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年级之第十八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022-03-28 09:45:45)
标签:
文化原创文学育儿 |
分类: 中篇小说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中有这样一句:“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管儿老师想到这句话,不自觉地就想到了到了小小一年级的鑫仔和彤仔。
鑫仔和彤仔是两个让管儿老师头疼的学生,可以这样说,一天不给老师惹点麻烦事,他就不是鑫仔和彤仔。
鑫仔,黑黑皮肤,小眼睛,话不多,他是那种很有主意,很有心眼,还会把心眼埋在心里的那种孩子,他要是犯了错误,你根本就问不出话来,给你来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者死猪不怕开水烫,你爱怎么烫就怎么烫,反正,老师你不敢拿他怎么样。
彤仔,长脸蛋,皮肤很白,眼睛不大,但是似乎总是带着点坏。
鑫仔和彤仔的中间座位是鸿仔。鸿仔是一个非常老实,踏实,学习认真,遵守纪律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小小一年级,却让调皮捣蛋的鑫仔和彤仔看不上眼。
鸿仔遵守纪律,但绝不是软弱的孩子。
鸿仔说:“老师,鑫仔总把我书包扔到地上。”
管儿老师明白,学生的这种行为就是孩子之间的“欺负人”行为,孩子之间的欺负人行为,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很多让矛盾激化的事情。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鸿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上,他懂得用正确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力,他告诉老师,这是鸿仔第一次告状。
管儿老师找到鑫仔:“鑫仔,你为什么把鸿仔的书包仍在地上?”
鑫仔绝对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给管儿老师来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管儿老师已经掌握了鑫仔的性格特点,只要是自己错了,就给老师来一个一言不发。
管儿老师问:“你知道这样做是不对吗?”
“知道。”鑫仔说。
“下次还这样做吗?”
“不了。”鑫仔说。
“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你要记住了。”管儿老师说。
又过了几天,鸿仔第二次告状:“老师,彤仔把我小盒仍在地上。”
彤仔好动,淘气。但他有错就承认,绝不会让自己挨批评,他立刻说:“老师我下次不扔了。”
又过了几天,数学老师小王老师告诉管儿老师,鑫仔和彤仔总扔鸿仔的书包和小盒。
管儿老师明白了,说服教育是改变不了调皮,淘气,有一点欺负人的学生的坏毛病的。说一次答应改,转眼又不改,该怎么做和怎么做,该犯错还犯错。
通常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就是在这种老师说了却不管事的情况下激化的。久而久之,让学生觉得告诉老师不管事,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告诉家长,或者打架。为了避免这种矛盾激化。管儿老师沉思了一会儿,决定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一次,管儿老师把鑫仔,彤仔,鸿仔叫到了教室的前边。
管儿老师问:“鸿仔,鑫仔扔你书包多少次了?”
鸿仔回答:“七八次了。”
“彤仔扔你小盒多少次了?”管儿老师又问。
“四次了。”鸿仔回答。
管儿老师盯着鑫仔:“你不是答应我不仍了吗?”鑫仔还是老办法一言不发。
彤仔又立刻说:“老师我下次不扔了。”
管儿老师说:“没有下次了。鑫仔你不是喜欢仍别人书包吗?彤仔你不是喜欢仍别人小盒吗?好,现在,我和你们两个一样,我也喜欢仍你的书包,我也喜欢仍你的小盒。”
管儿老师打开一楼的窗户,拿起鑫仔的书包和彤仔的小盒,管儿老师故意让所有学生看着自己很重很重地把他们的书包小盒扔到了地上。实际松手时是轻轻地放。
管儿老师看见鑫仔紧张地向外张望。
这时下课铃响了,一些学生在走动。
管儿老师知道,鑫仔是担心自己的书包被人捡走。
管儿老师说:“鑫仔你要记住,不但不要再扔别人地东西,还要团结同学,好好学习,记住了吗?如果记不住,你的坏毛病我也会有的。”
这次鑫仔使劲点了点头。
管儿老师又看彤仔,此时的彤仔已经带着眼泪看管儿老师了。
他连忙说:“老师,我下次再也不敢仍鸿仔的小盒了,我这小盒是奶奶给我新买的。”
“谁的东西谁喜欢,你的东西是你的宝贝,别人的东西也是他的宝贝,你喜欢你自己的宝贝,别人也珍爱自己的宝贝,所以,不要随便碰别人的宝贝,记住了,老师再也不想看见类似的事情发生。”管儿老师对鑫仔和彤仔说。也是对所有的小小一年级说。
“是,老师。”鑫仔和鸿仔小声回答。
“去自己到楼外把东西捡回来。”管儿老师说。
鑫仔和鸿仔急忙跑了出去。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管儿老师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只有对待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适用,对于小小一年级,还是要用说服教育,讲道理的方法,毕竟他们是小孩子。
用计策来教育欺负人的孩子,可以说管儿老师也是煞费苦心。
这件事请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鑫仔和彤仔不再欺负其他同学,上课也注意听讲了。
而其他的小小一年级,也在这次事件中懂得了和同学之间要团结有爱,互相爱护对方的学习用品。
小小一年级,好样的,加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