因此兼有水杉之乡与银杏之乡的美誉,水杉与银杏都是我们邳州的市树。
那么,水杉为什么会被称为活化石呢?
其实水杉早在七亿年前的早白垩纪就诞生了,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是水杉家族的最繁盛时期,子孙遍布北半球,甚至包括现在冰雪覆盖的北极。但是到了新生代第四纪,地球上发生了冰川,这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和恐龙一样,水杉也没有幸免于难,在此后上亿年的岁月里,它只在化石上留下生命的痕迹。1941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水杉化石,建立了它的古植物新属。在我国未向世界公布发现活水杉之前,许多古生物学者都认为水杉早已在地球上灭绝了,要想了解古老而稀有的水杉,只能到化石中寻找它们沉睡的踪影。直到1943年,中国的森林学家干铎才在湖北利川偶然发现了劫后余生的幸存水杉,从此水杉扬名天下,走向世界,也从化石变成了活化石,类似于活的恐龙,让世人倍感震惊。水杉作为中国特有的古代珍贵树种和世界最著名的孑遗植物,被称誉为“中国的国宝”、“植物界的熊猫”,并成为第一批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就是它被称为“活化石”的由来。
这幅图的内容就是国家水杉良种基地培育的原生母树繁殖的水杉树苗与水杉化石。
水杉母树原生地是怎样的呢?这是多媒体演示屏,触摸它可以看到有关的资料……
现在我们来看这几幅珍贵的水杉图片。
这棵古树就是被称为“水杉王”的“水杉原生母树0001号”,因为生长在湖北利川市谋道溪镇,又被称为“利谋一号”,它位于中国水杉植物园大门正中。这棵古树,高35米,胸径2.48米,要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冠幅22米,据说它已经600多岁了。当地苗族人民把这棵“水杉王”当成宝树顶礼膜拜,逢年过节或者家有大事,都会来此祭拜,烧香放炮,披红挂彩。以前树旁还有一座古庙,树根缝隙里有一个石菩萨,据说拜它能保佑平安,升学发财,医治百病,于是它又被称为“神树”。
说到利川的“水杉王”,不能不提一下我们邳州的“水杉王”。这棵水杉生长在邳州著名风景区华沂闸,高大挺拔,要两三个人才能合围过来,比邳州所有的水杉都要粗大,徐州日报曾以“淮河以北惊现水杉王”作过报道。至于这地方为什么只有这一棵水杉,为什么长得这么粗大,又是谁栽的,到现在还是个谜。
这是湖北利川市的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生长着5000余株原始水杉母树,它就是当年发现水杉并让利川名噪一时的小河水杉。2003年,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包括“水杉王”在内的5700多棵水杉母树被纳入保护范围。在“水杉王”附近,又种植了美国红杉、秃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10余种国内外珍稀树种,十几种珍贵物种齐聚在“水杉公园”,应该算是世界植物界的一大盛事。
这是利川的国家水杉良种基地,专门从事境内5746棵古水杉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这5000多株水杉母树,每年产籽1000公斤左右。基地成立以来,已采集水杉种子1.8万千克,培育水杉实生苗4.45亿株,培育扦插苗1.6亿株,这些水杉苗木,不仅栽植到了全国各地,还被移植推广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个展柜里展示的是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建于1950年出版的关于水杉的论文集,这本书首次完整记载了水杉发现、命名的全过程,具有极重要的文献价值。
这是湖北星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杉原生母树的编号保护牌。5700多棵水杉原生母树,每一棵树上,都有一块这样的铭牌,每棵树都有一份档案,每棵树采集的种子,繁殖的后代,也都有完整、详细的谱系记录。它们与七亿年前的原生水杉一脉相承!
1-5:水杉的发现
这是地质年代表,反映的是50亿年前至一万前的地质演变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水杉在1亿年前的裸子植物与爬行动物时代就已经发育成现在的模样了。而它最早的雏形则出现在7亿年前的真核藻类与无脊椎动物时代。由此可见,这个古老的树种,有着多么强大的不可思议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那么,水杉到底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又是谁发现的呢?
