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势中枢定理三: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

(2015-07-16 20:38:12)
标签:

股票

分类: 学习笔记
http://s6/mw690/001irvsfzy6TT3iEyLXe5&690

http://s13/mw690/001irvsfzy6TT3j9lYEcc&690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
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
缠师在回答问题时强调:
注意谈论这个问题的前提,谈论的是中枢的离开与返回问题。如果以一个次级别的盘整类型离开中枢,返回当然不可能也是盘整类型,否则就构成一个大级别的盘整类型,这就与原中枢维持的前提矛盾了。
我的问题是:
怎么理解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盘整+盘整的情况?我觉得这样也能象盘整+反趋势一样,破坏原中枢。不会构成一个大级别的盘整类型。能画个图说明一下吗?先谢谢了!

 

    首先要明白。讨论中枢的破坏问题。必然是下面的中枢是在没有被破坏的前提下。否则一切讨论都是多余的。就像一个玻璃杯已经碎了。再讨论是否可以碎的问题一样。都没有意义了。

    看图。1到2是中枢。从2点开始中枢离开。首先这个离开必须创中枢的高点。否则不存在离开返回问题。针对上面的问题。这里只考虑盘整走势的问题。就是说这个离开段是盘整类型。考虑离开的小中枢形成在大中枢内的情况。这时候。这个盘整走势完成后。一个返回走势。无论是三段的盘整走势还是三段以上的盘整走势类型。都不可以返回到大中枢内。如果返回到中枢内就是中枢震荡了。这时候不存在中枢破坏问题。不是讨论的问题。而如果不返回到中枢内。就和小中枢没有任何触及。这时候。实际上是形成了2点开始上涨的次级别走势的第二个中枢。就是说这时候2点开始的次级别离开还没有结束。这时候只有离开还没有返回。并且次级别离开形成了趋势。也不在讨论范围内。  就是说离开的次级别中枢形成在大中枢内。不存在离开返回问题。

    看第二种情况。就是次级别离开的中枢形成在中枢外的情况。就是图中所画的情况。

    2到5形成盘整走势离开中枢。现在考虑5点开始的返回问题。  第一种情况  5点开始向下三段的盘整走势或三段以上的盘整走势类型。假如没有跌破3 4中枢。这时候必然形成了2点开始上涨的第二个中枢。这时候2点开始次级别走势还在延续中。并没有出现返回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假如5点开始一个三段的盘整走势向下突破中枢。就是5到6的情况。然后从6点又开始了上涨。这时候5到6一个盘整走势并没有扩展3 4中枢。就是说2点开始的次级别离开依然没有结束。继续延续中。这时候依然没有出现离开后的返回问题。

    现在就剩下一种情况了。就是5点开始一个盘整走势类型突破3 4中枢。就是说图中5到7的情况。2到5一个盘整走势离开中枢。5到7一个盘整走势类型返回。  这时候注意看。3到7已经是九段震荡形成了和下面中枢同级别的中枢了。  一个新的同级别中枢已经形成。就是缠师讲的盘整加盘整形成大级别中枢。这中枢已经和下面的中枢形成趋势上涨。这时候再讨论下面的中枢破坏问题。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讨论下面的中枢破坏问题。前提就是下面的中枢得到维持的情况下。就是说在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就像讨论线段的破坏问题一样。一个新的线段成立了。那么前面的线段必然被破坏了。而在前面的线段没有被破坏前。讨论破坏问题才有意义。

    缠师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讨论一个中枢的破坏问题。一定是在前面的中枢维持中。就是说没有被破坏前。假如一个新的中枢都成立了。那么前中枢一定是完成了。这时候根本不存在破坏问题了。

    另外的三种组合都不存在小中枢扩展的问题。就可以用来讨论中枢的破坏问题了。

    实际上。次级别的离开。在大中枢的上方形成的小级别震荡中枢。并不是真正的中枢破坏。它只不过是中枢破坏的起始阶段。这震荡出来的小级别中枢只是一个次级别离开走势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真正的中枢破坏必然是标准的三买点的那种情况。

    缠师在解释这个问题时。就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下面中枢的维持前提。在大中枢维持的情况下讨论离开返回以及破坏问题才有意义。把这点想明白了。就明白了不可以盘整加盘整的组合问题。

    实际上不是说走势不可以发展到盘整加盘整的情况。而是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一个和下面中枢同级别中枢已经完成。这时候讨论中枢破坏问题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

