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
很快被院子里的巨大的木制染桶和垂挂的染布吸引,原来这里也是白族民间工艺扎染的陈列地,在白族漂亮年轻的金花讲解下,方才知道,那蓝得一汪海水似的燃料,原来颜色竟然是源自一种不起眼的植物——板蓝根(Plant
“去周城吧,让你们见识见识扎染之乡的魅力……”每到一地,我们都忍不住要刨根问底,river心里急呀,如果超出预定太多时间,我们中午就要错过正点午餐,晚上就要错过渡船,而只能改乘马车绕洱海而行了。
“抓紧。”我帮river催促董明泉和阿霞一家。阿霞还不错,她老公布莱尔可是时常跑出视线,稍不注意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对焦距去了。
周城里喜洲不远,沿途我开始抓紧清理相机里的照片,不是很好的都被我果断删掉,一路上我已谋杀了不少存储空间,如果不清理一下,就无法拍完全程。
在一面写着段氏扎染厂植物板蓝根染的白墙前,我们陆陆续续下了车。在一个尽头写着白香院的门口走进去,忍不住又是好奇:一个干干净净的大院落,上上下下,高高低低,挂满了扎染作品,多为朴素的藏青色,亦有翠绿、鹅黄、粉红、褐色等夹在其中,品种多得眼花缭乱,直到现在有的小物件也没搞清楚是做什么用的,只是看得喜欢。两个漂亮的混血儿,拿起一个套在身上,抓起一个戴在头上,调皮至极,我灵机一动,嘿,不如我们大家人手一个扎染物件合张影,推介一下我们白族自明末清初以来的传统工艺多有实际意义,号召得到老老少少一致响应,就连阿霞妈妈,来自广西乡下的老太太也不怠慢,你再看每个人都很有创意地找到自己喜欢的一件摆出各种姿势,在临时安排的染房女孩摁动快门的咔嚓声中瞬间定格。
我们都很喜欢这幅颇有创意的照片,而我呢?意图并不单单在此,当我看到染桶旁已经七十多岁的
“这个帘子老太太缝了45天!”
River指着挂在墙上的一面门帘子大小的一块扎染布说,而这仅仅是这块布完工前的第一道工序……我和阿霞下意识地交换了一下眼神,我们都很为他们的辛老心存敬仰,在当地市场上,这么一个帘子有时只能卖到30——35元,离他们付出的劳动实在有些难成正比。
“我要买这些扎染布时可不再砍个没完价了?”阿霞说。
“你把这个产品带入澳大利亚市场不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和提携吗?”我说。
在四季客栈告别的头一天晚上,我对阿霞建议,看得出她准备考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