大家知道,冰河期灭绝了绝大部分生物,但水杉并没有真正灭绝。与欧洲属于整块冰川不同的是,在中国的中部地区,零星分散着“山地冰川”,这种“山地冰川”为不少植物留下了无冰的“避难所”,一部分植物就这样在“避难所”中生存下来。水杉就这样躲进了四川、湖北交界一带的山沟里,活了下来,成为活化石。这些水杉,在远离尘嚣的荒山野岭中一躲就是几千万年。而它奇迹般地重返人间,则是在战火纷飞的20世纪40年代。这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从发现到为它定名,植物学家们用了8年时间!
据我国著名古植物学家斯行健所著的《水杉》一书中记载, 1941年冬,当时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于铎在去重庆的路上,途径万县磨刀溪村,看到一株巨大的古树,似杉非杉,似松非松,觉得十分稀罕,但可惜当时是冬天,花果树叶全都没有,无法采集标本。他将此事告诉了万县农校教务主任杨龙兴,并委托他代为采集标本,但杨龙兴于1942年采集的标本现在下落不明,也就无从证实于铎是不是水杉的发现者,这就成为一桩历史疑案,但毫无疑问,他为水杉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943年夏天,原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先生,在赴神农架林区考察的路上,恰巧在万县病了。休养期间,他从朋友那儿得知万县的磨刀溪有株“怪树”。于是王战就去磨刀溪察看那株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水桫”的大树,并采集到一枝比较完整的枝叶标本,又从小庙的瓦沟里拾了若干个球果。王战认为这种树可能是一种未被记载的新种,但没有把握,只在标本上写下了“水松”的名字,放入标本室内。后来,王战采集的十多个标本不知去向,但在时隔六十多年后的2002年,美国水杉专家马金双博士在江苏省林业科学院考察时,竟在一个被弃置的标本室里查到了!这是王战采集的十余份水杉标本中唯一有下落的一份。
两年后的1945年,王战采集的标本辗转到了原中央大学郑万钧教授的手中,仍然无法为它定名。第二年,郑万钧接连三次派自己的学生采集到了相对完整的标本,并撰写了“中国唯一的巨树”的文章,刊登在1947年11月出版的16卷11期《科学世界》上,这是有关水杉的最早的一篇报道。他又把标本资料寄给胡先骕先生,共同研讨,于1948年正式定名为水杉,并联名发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论文,肯定了中国活化石一一活水杉的存在,这一发现过程前后经历了5年的时间。他们也因此享有“中国水杉之父”的美称。
这个展柜里展示的就是郑万钧的学生薜纪如和华敬灿采集到的标本样本,以及南京植物园采集的我市人民公园水杉的模式标本。还有郑万钧文集,以及他与胡先骕联名发表的《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论文。这些珍贵的资料,都是水杉发现的历史见证
讲到这里,我们又得提一提水杉与邳州人的缘分。为水杉命名的郑万钧不仅是徐州老乡,而且,当年老县长李清溪从南京林学院买的100株珍贵的水杉树苗,就是时任院长的郑万钧念老乡之情而慷慨批准的。他们一位是水杉命名第一人,一位是邳州水杉引进第一人,一位被称为中国水杉之父,一位被称为邳州水杉之父,这两位与水杉有奇缘的人,都是咱们徐州人!所以说,我们邳州与水杉缘分不浅啊!
1-6:冰河时代劫后余生
这是一幅立体的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自然景观复原图。我们的水杉,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无边无际的丛林中,远古的大型动物们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妙景象。那时气候温暖,四季如春,植物茂盛,水草丰美,油绿秀美的水杉覆盖着大片的原野,天上有翼龙在自由地飞翔,地上有恐龙在追逐嬉戏。然而,当我们打开这个视屏的时候,你会看到,冰河期来到了,全球性大幅度气温变冷,广大地区被冰雪覆盖,生物遭到空前大灭绝。许多物种如剑齿象、巨貘及大多数植物都消失了,只有大熊猫、水杉等在极少地区存活下来。所以,水杉才有了“植物界熊猫”美称。水杉的存在及发现,确实是令人惊叹的大自然奇迹。水杉之父胡先骕说“水杉之发现乃我国植物中最有趣之新发现,其科学重要性不在禄丰龙和北京人之下”;郑万钧则称“水杉之发现为植物学界近一世纪中科学最大贡献之一种”。美国《旧金山纪事报》报称“发现活水杉的意义至少等于发现一头活恐龙。”
1-7 四季美景,诗情画意
领略过大自然几亿年的沧海桑田神奇巨变之后,我们再来品赏水杉的诗情画意。
