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介绍,高三学生除了上学期还要完成部分新课外,一整学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总复习。总复习的原则是总结归纳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巩固基础知识,并尽可能地提高各科的成绩;最终目的是把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并逐步提升综合运用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具体来说: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
【语文】
全面掌握知识点 注意回归教材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2006年高考三大科中,语文题型变化最大,这种变化预先没有任何的告知,从规范操作来说,这未免有失唐突。 2006 年的复习,首先要严防盲目跟风,不要认为 2005 年没考的 ( 包括题型,知识点、能力点等 )2006 年不考,相应的复习、训练可以弃,在没有接到相关考试说明的情况下,要全面复习,扎实训练;其次,要注意同一知识点考查题型的变化、转换。
注意约定俗成的语言运用原则
这主要体现在字音、字形、词义、句式应用的掌握上,如 “ 寺 ” 读 “sì” 、 “ 恃 ” 读 “shì” 、 “ 峙 ” 读 “zhì” ; “ 狼藉 ” 本意为狼睡过的藉草,形容杂乱, “ 藉 ” 为草字头,可现在词典也认可了 “ 狼籍 ” ; “ 首当其冲 ” 只能当 “ 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解; “ 值得 …… 注意 ” 、 “ 深受 …… 欢迎 ” 是兼语句式, “ 注意 ” 、 “ 欢迎 ” 前不能加 “ 的 ” 或 “ 所 ” 。这些地方既是考生容易出错又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地方。
注意语境的规定性
这主要体现在语词的理解使用、歧义判断、标点使用、语句衔接、阅读理解鉴赏中的语句把握上。举个语词使用的例子,语境 “ 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个人的成功 ( ) 靠自我努力, ( ) 靠社会支持 ” ,要求在 “ ① 与其说 / 不如说 ② 不仅是 / 而且是 ” 中选词填空,做题时就要注意此处说话的前提 “ 人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他人与社会 ” ,只能选 ① ,不能选 ② ,在别的语境,也许要选 ② ,不选 ① 。
诗词鉴赏中,注释、说明等为我们正确解读诗词内涵提供了重要信息,不可忽视。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 其一 ) 鉴赏要求 “ 请你谈谈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这两句诗的妙处 ” 前有一句说明 ——“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为 ‘ 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 '” ,这就规定了做题时要从 “ 缘情体物 ”( 即寓情于景 ) 角度体会那两句诗的妙处,不能是其他的角度,如炼字、意境等
前一篇:批评孩子的艺术
后一篇:家长不能陷入“听话”教育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