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新闻课,新闻法规与伦理,前半节上课,后半节放电影,即这部《Veronica
Guerin》(《毒家新闻》又译《锲而不舍》),影片取材于爱尔兰真实的故事。
维罗尼卡,爱尔兰人。有丈夫有儿子的中年女性、喜欢开快车的肇事者、老是拼写错误的报社记者。
1996年她在自己的车里被射死,身中6枪,享年40岁。
《Veronica Guerin
》(
中文译名《毒家新闻》又译《永不放弃》),告诉我们一个现代版圣女贞德的故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爱尔兰的毒品犯罪十分猖獗。大毒贩成为社会新贵,开宝马、有自己的庄园和马场;古老的巷子里,聚集着肮脏发臭的“毒孩子”。一针海洛英5美元,第一次尝试不要钱,然后就要用偷、用抢、用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去换。
有人死去,无人呼喊。
除了维罗妮卡。她是王牌报纸的王牌记者,因为发掘真相而出名,因为出名而具有了社会责任感,因为责任感她必须继续发掘真相。
“我不写猫步和足球。”
“你总是想写政治。”
“是的,如果贩毒是政治。”
正义永存,只是有时候,它睡着了----我们看到,毒贩在城市里随意杀人,而抗议贩毒的游行队伍只有不到百人;我们看到,偷运毒品的男女把装满海洛因的保险套塞到胃里,不经人事的幼童把废弃的针管当作玩具;我们看到,警察局简陋得像个亭子间,毒枭的豪宅宛若宫殿;我们看到,维罗尼卡在战斗,一些人只是默默地站在她身后,一些人希望她死去…..
孤独,孤独得像个英雄。所有的人都知道毒品是魔鬼,但是这并不妨碍同行们的嫉妒和诋毁,警察们的无能和畏缩。维罗尼卡冲在了最前面,她试图找出都柏林最大的毒枭,一开始,她犯了错,写了一些错误的报道,但起码那个时候她还是安全的----直到她被一个男人打得满脸开花还威胁说要杀死她----毫无疑问,她终于找对人了,她可以立即披露真相也可以永远不,相应的,她会死去----被谋杀或寿终正寝。
维罗尼卡选择战斗。
是的,她狂妄,影片的开头,她因为逃脱了超速驾驶120次应有的处罚而得意不已;是的,她过于自信,她被人利用写出不实的稿子,甚至因这个人而死;是的,她害怕了,她在自己的床上梦魇,对着丈夫大喊大叫……“求求你,”维罗尼卡抱住丈夫的肩膀:“不要让别人知道我现在的样子,因为,这就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害怕,但是依然战斗,直到死去。
维罗尼卡死了,死在真正的毒枭曝光之后,死在新的宪法(增加了打击贩毒的条款)颁布之前。每当看到这样的结局,眼前总是浮现圣女贞德被火光映红的面庞和那个捧着自己的心带领大家走出密林的年轻人(他的名字我忘了)苍白的脸----英雄,注定是牺牲品。
必须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维罗妮卡·盖琳,爱尔兰著名报纸《星期日独立报》的王牌记者,除了打击毒贩,她还曾揭露天主教教父福琼恋童癖的真相。为了拍摄好本片,剧组深入爱尔兰采访了盖琳的母亲和其他熟悉她的朋友,以及负责当时谋杀案调查的警官等等。这时,很多盖琳生前的敌对者也出来帮忙,丰富她的资料----英雄死了,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爱她了。
想说的是:
记者的天职是披露真相,这无疑是一句屁话。没有人天生必须做什么,一切只是自己的选择。
——————————-此文仅献给维罗妮卡·盖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