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书种畅销书出版业欲望区段台湾 |
分类: 管理经营 |
苏拾平
竞争求的是独特。出版人该反省的是:你的类型你的书有多少竞争者?你如何脱颖而出?别人如何脱颖而出?竞争中的独特又是什么?有什么门坎?有什么优势?可以模仿、可以复制、可以跟进吗?你会策略思考吗?从读者的认知、出版的资源,你如何在形势与表现上取得相对优势?
-------------------------
赵斌
我们把紧接着少数最畅销书之后,这一大段已经不明显畅销但显然活跃的书暂且叫作次畅销书。次畅销书不是精确定义,次与不次没有客观定义,但这一模糊区段的存在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文化上说,这是当今读书趋向多样化、读者兴趣分布趋于平均的一个写照。在产业上重要的是,次畅销书是目前值得特别经营的一个区段:比超级畅销书现实,累计收益可观。
-------------------------
傅月庵
阅读与书籍这一类型读者中出现了一群人,这群人不只对书有兴趣,而且着迷于跟书有关的书,他们对出版、编辑、作者、阅读、版本、书店、旧书、藏书、书房、书评、书介……无一不兴致勃勃,连带促使书籍与阅读成为一种独立的存在,此一存在,对于出版业的经营、发展,自有其积极的正面作用。
-------------------------
顾尔德
出版市场中的商品,反射出这个社会多方面的欲望,书籍从形式到内容愈见成为一种复合商品,它要满足读者知识的欲望、精神慰藉的欲望、美感的欲望、物质的欲望还有流行认同的欲望。尤其当敦南诚品本身成了台北城一个欲望的地标,而各地许多分店也成了当地精神集散地时,分析诚品书店排行榜的名单,有如在究探台北这个城市、台湾这个岛屿的欲望。
-------------------------
徐明松
大众市场可以做两个层面的思考,其一就是针对大众的需求提供一些入门、引领性的导读书,为更深入、难懂的理论书或专业书预作准备;或者是像意大利符号学家艾可将专业领域所学,以大众形式或跨领域方式书写,让大众得以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吸收新知。其二就是实用型的大众书,里面也包含部分媚俗倾向的书,整体来说美学较为迎合一般读者,讯息偏向功能性。
-------------------------
徐开尘
强势单品果真能够带动同类书籍成为新的阅读类型吗?不同的书,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近些年推理小说在台湾卷起的阅读热潮,应该是多家出版社共同耕耘,日积月累,才建立了英、美、日系名家作品并陈的阅读光谱。而丹.布朗创造的这个解密故事,虽然不能说是这一波推理风潮的引爆点,倒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读者;至于这些读者会否因此成为推理迷,还待时间来检验。
-------------------------
吴家恒
出版社的成败优劣,不能拿一个标准来看,也不能只站在一个时间点来看。这是出版业麻烦的地方,也是出版业有趣的地方。多重标准的结果就是,有些代价要现在付,有些代价要以后付,但只要你有办法撑下去,爱怎么玩都可以。因此出版到了最后,是人的特质的反映,包括经营者、编辑、读者,也是价值观的取舍。
-------------------------
沈云骢
无论个人或企业,已经不能只懂得传统的经营、投资与理财观念,善用新工具而不被工具所利用,才能让自己的财富管理更有效率且更安全。无论在选书,或是阅读过程之中,学习保持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可以帮助你跳出现有的窠臼,用更有创意的方式思考未来。
-------------------------
陈颖青
动植物类型出版的书种并不多,这类型的新书通常也没有绝对的优势。换句话说,这个领域的出版者通常要面对比其它书种更小的发行量,以及更长的销售回收期。从缺点看,这个领域不利于资金不足的出版者,因为回收期很长;但从优点看,这个领域竞争者不多,谁喜欢抢做这种市场小,回收期又长的书呢?一本书出版以后寿命很长。出版七八年以后仍然持续长销的书,比你想象的还多。
-------------------------
赵斌
-------------------------
傅月庵
-------------------------
顾尔德
-------------------------
徐明松
-------------------------
徐开尘
-------------------------
吴家恒
-------------------------
沈云骢
-------------------------
陈颖青
前一篇:网络文学开始被读者所接受
后一篇:一套畅销人物传记类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