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指点2006年语文数学命题趋势

(2006-01-02 22:35:38)
分类: 高考语文@冲刺
*****************名师指点2006年语文数学命题趋势*******************
名师指点2006年语文数学命题趋势

来源:leiwen网络
2005年高考试题有什么样的特点,如何把握2006年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在复习应考时该掌握哪些方法和重点?昨日上午,“海都.一中网校高考冲刺”辅导讲座如期举行,吸引了近千名学生参加。福州一中高三年段的五位名师为莘莘学子指点迷津,尽早明确2006年高考的要求、目标和应对之策。

  语文:

  陈庸璧:高级教师,福建语文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普教室语文指导丛书编写组成员.

  [06命题趋势]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取消前6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背离了“稳中求变”的高考命题一贯宗旨的做法,引起很大的争议。那么,明年福建的卷子是否就这么变下去,答案是否定的。从目前各方面情况看,2006年的命题者应该会考虑“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因此,2006的试题结构较2005年试题不会有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2006年试题可能出现的四种变化也要引起考生们注意:

  1、开放题出现的几率高。开放题将成为今后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考查考生独立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可以说,任何一道阅读题都可以设置开放题。2005年各省高考试题中,这方面已经占了相当的比例,这必将成为今后考题的方向。解决这类题的方法是:依托原文,适当引申,合理拓展。

  2、文言文题型的可能性变化也应引起注意。有三种情况比较可能出现:⑴断句或加标点;⑵虚词选填;⑶文言文中的问答题。

  3、实用文阅读改变纯选择题形式,在题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入表述题形式。

  4、在阅读文段或填空题中增加与高中课文有联系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考查。

  [复习策略]

  除了形式上取消前6题和作文加字加分外,2005年高考试卷基本延续了以前的命题形式,换句话说,该考的知识照样还在考。这实际上提醒考生,千万不可在这一阶段随便取舍,现在距离高考还有170天左右,应尽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注意侧重点。

  1、认真梳理,加强记忆。本阶段复习应分专题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如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应了如指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六个类别(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要非常熟悉。课本要复习的内容:一是字词、二是常见的名篇名句、三是古文、四是有关的知识性介绍。名句名篇要从读本和课本中整理出来,重点背诵和默写。至于要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关键是整理出课文中那些能提示规律的哲理句,表现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感的句子,意蕴丰富、提示人生哲理的句子。将这些知识梳理出来,除应对默写题外,也是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需。

  2、寻找规律,注重方法。要紧扣三个关键点进行复习:①突出常考点,就是高考最爱考的那些点。如名篇名句的默写,盯紧课文中那些描写性、议论性语句,其余的不必去背。②强化得分点,即在练习中,做得相对比较得心应手的那些题和知识。③弱化丢分点,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丢分原因,在练习中使之弱化,尽量避免。此外,要坚持“一个题即一类题”的原则,总结出有利于快捷而准确的答题规律。

  [考点提示]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复习:(1)字音、字形。如: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易读半边而错的字;形似字的读音等。(2)标点符号。在复习时要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分辨清楚句子表达的语气,准确把握选择问句、倒装句、定语和中心语等句子的结构。(3)词语。考查重点有:同义词、关联词和熟语。要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4)句子。包括:理解长句、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病句问题不局限于语法,还涉及词汇、修辞、逻辑等知识。(5)修辞。修辞方法手法的考查已渗透到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在语言运用题部分出现。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复习:作家作品部分内容庞杂,但由于主要考查的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复习起来并不复杂。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这种类型的知识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因此,在备考的时候需分出一部分时间来记忆巩固。

  3、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1)计划性强,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3) 精选试题。

  4、现代文阅读的复习:首先要有分合意识。先“分”(分点解析)后“合”(归纳综合),是一种应付现代文阅读尤其是限定字数的简答题的有效方法。其次要有练习意识。“精练高考题,精练普通题”是指导练习的一贯口号和做法。而准确解答高考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5、作文的准备:纵观历年高考的作文题,命题的趋向和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作文由单命题、半命题到给材料。材料作文应该还是今后主要的命题形式。(2)对文体的限定越来越少。对文体不加限定,更有利于考生发挥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发散性思维。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需要提醒的是:不限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考生应该有自己擅长的文体。此外,在准备高考作文时需要注意:一是对审题能力的培养。二是素材的储备。材料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歌词诗文,甚至可以是一个个小故事。材料贮存多了,写作时才可以信手拈来,才能在高考中做到“有备无患”。


  数学:

  肖建松:高级教师。长期耕耘在中学数学教学的第一线,先后担任了9届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其中2003届、2000届所教的毕业班获市区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一等奖,2003年指导学生高原获全省理科状元。

  [06命题趋势]

  1.函数知识:以导数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以向量知识为背景的函数问题;从具体函数的考查转向抽象函数考查;从重结果考查转向重过程考查;从熟悉情景的考查转向新颖情景的考查。