有了上面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不难证明定理三:

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其理论依据就在这里。

回复中提到的:
趋势+盘整中的趋势中的价值中枢与盘整中的价值中枢的级别是不同的,后者更高。不能单纯地谈论中枢,必须结合级别。
注意谈论这个问题的前提,谈论的是中枢的离开与返回问题。如果以一个次级别的盘整类型离开中枢,返回当然不可能也是盘整类型,否则就构成一个大级别的盘整类型,这就与原中枢维持的前提矛盾了。
对于围绕中枢的运动,离开中枢的趋势是正趋势,返回的是反趋势。

首先红色是1分钟图上的笔,针对下面的蓝色中枢:
0-5是趋势离开,1-2和3-4是向下笔,5-6是盘整回抽。0-5和5-6是同级别的,都是下面蓝色中枢的次级别离开,那么缠在回复里面说 趋势+盘整中的趋势中的价值中枢与盘整中的价值中枢的级别是不同的,后者更高。这是为什么呢?有人不理解次级别离开次级别回抽,为什么同样都是次级别,一个内部的中枢为什么小于另一个呢?其实很好理解,1-2和3-4就是0-5的中枢(只有一笔),相比于5-6(有三笔),难道不是级别更小吗?但是0-5和5-6又是相同级别的。6点就是真正的三买点。在6点已经能确认下面的中枢被破坏。

接下来说说划分方式,就拿上面的图说:
http://s10/mw690/001irvsfzy6TT4HJUcV09&690

图1是线段划分的方式。特别注意:按照这个模式,5-6这里不够成向下线段。0-7就是中枢连接段。从7开始组成新的中枢8点就是三买,而不是6点,和前面说的6点是三买是不同的。很多人认为8点是传统三买,而6点是强势三买,其实他们就是根据缠后期博文里面用线段标准看的三买。他们片面的只知道8点,而不知道6点,小级别倒不要紧。只懂8点的人放到日线图上找三买就完蛋了,找一个错一个。这就是我认为被线段毒害的人,线段没错,是他们自己理解错了。我敢说发明这两个词的人,不理解中枢破坏是在什么情况下破坏的,不理解中枢在当下已经被破坏,对操作上非常不便,具体原因不说了。就和黑洞兄说得一样,越喜欢在缠论上“发明创造”的人,就离缠论越远。

图2是同级别分解的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按照走势类型来分解,上证走势都被拆成相同级别的了。0-9就是上涨+盘整+上涨+盘整+上涨的组合。更大级别不考虑。比如走到了b这个点,走势就没有完美,必定要走出c,8-c和7-8这个级别一样。在b的地方你就可以放心的持有,直到出现c。前提是你判断正确8点是同级别的节点。而这种分解方式你的操作节奏就是按照这些同级别分解的节点来。这种方式分解不存在三买点。

图3是非同级别的分解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按照不同级别的中枢来划分。就是两个大级别中枢,连接段就是个趋势。注意,这里的连接段是0-9,而用线段划分那个方式画出来的连接段是0-7。这种方式分解,6点就是三买点。

三种方式各有区别,看了这个图应该明白一些线段划分和同级别划分还有按照中枢划分的区别了吧。看了这篇东西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不需要看线段了吧?其实真正会看的人,怎么看都行,无所谓各种不同的分解方式,我从没说过线段是错的,我反复强调的是因为划分方式的不同,很多人搞混淆了。

文章挺长,看完并理解其实不容易。花了我将近两个小时写这篇文章,主要是画图太烦了,如果不画图我写写还是很快的。虽然很累,但回头看看还是很满意的,至少这篇文章能让很多人看得懂。这篇文章非常非常重要,最好存一存,哪天这里关闭了就没了。现在不敢在外面说自己学过这个的了,说自己学缠的,就被人会认为是自大狂。主要是学缠的真本事的倒不多,耍嘴皮子的特别多。而且我个人感觉越学也进步空间也越小,理论方面的能进步的不大了,关键还是看走势有时候能悟到点深层次的东西。而且该说的缠都说过了,其他人写的其实也是画蛇添足,不说不错,多说多错,最多帮他说的文字配上正确的图片,这个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来逛这里的不少人,我去他们博客看了看,发觉都在搞收费培训,看了以后我继续写下去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本人算不上高手,不管写的东西对与错,看的人多多少少应该都有些收获,但本人没兴趣为那些收费的人打工,哪天和这里缘尽了,就结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另类缠论思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