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巨匠郭沫若先生歌咏水杉的《游别府》诗。这首诗写于1950年,之前日本多次引种水杉都不成功,后来由日本别府大学引种谋道水杉培育成功。郭沫若听这个消息,欣然吟诗表示祝贺,诗作抒发了郭沫若对水杉成功传播海外的喜悦之情,表达了中国为水杉母树之国的自豪感。这首咏水杉的诗,在1979年由日本友好人士在别府鹤山麓的十万地狱公园内立为诗碑,它也是水杉海外传播史的一个有力见证。
我国另一位著名诗人冯牧在《鄂西行》诗中写道:“万树之王是水杉”,将它与万兽之王老虎相比较,形象而又贴切,由此见出文人墨客对它的激赏。
我们再来看这几幅精美的水杉春夏秋冬四季风光图。
水杉有春之清丽,夏之娇美,秋之艳丽,冬之遒劲。真是水杉风光无限美,一年四季景不同。在大家观赏水杉美景的同时,我想朗诵一段邳州诗人写的《水杉赋》中关于水杉四季美景的段落,给大家助兴:
美哉水杉,仪态万千。四季轮回,时空转换。尔展现勃勃生机,昭示风光无限。
春日融融,流风冉冉,尔鹅黄翠蕊,琼枝招展,绿珠粒粒,缀玉点点。新芽绽放,层层舒展。翠影婆娑,华滋洁鲜。风吹略起涟漪,平添色韵动感。
骄阳朗朗,夏日炎炎,翠色万重,绿纱披肩,风姿绰约,柔情款款,绿雾雍容,绿波耀眼。层叠盘秀,郁郁芊芊。浅妆浓抹,如锦幂满。流溢诗情美妙,蕴含画意高远。
秋气爽爽,秋日艳艳,万类霜天,层林尽染。满树披金,溢红流丹。琳琅满目,蔚为奇观。妙手丹青,色彩绚烂,云兴霞蔚,秀色可餐。日光杉翠玲珑,秋色林红淡淡。
北风朔朔,冬阳惨惨,傲霜凌雪,潇洒卓然。银装素裹,庄重雅典。龙骨虬枝,居志犟岸,身躯裸露,雄伟矫健。蕴藏生机,以待来年。傲视世间群英,笑向凌霄宝殿。
大家听听,这段《水杉赋》是不是写绝了水杉的诗情画意?而且古韵悠悠,古色古香,极符合水杉的活化石身份。由此可见我们邳州人对水杉的热爱,是多么浓烈,是多么真挚。
1-8 水杉考察实景再现
这是一组大型实景硅胶蜡像雕塑,再现的是郑万钧和他的学生实地考察并发现水杉的情景,它也是中外科学家们不辞辛劳深入大山进行水杉考察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前面在介绍郑万钧时,我们已经大略介绍过他研究发现水杉的过程。在他采集到完整标本,并发表了最早一篇关于水杉的研究论文后不久,郑万钧的另一位学生华敬灿在美国阿诺德树木园资助下,于1947年去利川采集种子。他采集到了有果带叶的完整活水杉标本,还在湖北水杉坝地区发现成片水杉林,和一株高达50米的最大的水杉树。1948年,他将采集到的少量水杉种子寄到阿诺德树木园,培育成为美国最早的水杉母树。当时郑万钧对薜纪如和华敬灿采集到的标本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全面的描述,但由于当时文献资料缺乏,难以鉴定,便把标本寄给当时在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的胡先骕教授,请他帮助鉴定。经二人反复研究、鉴定,并与美国加州大学钱耐教授沟通后,于1948年正式定名为水杉,并联名发表了《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论文。
据不完全统计,近50年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学家亲赴利川谋道考察研究,为此发表的论文著述多达700余篇(部),专门研究“水杉王”而完成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的多达76人。
科学家们忘我求真、献身事业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水杉“昂扬向上、坚韧挺拔、心无旁骛、精诚团结”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水杉精神”发扬光大。
1-9:水杉研究与水杉文化现象
水杉被发现后,轰动一时,传遍全世界,它与动物中的大熊猫一样珍稀,是只有中国才生长的古代孑遗植物,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国宝”、“植物界的熊猫”。自从它被正式命名后,很快出现了一股持续不断的学术研究、栽植开发水杉的热潮,并形成了特有的水杉文化现象。
这是国际著名水杉专家、原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研究员、现任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金双撰写的《水杉的故故事》,将水杉的发现、研究、传播的历史,以纪年的形式,作了详尽的记述。马博士还建有国际水杉网站,搜集了一千多份水杉研究的原始文献,正在撰写《水杉全书》。几年前,在看了《邳州水杉》这本书后,专程从美国来到邳州考察,对邳州水杉给予高度评价。他是最早给邳州提出建水杉博物馆建议的专家,也曾参加过邳州水杉文化馆的策划。
这是与水杉有关的纪念邮票与首日封。
