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教师心语: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
(2008-03-17 13:42:42)
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完成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等等,都会对学生获得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这个“爱”就是具有仁爱之心,这是做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社会对任何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亲其师,信其道”,渴望得到尊重、关心、爱护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只有尊重、理解、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才能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把教师的要求当作真正的爱护和帮助。不仅听从领导,而且会激起一种感激之情,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教师若不爱学生,他就不会为培养学生而尽其全力,教师若不爱学生,学生自然会对教师失去信任感,严重的还会产生反感,出现反抗行为。这样,教师讲的话学生就听不进去,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乃至知识技能就很难产生影响。美好的人生是为爱而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
言行一致,以身示范是师德的最高表现。大学生可塑性强,模仿性强。高校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个人行为上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
思想过硬、治学严谨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师德的力量具体体现在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高深的知识。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看,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清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高校师德建设中,我们既要加强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培养,更要相应地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使我们培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清醒地看到科学背后的道德境界。
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是师德的时代要求。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世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教师,要适应知识更新加快的需要,教师必须不间断地学习,由一次性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注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新知识,才能肩负为祖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