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布农非云南人,他老家在四川。所以,我最想知道的是他为什么从成都跑到云南来过生活?
“活不下去,流浪汉!”开玩笑吧?我笑道。“就是这样,长期矿工,被单位开除,没职业,没办法……”
布农的确不是辞职,他属于中国最早一批下岗人,那是1992年,他和张艺谋一样都是纺织工,只不过工种不同,张艺谋是力工,扛棉花袋子,布农是动工具的,修理纺织机器的。
不上班的布农比谁都忙。他在忙活自己的事。他酷爱看书,那股子儿痴迷劲就像神经病似的,几头牛也拉不回来。除了看书,就是四处晃荡,说得好听些就是激情山水,结果工厂在他眼里成了牢房。
“老想在外面晃荡,就觉得挺浪漫的,像侠客一样,想找到跟自己的追求合拍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对现实更没有了感觉……”
年轻时的布农就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倾向,所以,在流浪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追求成了他四处晃荡的目标。这种意义上的流浪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流浪,说高雅点是漂泊。漂泊和流浪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观上,漂泊是主动的,是精神家园,活得不耐烦了,找安宁,去寻找生活的环境,出了问题就回家,而流浪则是活不下去了,出外去寻找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
布农属于前者。正因为迷茫,他才出去漂泊,客观上没有目的,心里面却有明确目标,属于“下雨天找晴天,不知道目标在哪里?碰到就是了。”
1982年,布农第一次以漂泊的心态迈出家门。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几个月内,他8次下海南,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当时对海南非常非常地着迷……迷恋那里的大海、天空、椰林、沙滩、五指山茂密的森林……以及自由,那种感觉,就像当初来到丽江一样。
印象深刻的一次出门,布农记得是1988年一个非常闷热的夏季。他只背了一个小包,一路南走,一直走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还在岛上拍了3元一张的快照。这张照片拍得不错,至今布农记得那个给他拍摄的渔民的女儿,因为她给了他“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布农的行为没人能干涉。家里管不了,因为担心把他窝在家里会得神经病,与其那样,莫不如松绑,让他出去经风沐雨算了。
布农走的好远,走到陆地的边上,心情舒畅至极,就像后来来到丽江,离开曾经很压抑的环境,没人认识你,不用看别人的眼色,不用去恭维什么人,他从小就表现出十足的个性,不会跟环境妥协,去了海南,他发现,人生还有另一片天,还有各种各样的活法,“喔,谁都不认识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当时布农随身带了点钱去,想在海南做点小买卖,赚点生活费。那段日子,布农也遇到一些朋友,成为他生命中的一笔财富。
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海南没有大规模开发建设,满眼荒凉、空寂,当地百姓还特别土著,没怎么受到外部气候的影响,一块巨大的处女地,所谓正常人不会到处乱跑,在旁人眼里,布农成了不被人理解的另类。
这之后,布农的脚步就收不住了。去向也开始四通八达,从北方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南国的天涯海角,他一路走去,因为心里面一直揣着一个梦想——
“活不下去,流浪汉!”开玩笑吧?我笑道。“就是这样,长期矿工,被单位开除,没职业,没办法……”
布农的确不是辞职,他属于中国最早一批下岗人,那是1992年,他和张艺谋一样都是纺织工,只不过工种不同,张艺谋是力工,扛棉花袋子,布农是动工具的,修理纺织机器的。
不上班的布农比谁都忙。他在忙活自己的事。他酷爱看书,那股子儿痴迷劲就像神经病似的,几头牛也拉不回来。除了看书,就是四处晃荡,说得好听些就是激情山水,结果工厂在他眼里成了牢房。
“老想在外面晃荡,就觉得挺浪漫的,像侠客一样,想找到跟自己的追求合拍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对现实更没有了感觉……”
年轻时的布农就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倾向,所以,在流浪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追求成了他四处晃荡的目标。这种意义上的流浪并非通常意义上的流浪,说高雅点是漂泊。漂泊和流浪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观上,漂泊是主动的,是精神家园,活得不耐烦了,找安宁,去寻找生活的环境,出了问题就回家,而流浪则是活不下去了,出外去寻找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
布农属于前者。正因为迷茫,他才出去漂泊,客观上没有目的,心里面却有明确目标,属于“下雨天找晴天,不知道目标在哪里?碰到就是了。”
1982年,布农第一次以漂泊的心态迈出家门。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几个月内,他8次下海南,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当时对海南非常非常地着迷……迷恋那里的大海、天空、椰林、沙滩、五指山茂密的森林……以及自由,那种感觉,就像当初来到丽江一样。
印象深刻的一次出门,布农记得是1988年一个非常闷热的夏季。他只背了一个小包,一路南走,一直走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还在岛上拍了3元一张的快照。这张照片拍得不错,至今布农记得那个给他拍摄的渔民的女儿,因为她给了他“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布农的行为没人能干涉。家里管不了,因为担心把他窝在家里会得神经病,与其那样,莫不如松绑,让他出去经风沐雨算了。
布农走的好远,走到陆地的边上,心情舒畅至极,就像后来来到丽江,离开曾经很压抑的环境,没人认识你,不用看别人的眼色,不用去恭维什么人,他从小就表现出十足的个性,不会跟环境妥协,去了海南,他发现,人生还有另一片天,还有各种各样的活法,“喔,谁都不认识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当时布农随身带了点钱去,想在海南做点小买卖,赚点生活费。那段日子,布农也遇到一些朋友,成为他生命中的一笔财富。
那个年代和现在不同,海南没有大规模开发建设,满眼荒凉、空寂,当地百姓还特别土著,没怎么受到外部气候的影响,一块巨大的处女地,所谓正常人不会到处乱跑,在旁人眼里,布农成了不被人理解的另类。
这之后,布农的脚步就收不住了。去向也开始四通八达,从北方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南国的天涯海角,他一路走去,因为心里面一直揣着一个梦想——
前一篇:丽江十八怪/漂泊者布农(1)
后一篇:蓝色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