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RE: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报恩教育

(2006-05-31 11:32:08)
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报恩教育
作者:乔惠娟
来源于艾菲尔BLOG:http://blog.sina.com.cn/u/46904e31010003r9
 
【博主按:乔惠娟老师根据发生在自己办公室的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写了一篇稿子发给我,希望在我的博客刊登,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话题。该文章从学生道德教育的失误或失败对“教育成功论”提出了质疑。】
 
上高一的学生王XX这个学期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因为他迷上了网络,经常通宵达旦泡在网吧,白天在课堂上呼呼大睡。他父母离异,还有两个弟弟,父亲不供其兄弟3人的抚养费,只能靠其母亲挣钱养家糊口。班主任老师发现王XX的问题后,就把他母亲请了来,下面是发生在我校这个班主任老师办公室的一段对话:
 
班主任:家长你好。你的孩子王XX在3个月里花费1400多元,特意把你请来,我们沟通一下你孩子的情况。
王XX:就是你把我家的钱败完了!
母亲:(非常生气)我每个月辛辛苦苦就挣几百元钱,省吃俭用的,供你们兄弟3个上学,你怎么3个月就花那么多钱呢!?
王XX:那是你没本事多挣吗?怎么不多挣点?!你看我们住得那肮脏地方,出门就是泥,看不见车。你也没能力给我买好吃的好穿的。
班主任:(忍无可忍,对王XX大喊)你不是人!
 
2003年高二学生魏XX因为不满意班主任老师对他的批评,在其办公室外的地上用粉笔写着:“我要拿刀杀了你,你让我不舒服!······“并在旁边画了一把刀。
 
现在我校很多学生都沉迷于上网,每月花费惊人,就一再向父母要钱。一些学生和自己的父母之间最多的交流就是向父母要钱。这样的情况绝不只在我们学校有,也不只在高中有。学生们认为父母给自己钱花是理所应该的,他们下馆子,穿名牌,玩炫耀,互相攀比。花钱时他们没人会想起这钱来得多不容易,是父母从自己的牙缝里挤出来的。
 
多年前人民就惊呼道德滑坡,可这些年来随着片面追求升学率,随着教育政策的错误引导,学生道德建设每况愈下,尤其是重要的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几乎等于零。试想,未来的接班人连生他养他爱他疼他的父母都不知道尊敬、不知道爱、不知道孝敬、不知道感谢,又怎么能知道爱祖国、爱人民,在紧要关头为祖国献身呢?这正是“斗室不扫,何以扫天下?”
 
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国教育上的失误。中国教育长期太注重分数,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考试制度的不适合仍然指导着基础教育看重分数。因而导致学校和家长们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品质,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亲情、感恩教育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指标,每天都忙于教,无暇去关注学生的品德,更有些老师几乎没思考这些问题,没想过在教书同时还要育人,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校教的教学管理有关系,学校在学生道德建设上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由于好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眼里是“宝贝”,孩子在家中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的溺爱使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更使自己对孩子溺爱有加,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让孩子动手,即便是贫穷的家庭也是这样。当孩子小的时候想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父母总怕耽误孩子的学习,马上对孩子说:“去,去,去,写作业去!谁要你帮忙,多考几分比什么都强!”孩子心中萌芽出来的爱的火花就这样被无情地扑灭了。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应该只是教孩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教导孩子如何做人,而孝敬父母则应该是学做人的第一步。父母是子女第一位的老师,他们应该从小就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懂得孝,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溺爱,但是对自己的父母却关心不够,没能给孩子做出表率,不能让孩子学会去爱。如此的父母溺爱孩子,就必然会出现本文开篇的那一幕,把孩子宠惯得成为一个自私者、冷酷的人。因此,何时也不要忽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再次,社会主流意识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件给学生造成的印象是,权和钱是最重要的,在和亲情发生冲突时,亲情要为他们让路,甚至作为垫板。
 
还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这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摒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感恩是人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幸福的源泉,是健康心理的基石,是人品高尚的表现,是和谐社会的需要。这正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我们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感恩教育。学校不要天天和孩子追分数,更要注意“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完善人格的心理健康的人。为人父母者也该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子女的方法,对待子女的态度,要让孩子知恩图报。报父母之恩是报天下之恩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从小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关怀,尊重他人的爱,把孩子培养成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46904e31010003r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