  2.向量知识: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性,它是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成为联系多项内容的媒介。高考中向量试题的命题趋向:考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律;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平面向量与几何、三角、代数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3.不等式知识:突出工具性,淡化独立性,突出解,是不等式命题的新取向。高考中不等式试题的命题趋向:不等式的性质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交函数等结合起来,考查不等式的性质、最值、函数的单调性等;证明不等式的试题,多以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知识为背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解不等式的试题,往往与公式、根式和参数的讨论联系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等价转化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以当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为背景与不等式综合的应用题仍将是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策略]

  目前已经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一中首轮复习预计在明年2月初结束,学生对第一阶段的复习必须充分重视。①复习的周期长。②按照高中两年的知识顺序进行再现,重温课本的过程。③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教学并适当地加深。例如:函数图象的变换,是在高一(下)讲解三角函数中“y=Asin(ωx+φ)”的图象中完善的。但在高三复习时在一般函数的性质就进行了归纳总结。这种归纳、完善的数学思路,学生要领会和适应。

  此外,高考不仅是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上时间不够,中等难度的题目没做出,才考砸的。建议大家必须多花时间在中等难题上,必须根据自己的程度适量做少部分难题,真得不要在难题上花太多的时间,难题也是由中等难度的题目组成的。

  [考点提示]

  高考题型立意新颖,情景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但解题的手段又是基本的,它考察的是通法、通训。以2005年福建省数学高考试卷为例,全卷难度分布为:27.6%为简单题,54.82%为中等题,17.58%为难题,这意味着基本题占了120分左右。所以必须谈化技巧,不过分追求特殊方法,要立足课本,时刻以课本为镜。

  “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向量的应用”,常把它们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近几年高考题又多用向量做为载体和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综合,改变了传统的平面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学习体系,函数性质不等式的解法,贯穿着高中阶段的全过程。因此,要熟练掌握“工具”知识和新增内容的学习。例:2005福建卷18题、19题导数的应用,这一出题的形式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英语:

  王美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教学生多人次在英语竞赛中获大奖,其中所辅导的两位学生均被选派出国。在1997年高考中学生林歆以143分名列全省英语单科成绩第一名。

  [06命题趋势]

  1、听力主要测试点:对话或独白的主要内容;对话发生的地点;人物身份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数字;事件发生的原因。

  2、阅读理解主要分成四类:A、社会文化类文章的命题趋势:以中西文化差异作为选材的重点,如礼仪、语言、生活习惯、世界观、价值观等,题材涉及社会、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的内容。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主题,以议论文、记叙文居多。B、逸闻趣事类文章的命题趋势:幽默故事是其主要内容,选材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给人似曾相识之感,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展开、结束,又出人意外。特点是文章简短,描述一个片断;命题多考查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进行合理的推断。C、史地常识类文章的命题趋势:选材来源于英语国家的主要名胜或历史事件,历史年代;命题以细节题为主,有一定主观推断题;涉及一定的地理常识或历史知识。D、人物传记类文章的命题趋势:以名人生平或逸事为主,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包含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写作手法多采用时间、空间或逻辑线索贯穿文章始终。命题以细节为主,推理为辅。

  3、完形填空:高考完形填空所选短文多为夹叙夹议的小故事,篇幅稳定,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4、短文改错:近年的短文改错题有以下趋势:A、体裁多样,且都是高中生们所熟悉的内容,均是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话题。B、语言易懂,篇章结构难易适中,无生僻语言现象、无超纲词汇。平均每篇短文约9个句子、总词汇量平均110个词。C、错误设置均为高中生学习中常犯的基本语言应用错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D、试题设置的考点角度灵活、测试层次多、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其中习惯搭配句法结构、逻辑推理等错误所占比重有所增大。

  [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提倡精练精选那些设计严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题,限时完成,保证质量。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分辨能力,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尤其要掌握解题技巧。

  1、听力:解答时要保持良好心态、学会预测话题、合理分配注意力、学会果断放弃。

  2、作文: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取得高分,做到“内容充实,要点全面;语言丰富,文字优美:行文连贯,过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注意内容要点的识别与表达;词汇;句型结构;上下文的衔接。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妨按如下顺序进行:确定写作中心;围绕中心,列出写作提纲;根据字数多少,扩展成篇。要写够100个词语,以避免由于字数不够引起的扣分。另外,一定要牢记使用连接词。

  3、阅读理解:要求阅读的速度要快,理解的准确度要高,两者缺一不可。

  A、社会文化类文章:从近年的高考题看,阅读内容的社会实用性越来越强,更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阅读材料会更多地涉及社会化背景知识。因此,要通过阅读更多地涉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更多地了解并丰富自己的知识。

  B、逸闻趣事类文章:应特别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思想的描写,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若是叙述性的文章,要读懂起因、经过、结果。若是故事性文章应渎懂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C、史地常识类文章:史地常识类文章多以细节题为主,着重考查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能力。例如:排序题、图文转换题、数字换算题、表格理解题、代词指代题等。

  D、人物传记类文章:准确理解细节是做好这类题的关键。首先,从问题中找到关键词,然后在文中迅速找细节,找到后再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认真比较选项和文中细节的区别,最后,在正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答案。

