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就是西双版纳的容颜?

(2006-06-27 14:56:36)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检查人员穿着棉大衣,抱着枪迷糊着,没搭理高快车,原地挥挥手,就让司机开走了。一切又恢复先前的状态。
下车时是早上7:16,算下来整个路程耗费11个多小时,因为没有安检,全程比通常时间要加快了不少,但是回去的路上,环节可是一点也没减少,慢的出乎意料。
手机上的版纳天气预报显示:32度/17度。
怎样形容西双版纳?在车上我就考虑这个问题,直到离开。
孔雀?大象?傣楼?泼水节?热带水果?傣味烧烤?寺庙?花卉?还是……
古代傣语中,版纳被称为“勐巴拉那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因为动植物资源丰富,又被唤作“动植物的王国”。




的确,除了林木葱郁,我再也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对于已经越来越现代感时尚化的版纳,我想象的原初的面貌越来越模糊,痕迹越来越淡化的境况下,我不知道是失落还是欣慰?
这里没有明显的季节之分,年平均气温21.7度,最高时达41.1度,最低气温2.7度。澜沧江穿城而过,似一条剔透的玉带,飘拂过这块风情四溢的乐土。江南是景洪的城市中心区;江北则为新兴工业区,澜沧江大桥贯穿南北,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新兴城市。
我顺着勐勒大道,向州歌舞团招待所方向而去。看着临街的各种店铺,你会感到分不清是在版纳,还是在北京、上海、西安、福州的某一条商业街道,景洪已然是现代都市,唯一能让它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征就是街道上永远绿荫密布的巡道树。
有趣的是,这里的巡道树也不乏果树,龙眼、椰子,但没有人在成熟的季节随手摘取,因为热带水果在这里司空见惯,便宜得让人大跌眼镜。
我喜欢芭蕉,到处找芭蕉。
我喜欢芒果,到处找芒果。
我喜欢烤鱼,到处找香茅草烤鱼……
我喜欢回归自然的版纳,她在哪里?
照片:版纳的行道树


住处事先没有联络,但是安全、干净,24小时热水,40元一天,凑合吧。
然后我回到门口,看那画在墙上的大地图,简单估算一下,3天的时间,我要去哪些个地方才最为有趣、划算?
素有“孔雀羽瓴”之称的橄榄坝成为第一站,因为是西双版纳州境内独一无二的原始自然生态村寨群落,园内五寨连珠,浑然天成。
出州歌舞团招待所门右行,经过孔雀广场,再前行,一个岔口处,左行50米,我找到客运站,买下一张11:00钟开往橄榄坝的小车票。
上了车我就后悔了。如果早上一落地就出发去橄榄坝,晚上就可以住在寨子里,第二天继续往勐罕线下走,去 ,直至中缅边界的打洛。既然如此,我只能调整计划。
小车沿着澜沧江左岸飞速疾驰,依旧是起伏颠簸的弯道,不过我已经适应,不再惊慌。45分钟后到站,距离橄榄坝大门还有一段距离,我叫了一辆摩的上去,等候我的将是一个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
拉摩的的师傅热情得让我不知所措,从我一上车就喋喋不休地规划起我的行动来,呵呵,他哪里知道,我这个游人还是跟别的游人不同的。快速越过贫困的曼将村,在通往曼乍村寨和曼春满古佛寺的路口,我谢绝摩的师傅的安排,坚持徒步串寨。
橄榄坝在傣语中叫“勐罕”,“罕”的意思就是卷起来。到了这里,才感觉到是身处热带风光和民族色彩浓郁的古寨地区了,否则真是有点怅然若失。
热带植物就不用说了。棕榈、椰子、芭蕉、槟榔遮荫蔽日,芒果、菠萝蜜、绣球果、椰子,看得我口水都出来了,我是一日不吃饭没事,一顿不吃水果不行,绰号“水果大王”。
但在此地,竹木结构的房子离地而盖,还是抢了我的注意力。几千年前,云南人的老祖宗就住在用竹木搭建在空中的干栏式楼房之中,沿袭至今日。傣族竹楼就是这类杆栏式建筑的翻版。这种建筑的特点是,楼下悬空,养牲畜,放东西,通风透气,预防潮湿和提防野兽偷袭,上面是生活区,上下互不干扰,各得其所,倒是非常符合当地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气候所需……
牵着玉棒的手,我们沿着安静的村路穿过曼春满村向曼听村而去,路上,热带植物将一个个竹楼分割开来,竹楼间距较大,多半陈旧破损,看得出岁月的剥蚀和这里的自然,也有稍新的竹楼,在绿树红花的簇拥中,少女般宁静怡然。
照片:一草一木,触摸橄榄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