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行业处于昌盛时期,每个书人扮演着自己得意的角色,每天盘算着兜里的利润投资到哪里,才更符合自己的宏图伟愿。
而到了书业萧条时期,仿佛一切事情都发生了莫名其妙的转换,过去每个书人扮演的角色,便不再那么具有魅力了,无端的怨言随处都可以听见,戏台上少得可怜的一点利润,也成了书人争吵抢夺的焦点。
书业必须有人要扮演的角色没有人愿意扮演了,勉强找到了人选,不是因为扮演能力有限,就是由于扮演时心怀情绪,出演前勾心斗角,演出时相互拆台,结果使得舞台下的观众一天少于一天。
1998年之前,国内图书市场是卖方市场,出版人是主角,是挣大钱的角色;1998年之后,国内图书市场逐渐演变成买方市场,书店人成了主角,虽然没赚到什么大钱,但至少手里有现钱。
一个图书大舞台,书戏还是原来的剧本,角色还是以往的角色,只是主角的扮演者发生了自然的转换,可是充当书戏配角的出版人的心态并没有发生转变。拿到报酬的出版人虽内心不悦,却也有暗自欣喜的支撑点,而赚到亏损的出版人则开始无理要耍赖。
出版人的文化水平是行业里最高的。
书店人的实际操作是行业里最好的。
书戏既离不开出版人,也离不开书店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