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往事追忆,曾经的造梦工厂

标签:
旅游宁夏镇北堡电影百花奖明星牧马人 |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到银川少不了要去看一下镇北堡。中国太大,知道镇北堡的人不算多;但中国电影不少,有100多部电影却从这里起步;中国影视明星灿若星河,有一大批也正是从这里触电、冒出火花、摘取百花、金鸡大奖的,现在,一批名震海内外的大导演、大明星、大作家也曾在这里开始他们辉煌一生的征程……
其实,我是颇有几分好奇和几分寻梦而来的。记忆中,耳朵里灌进来的西北风就有关于这个地方的一些片断。一个很特别的作家,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下,在寂寞、枯燥、劳改的岁月,在西北荒蛮的地方,鼓捣出一个牵引世人目光的奇迹,一个让很多人梦想成真的——影视基地。这个人物就叫张贤亮。第一部大作就是《牧马人》,捧红了年纪轻轻的朱时茂和丛珊,而执导该片的导演就是已经辞世的大人物——谢晋。
恍恍惚惚觉得那里是个造梦工厂,是个足以扭转人生命运的地方,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留下很多记忆和回味的地方。
那天一大早就被备足精神出发了。一路都是青草萋萋,一马平川。银川的公路人少车稀,看着车窗外的夏日景象,竟也不觉得枯燥,有几分兴致勃勃。想象着那里应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宫殿,车子停在路边时,司机回头一句“影视城到站了!”这才屁股离开座位,悻悻地向车门外走去,但是,站在路边,望向对面,立马就愣住了,心里不由自主地说了句:原来这样子啊。
这大门也太独特了吧?!土城墙、土门垛不说,城门就是四敞大开的几个连在一起的木栅栏,而城牌牌呢?竟然是几块羊皮写毛笔字的“杰作”,不愧是搞影视的地方,这也太有创意了,简直就是“天下一绝”。对,天下一绝岂止是羊皮城门,这城门里的一切都挺绝的,看上去黄土、木头、铁皮,零零碎碎,凑到一起,再用文化的、历史的、地域的背景一烘托,味道和风格就卓然不同了,我是越看越有味,越看越觉得这里面有内容。
整个按规划布局分为“明城”“清城”两部分,别人一个多小时转了一圈就走人,我是一个“明城”就溜哒了两个多小时,那哪是看呐,简直就是融入其中。
嘚,罗嗦了这么多,赶紧打住。我要穿过公路,进影视城了。
这里原来就是一个荒废的土围子,没有人烟,没有庄稼,当地人称之为“堡”,镇北堡。
这是大门的正脸儿。左右两个土垛子上写了一幅短小的对联:中国一绝;西部影城。开门见山。
左面那面大墙就是一个大头像签名册,不远处的城墙围着的就是“清城”,而我这次要写到的是一会才能看见门脸的“明城”。以介绍电影基地为主的一大块地域。
门垛的基座上镶了一块标志性的石板,那上边的树叶初看仿似新西兰的银蕨,其实是嘎纳国际电影节标志金棕榈。
镇北堡的外观,就像一个草原骑兵驻扎的大营
城墙头上插满了各色令旗
这种围城而筑的土墙挺立很多年不倒,是采用了特殊的混土建筑工艺,看上去泡沫似地松软,其实风霜雨雪坚不可摧,屹立不倒。
停车场的大门也有一副对联: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古文化的迹象开始一点点渗透出来了
我站在一个土岗子上往一个方向看,这一堆儿一块儿的土墙、木栅、草棚子、阁楼、酒肆、茶馆……静默地迎候着,哪一块都不白给,说不定在哪部影视剧里能够找到它们的影子……
就连这个马槽子也不例外
模拟丝绸之路上的塔林在一旁伫立,偶尔走过一两匹骆驼,将那种漫漫古道的神韵演示的更为神似
这句标语似的话,点明了这个地方的价值和位置
还有这面影像墙,哪一个不是头头脸脸的……呵呵
龙旗招展着
道具,龙船
只看外景,还真看不出门道来
张贤亮的手笔……
在小说《绿化树》中,就有镇南堡这个地方
著名的“刀客桥”,两旁伫立着电影“金鸡”“百花”,两座奖杯
贺兰山下的贺兰石和古老的树木绞缠在一起,被誉为“木石之缘”
走了15分钟的路,看了沿途风景,这才是“明城”的大门,注意那个戴帽子、红白条T恤的女孩子,就是我这次之行的导游,门口打了联系电话,她已经在这里等候我有一会儿了。
这座门又是一件创意品。有明显的拼搭含义,倒是搭得有趣儿,所有的部件都是张贤亮多年积攒,四处搜罗得来的宝贝,那两座石柱有来头,是从北京的颐和园废止上搜罗的
四种文字出现在这里
看到这些道具,不由自主地会回想起一些电影镜头画面,这是《老人与狗》中用过的马车
看到这个电影画面,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会深有感触,记忆犹新
三位演员红极一时
丛珊在电影中喂养的鸽舍原型
一家三口走进简朴的民居体验生活
我也来杯水润润喉,顺便歇歇脚
农民家的灶房,揉了一半的面团,不知道下一步是烙饼,还是要擀面条,呵呵,我瞎猜下
《红高粱》里,著名的十八里坡,姜文和一帮西北大汉,就是从这里把红头红脚的巩俐的大花轿给抬过来的,
晚霞中的月亮门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炫丽,成为影片中的巨大亮点。
[旅行在继续,随时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