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语丝@总结 |
设计课堂提问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程理念逐步融入课堂教学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不对传统的课堂提问进行审视和反思。课堂提问不能也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专利”。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提问多是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主动提问是非常少的,然而,就是这极少的学生提问又多是一种陪衬──在指定的范围内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提出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通常,教师是带着设计好的问题来到课堂的,提问和答案是一并写在教案上的,很多时候似乎是根据答案来设计问题的。这里,教师是单向的提问者,永远是主动者;他是权威,是知识的占有者,总是比学生高明得多;他成了教材和教参的化身,永远是正确的。有这种情形:当认定学生已经“启而不发”了,执教者开始公布正确答案──简直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的。
课堂提问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总是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总试图通过课堂提问,来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先行设计和对问题答案的确定,于是,总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的方向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有时发表的并不是对有关问题的真实看法,而是揣摩教师希望我怎样回答,怎么答到教师预设的“点子”上;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常不是自己经过思考而产生的困惑,而是勉强应对教师一厢情愿抛出的“高质量”问题。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课堂提问使教师处在教学的中心地位,仅仅是为传递知识服务的。
笔者无意否定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只是说,不能让那种施教者单向的、预设的、居高临下的课堂提问支配和左右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敢于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而不能局限于师与生或生与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倘若是,即便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也肯定和原先有本质区别了。
课堂提问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总是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总试图通过课堂提问,来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正是因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先行设计和对问题答案的确定,于是,总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预先设计的方向引导。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有时发表的并不是对有关问题的真实看法,而是揣摩教师希望我怎样回答,怎么答到教师预设的“点子”上;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常不是自己经过思考而产生的困惑,而是勉强应对教师一厢情愿抛出的“高质量”问题。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课堂提问使教师处在教学的中心地位,仅仅是为传递知识服务的。
笔者无意否定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作用。只是说,不能让那种施教者单向的、预设的、居高临下的课堂提问支配和左右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敢于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而不能局限于师与生或生与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倘若是,即便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也肯定和原先有本质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