  4、完形填空:解题时应注意以下技巧:细读首句,品味尾句;浏览全文,捕捉信息:先易后难,逐步完形:前后照应,左右逢源:复读全文,慎重调整,

  5、短文改错:解题时考生要运用从“篇章着手,了解大意”,到“逐句分析,依行查错”.再到“复读全文、检查核对”三步走的策略。也就是说.考生应在对全文略读的基础上,在文章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对短文进行逐句研究。若一时发现不了错误.不要揪住不放而耽搁太多的时间。可以在全文改完以后再回过头来进行难点突破。

  文科综合:

  曾立群:高级教师,地理教研组组长;福建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中学地理骨干教师导师;福建省高考文科综合地理科评卷指导组成员。

  [06命题趋势]

  1、稳定性高:A、结构、题型、难易度比例、题量都比较稳定;B、充分联系生活和生产,以地理科为例,2003年79%,2004年83%,2005年81%;C、更加注意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教材中某个案例原理如何用与新题型新情境的分析和解释;D、坚决抛弃死记硬背,对一些历史是事件,地理事物重在理解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过程。

  2、试题信息图表数据化,不仅是地理科、历史科、政治科近年来图表数据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大。以地理科为例,2005年高考,直接图表数据考察的占87%,间接占13%。

  3、时代感强,紧扣时代脉搏,不回避热点焦点,但也不过分追求热点焦点,试题关注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回顾近3年高考,这一趋势越显突出,2003年试题仅仅围绕着非典、长三角经济、上海经合组织,WTO、三峡移民等内容,2004年与2005年更是以60分的高分分别考察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印尼地震和印度洋海啸等内容。

  4、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注意考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

  5、关注明年高考三个动向:A、如果是本省自行命题,要特别关注与我省有关的素材,如武夷山双世遗(世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对本省的影响与意义,长乐海上丝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等。B、新课程教材改革新动向。C、北京、上海等春季高考新动向。

  [复习策略]

  1、坚持一个大方向:精而不烂,准而不散。A、要有周密的复习计划,以市单科质检(上学期期考)、市综合质检、省单科质检、省综合质检、各校模拟考试为具体的阶段,安排好计划,要有自我调节的空间和时间。B、联系要精而准,不是去猜题和押题,更强调对联系的为类整理。如人口问题,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考点各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剖析。C、设置有效的专题进行小综合。如地理可以分成以下6个专题:空间感应法、考点扫瞄法、答题要点法、位置分析法、知识迁移法等。D、遵循两个原则:熟悉教材抓重点,弄清知识间的联系求广度;研究教材破难点,提高答题能力求深度。要认识到第一轮复习所指教材不仅是课本,还包括图册、时改材料、第一轮复习的提纲已做过的练习,尤其是各种练习测试题的案例。

  2、第一轮复习(高三上)是能量积蓄的阶段,第二轮复习则是能量爆发的阶段,称为腾飞阶段。

  [考点提示]

  重在考察学生应用中学所学的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是指人类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特别是考察综合运用能力。考试以单学科内部的综合为主,多学科综合为次。

  1、从命题情境来看,试题多从现实材料入手,创造新的命题情境,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2、从命题的立意看,试题突出考察能力,注意知识的综合应用。试题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内容,方法和原理广泛串联起来,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认识和把握。

  3、从设问来看,采用的方式以“一题多问”居多,有机结合多学科,呈现学科的交叉一渗透,一中是外显的“拼盘式”的设问,其特点是以某一知识的情境为“发生点”,用并列或分叉的形式指向具体的学科知识,这种交叉渗透目前还是为主,。另一种是隐藏式的“内涵式”设问,即在同一问题中有机和谐的交叉渗透。融汇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目前这种形式还是为次。

  理科综合:

  林同春:物理高级教师,长期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辅导多届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取得较好成绩,96年被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06命题趋势]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命题的指导思想。要求突出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能力和实验能力。其中对分析综合能力做了适当的修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综合分析能力是5个能力中的核心能力,试卷中考查该能力的试题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不仅是能力要求,实际也是物理的解题思路。

  从近年高考试卷结构来看,选择题基础性、灵活性加大,更加注重考查对概念规律的理解程度,注重对实验变通能力的考查,主观题权重越来越大,成了考查考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命题内容向联系实际和综合方向倾斜。

  [复习策略]

  1、在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考虑进行专题性质的复习。采用归类、对比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本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且都是重点的内容。因此,不仿将两者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可从带电粒子在不同场中的受力情况;场力做功情况;粒子运动情况及轨迹等几方面来比较两者的区别,加深对这两个事物的认识。这样,既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进一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复习的效果可望有质的进步。

  2、重视对思维方法的小结提高。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分解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以及理想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逆向思维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

  [考点提示]

  要全面梳理考纲中所要求的131个知识内容(I级要求63个,II级要求49个,基础实验19个),理解概念、规律并记忆。1、注意区分知识点中:I、II标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用II标出的知识有的则不仅要理解其确切含义,还要能进行叙述和解释,不仅要定性知道它与其他知识的关系,还要定量地掌握它与其他有关知识的联系,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活动。2、针对自己在复习中所暴露的问题,依据考纲要求有针对性进行反思,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