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鸿_门_艳 国内绿茵口水 |
5月29日中午,当笔者打开电脑时竟被吓了一跳。恶心鸿门的始作俑者不是鲁迅先生书中那条张牙舞爪的壁虎,也不是好莱坞影片中的凶残异形,只是署名“奔跑的鱼”在自己博客中为救赎中国足球而历数中国女性的种种“罪行”。(附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u/54798efa010004fl)
这是一颗重磅炸弹,无论对于尚处低估的中国足球,还是逐渐成为半边天的中国女性。
我们女人真的惹了中国足球了吗?想问问是温丽蓉呢、任丽萍呢、还是中年复出的孙雯?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我真的不知道还有那些女人会必然的与中国足球搭上关系。
“奔跑的鱼”先生用诙谐幽默的笔法道出了危害中国足球的“毒瘤”——“小姐”,简单的讲那就是“鸡”了,那么既然是“鸡”又干人何事?更干女人何事?如果写东西取个标题举了例证都象您老这样一笔带过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是男人炸了市贸大厦”来定性911事件呢?
看了鱼先生洋洋洒洒数千字鸿门费力总结出了3点依据,一:心理暗示;二:生理消解;三:思维圈养,无论小女子理解是否到位,在此定要象鱼先生讨教讨教。
一问“奔跑的鱼”,生理饥渴为哪般?
鱼先生在文种赫然用上了“饥渴”“性技巧”等专用名词,本以为会重点描述一下所谓的“小姐”如何需要滋润,结果却是说中国球员是如何被滋润的。这样的文不对题实在令我感到遗憾!亦如“奔跑的鱼”文中所写,年轻球员血气方刚长期过着集体生活寂寞难耐,那么他们就去找“女人”排解空虚咯,这些是女人的错吗?人家小姐就是做这个的,你去找他难道还特意为了中国足球的明天推了生意不可?笑话。例如你被偷了钱包,警察只会缉拿小偷绳之以法,难道还会道貌岸然的对你说——嘿,谁让你用钱包的。
二问“奔跑的鱼”,是谁思维圈养?
鱼先生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句话本身不错。但是,物欲横流满脑子只想赚钱享受的都是女性?看看各种新闻、杂志、甚至是所谓地体育报刊吧,上面集满了那些物欲横流需要被社会公德冲刷洗脑的人物。那些都是女人吗?不是,是一个个打算“玩女人”的男人。试问男人玩了女人却又反过来质问她们“为什么让我们玩?”,这不可笑吗?这不可耻吗?整天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的人,却不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些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而是用更为恶劣的言语去攻击她们,真叫人寒心。我想不止是我们这样的女性,就算是你的同性同胞们也不会苟同。
三问“奔跑的鱼”,什么是抑制中国足球发展的真正毒瘤?
在抛售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要质疑鱼先生看球的历史,是否真如他所说的那样“三起三落”,因为如果真的是看了这么多年的中国足球,并且付诸如此真切感情的话,你不会搞不清中国足球的真正毒瘤是什么。
什么是中国足球真正的毒瘤?
人多地少?不是,培养不及时?不是,女性踢球的少害人的多?也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足球根本的体制存在问题。用外行来管理内行,用行政手段来控制市场化操作,与职业化理念逐渐背道而驰才是危害中国足球的最大毒瘤。象玩女人、赌球、黑哨等等只是一种病毒的扩散,如果说他们可以用“杀一儆百”的方式来控制,那么体制问题无疑是硬伤,不开刀则不能除之根本。试问,花天酒地的现象在世界各国联赛中都存在,“肥罗”更是玩过一个加强连,怎么人家的足球就没有问题,中国足球却一蹶不振了呢?
费了这么多口舌,一是因为鱼先生有侮辱女性之嫌疑,二是因为鱼先生妄图用自身的愚见误导大众。当然作为笔者本人来说并没有贬低或者BS“奔跑的鱼”的意思,只是想告诉鱼先生一句,当我们迈入高等院校,为什么要先学《哲学》,那不是因为我们高人一等,而是因为在看待事物之前得先学会客观。
前一篇:日落牛山,纳什怀念斯塔德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