世界上至今也只有中国和朝鲜发行了水杉邮票。1992年3月10日,正值中国植树节之际,为了增强人们的对珍稀植物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杉树(1992-3.(4-1)T)》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图案的主体画面刻画了水杉球果枝的形态。1992年5月10日在世界环境日朝鲜邮政部门发行了一组珍稀保护动植物邮票,就有水杉一枚,1994年10月8日发行了朝鲜化石邮票一组,也有水杉一枚。后来朝鲜在纪念栽植了水杉的中央植物园建园五十周年时,又发行了纪念小本票(4票),其中包括水杉一枚,也是朝鲜发行的第二枚现代水杉邮票。
这是南京林业大学以水杉为图案的校徽,他们以此纪念水杉的发现和为水杉命名的首任南林大校长郑万钧。南林大是国内水杉研究的最重要的基地,他们把水杉精神与水杉文化作为学校的品牌。
这是部分早期研究水杉的学术文献,研究文章里的插图,就是四十年代发现水杉时的照片,有中外科学家在神树水杉王下的合影,有原生水杉母树地区的地形图片,弥足珍贵。
1-10 水杉生长过程再现
这里是悬浮空中成像系统,它用现代数字成像技术,生动逼真地还原了人们无法观察到的水杉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这是水杉花。水杉花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圆形,对生于分枝的节上,集生于枝端,约20枚花药。雌球花单生于小树顶上,小枝有叶,球果不垂。种鳞通常22个至24个,交互对生,盾状,顶端扩展,各有种子5到9个,种子扁平,周围有翅;每年二月开花,果实11月成熟。果蓝色,可食用
这是水杉种子。水杉种子倒卵形,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这是水杉叶子。水杉叶子扁平条形,柔软,几乎无柄,通常长1.3~2厘米,宽1.5~2毫米,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两侧有4~8条气孔线。
这是水杉的叶子。水杉叶子扁平条形,交互生长,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二列,柔软无柄。叶子能够随季节更换而改变颜色:春天,叶色嫩绿;夏天,叶色翠绿,青绿可爱;秋天,叶色变黄,满峰披金;冬天,叶色变红,经霜更红,然后凋落。
水杉是杉科落叶乔木,高30-40米,树皮呈赤褐色,主干挺拔,侧枝横伸,南北向、东西向交替着生主干,下长上短,层层舒展,宛如宝塔。它的枝叶扶疏,树形秀丽,既古朴典雅,又肃穆端庄。
这里是水杉叶、果、花及种子的特写图片,大家可以细细观察它的细微末节,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与精美构造,领略水杉微观之美。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水杉究竟有什么实用价值?在这里,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归纳。
它的价值首先体现在科学研究方面。水杉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水杉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其次,水杉的实用价值也很大。水杉树干通直挺拔,高大秀颀,树冠呈圆锥形,姿态优美,叶色翠绿秀丽,枝叶繁茂,入秋后叶色金黄,是著名的庭院观赏树。它喜光,喜湿润,生长快,播种插条均能繁殖,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水杉可在公园、庭院、草坪、绿地中孤植、列植或群植;也可成片栽植营造风景林,并适配常绿地被植物;还可栽于建筑物前或用作行道树,效果均佳。它的适应力很强,生长极为迅速,在幼龄阶段,每年可长高1米以上,是亚热带地区平原绿化、荒山造林的良好树种,可用于速生用材。水杉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水杉的经济价值很高,材质淡红褐色,心材紫红,轻软,美观,但不耐水湿,可供建筑、板料、造纸、制器具、造模型及室内装饰,是造船、建筑、桥梁、农具和家具的良材。
总之,水杉浑身都是宝,人们对它的研究、认识、开发、利用大有文章可做。
好了,到此为止,“化石水杉”展区就参观完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却和水杉一起,度过了亿万年的时光旅程,初步了解了它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生长与发现的故事,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二区——“天下水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