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出类拔萃,又彼此吸引(11)

(2007-02-09 17:14:38)
她认识他时还在上小学。他们分别在一所重点小学的不同班级里。她那时的样子并不出众,皮肤有些黑,营养的问题,身体偏瘦,很容易感冒,弱不禁风。但是各方面都表现优秀,所有的功课、课外活动,无一例外。因为优秀,她在年级里也渐渐有了名气,米洛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校园里的各个大榜上。一些出头露脸的事常会落到她的头上,想都不用想。他当然也是优等生。个子较高,高出最小的同学大半个头,皮肤向女孩子一样的白,留长发,书包带拉得很长,通常只装当天的书本,垂在臀部的位置,走路时步伐大,脖子挺直,下巴上扬,书包唿扇唿扇的,挟着风,引人注目。
他们经常会在一些活动当中同时出现。大合唱、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书、到烈士陵园扫墓、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运动会、野营……他知道那个安静的数得着的女生叫米洛,她也知道那个有点孤傲不羁有着一伙小兄弟的男生叫雪康。他们彼此远远地观望,偶尔校园里相遇,只是点一下头,抑或收拢目光,羞涩地逃避。

升入中学的时候,他们归属到同一个班级里。她的脸变得圆滑而红润,头发浓密且黑亮,带着天生的优良基因。常常梳一大把的马尾,扎普通的象皮筋,偶尔也会梳两条麻花样的粗辫子,多半是在联欢会上或者什么节日上,辫稍上会有透明的有机珠子或者别一个蝴蝶样的发卡。经常穿白衬衫、蓝裤子、刷得干干净净的白网鞋。眼睛明亮,目光清澈,唇红齿白,有着和她生存背景相符的简单和纯净。她的口才渐露端倪,平时依旧少言寡语,但是朗诵课文时,常常被老师点到名字。作文尤其突出,几乎每次都被评上范文。大考的卷子经常贴满学校走廊长长的墙壁,同学趋之若鹜。她的卷面干净、规范,字体娟秀、流畅,有一种自创的舒展美姿。她也爱上运动,有很强的爆发力,60米、100米的四五名,她不会得前三名,那些名次都属于校田径运动队的,她得这个名次已经满足。
她的执著不仅在功课上,也在其他某个具体事上。为了上冰,寒假的每个下午她都去冰场。寒风吹裂了嘴唇,经常摔得四肢青肿,不合适的冰鞋硌破了她的后脚跟皮肉,伤冻以及感染化脓,常常要掀下去一片血肉模糊的皮去。只是从来不哭,仿佛生活就是这样发生。
区委到学校检查学校户外活动开展的情况,学生上冰率和滑冰的成绩,一同跟来画报社的摄影记者,选出模样姣好,表现规范的学生上镜,连同学校的业绩,一同印在出版物上。她从数学课堂上被体育老师叫了出去,“米洛,带上你的风雪帽和手套,到操场上来……”她返回座位,从书桌下翻出手工编织的军绿色毛线帽子以及手套,穿过书桌列出的小道和同学羡慕的眼光织成的帷幕走出课堂。她穿上冰鞋,看到操场上校领导一一到齐,已经摆好了要拍照的架势。
她开始有了女孩子那个年龄段特有的纯朴健康之气。朝气蓬勃,朴素大方,彬彬有礼。没有什么心机,凡是懂得感激和分享。
他的功课亦无可挑剔。而且不偏科,发展均衡,有特殊的爱好。速度滑冰的水平堪称校园一流,特别是弯道压线,左手中指点地,身体内侧,呈一定度数弯曲,紧身的藏蓝色运动服将他挺拔而匀称的身材勾勒出无可挑剔的弧线。只是他非常节俭,有时不参加活动,参加了也早早退场,和女生说话,刚开口脸就红,腼腆而羞涩的样子……她觉得他有点和其他男生不一样,但在那个年级,她不能自己解释。
他们以不同的出类拔萃引人注目,又彼此吸引。但是依旧寡言。各自在自己的模式和空间里成长。

她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才见到了他。他在另一所高校就读。他们依然记得中学时代彼此留下的美好而单纯的印痕。他们开始通信。最简单的白皮信封或者一个明信片。上面写满纯真、祝福和期待的语言。从来没有秘密的她,有了被同学盘问和羡慕的机会。一直让她坦白,那个署名雪康的何许人也?
她举着一张他和同学们在野外郊游的照片给室友看。哗啦一下子围上来八九个黑脑袋瓜,然后是叽叽喳喳,“瞧瞧,这家伙挺帅的!”“文质彬彬!”“米洛平时蔫不噔的心里还挺有数……”
她退出人群,站在一旁收拾东西。心里愉悦,但是脸上依然平静如水。

其实,她只不过和这个从小就熟悉的男人有了一些心里上的接近。有一种天然的,想从他的身上获得所谓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及依赖感罢了。对于俗世所谓的男女间的恋爱经几乎一无所知。因为寡言,她几乎不参与女生间的私密谈论,滑稽到谁和谁谈恋爱,谁和谁分道扬镳了,谁和谁闹矛盾关系紧张了……一概不知。她钻进图书馆,滞留在教室里,或者在回家的路上。看书,大量的书。专业以及文学。很多的大部头,中外古典。名著、艺术、绘画、建筑以及自然科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冗长的名字,她记得很清,说得很顺,喜欢听和唱俄罗斯民歌,手风琴独奏和俄罗斯小伙子在伏尔加河畔的草地上吹奏口琴的迷人样子。
她第一次看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就发现他和那个保尔·柯察金很像。然后她读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由此翻阅更多的俄罗斯文学,看前苏联黑白影片。
她也迷恋上《简爱》《红与黑》《悲惨世界》《飘》《安娜·卡列尼娜》……名著或者影片。影响至深的当属《简爱》。那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家庭教师,最后得到有钱人爱慕的追求的爱情故事。这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是一个美好的借鉴。而简爱能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对骨子里坚强的米洛是一个不小的精神鼓舞。
影片中最后的一幕:大火烧毁的断垣残壁废墟旁,衰老的双眼失明的富人罗切斯特拄着拐杖。秋叶飘零的傍晚小道上,家庭教师简爱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由远而近的脚步声,惊动了黯然失落中的富人。罗切斯特迟缓地摸索着站起,面向来者的方向,说:
“Jane,是你吗?是你,我肯定。你过来……”
“是我,你好吗?”
简爱走了过去,挽住那只在空中茫然划过的手,镜头定格在他们相携远去的背影上……

类似的故事深深地印刻在她充满幻想和迷恋的头脑里。爱情于她来说美好而神圣,值得一生追求和向往,而简爱的独立、坚强以及倔强也同时给到她深刻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