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网络相关 |
想想2006的软件风云,浏览器肯定是其中的主角。IE7与Firefox2的发布比拼,一时引发了多少媒体的关注。除此之外影响较大的浏览器就属Opera了。再然后呢?或许是消失已久(传闻又将出现)的Netscape;或许是Mac机的Safari。
到了年底,似应做一个总结回顾。当然不是我来写,是computerworld的编辑组稿,又经pcworld组织翻译的一篇文章。
英文原文是Browser Smackdown: Firefox vs. IE vs. Opera vs. Safari,译后中文成了2006年度浏览器领域巅峰之战。相关浏览器分别由各自一个牛人(从文中推理)来点评,值得一读,不过也别期望太高。4部分评论的标题分别为:
火狐:所有浏览器中最好的
IE:选择你没商量
Opera:真正的浏览器之星
Safari: Mac上的王者
注1:感谢大梦拳民的提醒。经查英文原文为“Opera (in Version 9.02, with 9.1 on the way)”,而经过PCWorld中文翻译,9.1则误成了9.01。中国有很多聪明人,但更需要认真的人。
到了年底,似应做一个总结回顾。当然不是我来写,是computerworld的编辑组稿,又经pcworld组织翻译的一篇文章。
英文原文是Browser Smackdown: Firefox vs. IE vs. Opera vs. Safari,译后中文成了2006年度浏览器领域巅峰之战。相关浏览器分别由各自一个牛人(从文中推理)来点评,值得一读,不过也别期望太高。4部分评论的标题分别为:
火狐:所有浏览器中最好的
IE:选择你没商量
Opera:真正的浏览器之星
Safari: Mac上的王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浏览器领域也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喜欢的浏览器。但有些浏览器是和他们的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的,例如,微软的IE浏览器就是在
Windows系统里所带有的,还有苹果Mac系统中的Safari。还有一些人就喜欢知名度不高的浏览器,例如,Opera
Software公司推出的Opera浏览器。而众多的开源忠实信徒却极力拥护Mozilla公司推出的火狐浏览器。 从浏览器的市场份额来看,胜负一目了然。很多市场评估的数据都显示,微软的IE浏览器所占的市场份额最高,占总浏览器市场的80%到85%;火狐浏览器紧随其后,所占份额为8%到13%;接下来便是Safari浏览器,虽说是第三大受欢迎的浏览器,但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少的可怜,大约占2%到 4%;之后就是Opera浏览器和美国在线的Netscape浏览器,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大概都为1%。 但如果从浏览器品质上来说,我们看不到谁更具优势,分不出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其实,这些年以来,微软的IE浏览器一直在走下坡路。和其竞争对手的浏览器产品相比,IE不仅是在特性上,还是安全性能上都逊色许多。但微软为了以改往日的形象,在十月份发布的IE7上下足了工夫,以图能挽回一些昔日的颜面。而几乎就在微软发布IE7的同时,Mozilla也推出了火狐2.0浏览器。虽说火狐2.0和前版浏览器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改进,但是其所散发出的光芒却依然挡不住。即使是为数不多的改进,但却显得异常重要。 其实,Safari(当前是2.02版本)和Opera(当前是9.02版本,9.1版本正在研发当中。注1)较之它们之前的版本,在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革新。所以,就浏览器品质这一项来说,我们根本就分不出谁才是最终的赢家。(这里要提示大家的是,我们在这次浏览器领域的颠峰之战中,并没有把 Netscape考虑进来。因为在我们在测试中发现,美国在线所生产的浏览器的漏洞太多,且相当地不稳定。) 对于大家而言,最终赢家的真正答案就在自己的心中,也就是说你所选择使用的浏览器就是最好的。但为了帮助大家决出浏览器领域真正的赢家,我们邀请了四位相当有分量的用户,让他们每人代表一个浏览器参战:Scot Finnie所代表的是火狐浏览器,Preston Gralla代表的是IE浏览器,Dennis Fowler代表的是Opera浏览器,Ken Mingis代表的是Safari浏览器。 这四位行家都认为自己所使用的浏览器是最棒的,同时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证明它是最棒的。他们所根据的并不是推理,而是实际的应用和论证,他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打动你的心,让你选择谁才是这次颠峰之战的冠军。 当你读到所有的这些争论时,你也可以想想他们说的是不是就有道理,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和这些高手一论高低 全文见2006年度浏览器领域巅峰之战 |
注1:感谢大梦拳民的提醒。经查英文原文为“Opera (in Version 9.02, with 9.1 on the way)”,而经过PCWorld中文翻译,9.1则误成了9.01。中国有很多聪明人,但更需要认真的人。
前一篇:地震影响互联网出国访问
后一篇:邮件客户端删除附件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