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是土家族人口第二大省份,土家族也是湖北第二大民族。所以,穿行在鄂北大地,逢人第一句就会问:你是土家族吗?如果说是,偶的兴致立刻高涨了几分,会继续刨根问底。国内少数民族很多,歌中唱到
“56个民族56朵花”,在湖北没有不关注土家族的道理。
湖北土家族分布在16个县市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境8个县、市,宜昌的五峰与长阳2个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荆州的松滋市,神农架区。杂居的地区还有兴山、秭归等县市。土家族出了不少名人,向警予是中国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妇孺皆知的是演员许晴,歌手阿朵。
生活在大山深处,青山绿水养育着勤劳、热情的土家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土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走进洞房,也是独具特色。“歌为谋,鞋定情”,男青年要是看上某个女孩子,就想尽办法去踩女方的后脚跟,如果女方也爱慕小伙子,就会故意走的远一些,然后又回来踩那个中意人的后脚跟……一桩美事就在游戏中你侬我侬初见眉目。

土家族年轻女孩的服饰艳丽精致,这是一个婚礼的开场白,很快,就会见证到一桩热闹而有趣的婚礼

溪流小道

长江之水就在耳畔哗哗流淌

婚嫁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高高的吊脚楼,就是大山里自然华美的宫殿

喜庆的红灯笼,还有美艳的百褶裙,充满了喜感

走过鹊桥,靠近幸福

迎亲的花轿早已经准备好了

五花八门的嫁妆塞满了箩筐

迎亲拜堂仪式就要开始了

长辈出场,一顿祝福开场

新娘的闺蜜们,她们一边唱一遍似有无尽的忧伤,是不愿离开父母家乡的愁绪和思念别离……



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这是媒婆,呵呵,好年轻的媒人


超强悍的大烟袋


这次新娘招亲的方式是抛绣球,绣球落在谁的头上,谁就是喜从天降

绣球飞出阁楼啦

呵呵,穿戴完毕,新郎官露脸了

哇,这是谁呀

看来土家族姑娘们偏爱戴眼镜的斯文先生,一般戴眼镜者都是有学问的象征,呵呵

拜堂成亲,新郎官看来是有过经验,一点都不含糊


掀盖头,哇哇哇,新娘貌美如花

看把新郎美的,掩不住的喜悦油然而生

土家族新娘不含糊,马上端上交杯酒

新郎还有点羞涩了


哇哇哇,喝高了

就这么一路走来,和你走进土家人的婚嫁房。
据介绍:土家族的哭嫁由来已久。说道颇为多。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开始哭的。娘家人边为她置办嫁妆,边倾诉离之情。会哭的姑娘一个月内不哭重复,要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土家姑娘用“哭”这一形式倾诉心中的情感,当然,也有真伤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乱点鸳鸯谱,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祝贺和哭别。新娘家要邀请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会”。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无论她们家住远近,无论风雨阴晴,新娘家均要打轿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齐后,新娘家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摆在堂屋中间,比新娘年长的坐上方,与新娘年龄一般大的姑娘坐两旁,新娘坐在姑娘们中间。哭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励、劝慰的话语。
哭到半夜,新娘家里摆上夜宵让十姐妹吃,新娘以此为题还要哭一段,以感谢九姐妹的相陪。在父母之合,媒约之言的婚配年代里,媒人包办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骂媒人,表达对旧式婚姻的不满。









哭嫁是土家人婚礼的序曲,他们认为“不哭不热闹,不哭不好看”。亲朋好友前来送别,哭是一种友好,哭是一种礼貌。对于那些坐在度中不哭唱的,新娘认为是瞧不起她而不高兴。

欢乐时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