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中关村图书大厦现场调查--书业现场调查(系列02)

(2007-07-01 21:24:13)
标签:

书台

现场调查

书业

中关村图书大厦

分类: 市调
夏日中关村图书大厦现场调查--书业现场调查(系列02)
    作为大卖场,拥有海量图书并不为奇。奇的是图书品种的丰富程度,大而全、全且专,全部种类悉数囊括,令人咋舌。品茶饮酒都有专栏,可见细腻。人文社科占据要地,更显恢宏。坐落于高等学府、科研单位和“中国硅谷”的文化圈内,彼厦对相对冷僻、利润微薄的专业书籍的态度,不同于普通书店的聊胜于无,而是令其“挑梁领唱”。
    学术书不分新旧,不看薄厚,不论精简,联袂登场。真正可以满足不同“段数”的读者要求。据称店员一律要求具备相关知识,学历皆在专科以上。慨叹之余,我想到那句“用专业的心,作专业的事”。
    目及之处,四壁书架连顶,浩如烟海,无限风光。笔端纸间实难尽述,愚人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一扫而过,却窥尽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忽然间媚俗的生出对高品质人生的无限向往。

令人叹为观止的热门种类专区

    漫步书山,给人印象深刻的恰恰不是时下最流行的期刊、最火爆的“解读”、最另类的爱情、最搞怪的手绘,而是最常见的英语和教辅。这两类堪称大厦“双雄”,分别割据一层楼的1/2区域,合起来就是大厦1/4经营面积。

    英语专区涵盖了四六级、专八、考研,雅思、托福、GRE、GMAT、新概念、剑桥、辞典、小说、生活、行业、有声读物等等各个方面,看得人目瞪口呆。慨然惊呼,原来英语有这么多种!绝对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论教辅区在全市也该首屈一指。尤其是高考综合复习,占据了大厦西南侧整整一面墙,站在中央左右环顾,东不见首、西不见尾,威严横亘犹如长龙。一卷卷、一本本,蓦然耸立。气势之宏伟肃穆,只能说“大气磅礴,叹为观止”!

充分开动脑筋的书台使用方法

    创造性地使用书台,是彼厦的又一特色。

    其一,大餐开胃菜。大量的专业学术书籍,如艺术宗教,设计建筑,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之类,毕竟只对部分人的胃口,如何“勾引”非定向读者,就靠这小小的台子了。学术著书罗列在两侧书架,而书台则配合的摆出相应学科的科普读物。怪诞的封面,奇诡的书名,独特的切入角度,再配以傻瓜版解说、扫盲版图片,很能吸引非专业人士流连驻足。继而对身后的大部头食欲大增、垂涎三尺,移步架前割腥啖膻、痛飨美食。

    其二,两军交锋地。书台长方,东西摆向,沿大厅中轴线顺次排开。每台中央都似有条“楚河汉界”,自此天地有别,书分两类。以文学为例,书台南侧是中国文学,古典现代兼备;北侧是外国文学,时尚经典皆具。四字以蔽之:古今中外。两厢对照,恰如东西文化的巧妙结合与激烈碰撞,二强相遇,谁主沉浮?与之比邻处,便可见“后现代青春”与“新生代武侠”的动感PK,状如80后奇人鬼才聚集一堂。奇哉!妙哉!

    其三,艳遇进行时。在这里,书虫们会偶识初次相见便一见钟情的书,继而与之相谈甚欢、私订终身,当即决定携其归家。这类书往往“榜上无名不见经传”(原来榜上无名和名不见经传还能这么用,佩服我自己!),却总让人眼前一亮,不忍释卷。它可能抢先于排行榜,也可能根本不入其列,却是书中极品。经营者需要具备鹞鹰的眼光、猎狗的嗅觉,美洲豹的上架速度。读者则要眼快、手快。这场买卖双方偕同完成的好戏,叫做“逃离排行榜”。剧目经典,常年回放。

无比休闲惬意的读书购买环境

    店内设计以黑白为主基调,双色混搭,营造出宁静安谧的氛围。柔和的视觉享受,让人不觉惊叹其经典、大气的国际时尚感。间以色泽鲜明而跳脱的装潢,令店堂充满清新气息,释放朝气。开放式的设计和简洁明了的线条,让一切尽收眼底。金属质感的立方支柱,极具特色的大漂窗,都能产生无限的空间延伸感。

店内放着柔拍慢板的音乐,全白的书架如秦俑般罗列齐整。行间距宽敞阔绰,可肆意信步其间,不必连说“借过”。用于图书展示的立体框架,除划分空间,还兼作休息用途。读者在上面或正襟危坐、或伏案疾书、或倚靠深思。粉色的小圆凳亦随处可见,却早已“客满”。于是乎,席地而坐者散落其间。此情此景,让我刹那迷离,恍惚间又回到了三联,坐在那条著名的楼梯上发呆。

    这里似乎已经不是一间书店,只是摆满了书。窗外暑热四散,车行如流,喧嚣狂躁,与我无关。

    放书,起身,踱步,倚窗而立。背后云卷云舒,眼前人过人往。垂首凝神,为它一心一意做书店的态度无限唏嘘。这里没有更多书业外的喧哗,即便是文艺用品、奥运纪念品、水吧,也只是拨了块细小的空间。在这里,书是唯一的主角。

    不经意间、未察觉时,日近黄昏,夕阳斜照。付款结帐,提着满满几袋的收获欣然归家。还是用《桃花源记》的一句来结束吧:不足为外人道也。(待续03)

冰若蓝 采写于丁亥年丙午月戊子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