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我在成都庙会游喜神方

(2006-02-13 14:58:59)
分类: 游在大中国Road

金狗开门,春节就要划上休止符了,趁着热劲儿想说下喜神方。

狗年成都大庙会热闹异常,开庙时间定在农历除夕晚八点武侯祠博物馆,因其地理位置与复建的老街锦里毗连,故整个活动以“贺岁听钟逛锦里”为题拉开大幕。

“作为一个外地游客,在成都过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一不小心我被成都电视台新闻部做了采访对象。

“武侯祠、锦里……”

经常浏览我的博客的人在msn中跟我说:哈,杨,初入、二入,还要再入,看来你对这两个地方是情有独衷啊?!

是。我对有兴趣的地方总是充满深情厚意,就像看上喜欢的物件,一个不够,定要买上两个乃至三个……送给最好的朋友分享。

说来这武侯祠是成都有悠久历史的大庙。大庙会去年举办的盛况空前,余热非但不减,反而再攀高峰,今年更是大手笔,持续至212(大年十五)方为结束。我乘飞机,由北方而来,冥冥中就是来赴这个没有约定的约会吧。

我和GiGi在喜神方的招牌下照相。一个北方的高个子女子和一个南方的大眼睛女子定格在那条古典和时尚交接的老街,总是会情不自禁地萌发出很多联想。

 “喜神方”而不是“喜神坊”?有一刹那儿的错愕闪现,“不会是笔下误吧?”这个名字,用在一个店上,更应该叫坊……但我错了,是我误读了“喜神方”。

何谓喜神?武侯祠负责宣传的彭主任给我详细介绍。“喜神,即能给人们带来吉利、带来欢喜、增添智慧、财运、官运之神,助学童金榜题名、助新婚夫妇吉祥如意之神。宋明时期,成都某些道教的宫观中已经常接“喜神”。清代,成都人逐步形成了游喜神方的民俗……

最初,喜神有多种含义,或指祖先、父母生时所画之像,或指某些花草,或指吉祥之神,另外,祠庙、家庙中的忠义塑像,也常常被后人视为喜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的方向。传统的方位观念中,南方被视为吉祥之方。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郊吉祥之地。武侯祠的人物塑像,刘备、关羽、张飞是“义”的最高典范,关羽是武圣人、武财神,诸葛亮是“忠”的典型和智慧的化身,都有“喜神”的特质。

春节,我在成都庙会游喜神方

水中三国

春节,我在成都庙会游喜神方

[图片说明]

77-78.武侯祠庙会影像

游喜神方是成都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民俗。

清代以来,成都人就习惯到武侯祠游喜神方,古老的习俗绵绵相传,到了近几年,更是做足了准备,有了近两年足够成体系成风尚的成都乃至四川独具文化理念的大型文化娱乐盛事。很多人说成都这座城市闲适、慵懒、轻松没有压力,到处都是茶馆、搓麻、闲聊,川菜、小吃、川戏是解读这个城市的标签,可当你真正地深入其中,你会感到,原来你是误读了这个城市、这里的人。从古至今,这里就是盛产美女、艺术家、作家、戏剧家、歌手……匠人等等文人墨客的地方,它的从容和深刻都包藏在悠闲、玩乐的表象下,用卧虎藏龙评价并不为过。

走进一个个店铺,推开一扇扇酒吧、茶馆的门,和陌生的成都人聊天,一点点地和这座城市接近,然后发现,这座城市的文化品味不可小觑,他们的文化是渗透到日子里去的,生活的滋润而舒展,作为忙碌而焦虑的奔波者,忍不住要在心里轻轻地吐一个字:羡!!!羡慕啊。

喜欢游乐中的文化情趣,自古以来,武侯祠庙会乃至锦里老街是给成都人的一个最好的注解。春节期间出南门,到武侯祠“游喜神方”,又称出行、出天方,初九、十五再游武侯祠。

我来了。我要游喜神方。

大年初十中午,我乘1路公交车从星辉西路的驴友记出发,路上给川大的朋友发端信约定一同逛庙会,经过7站地后在武侯祠下车。连日来的游历和采访劳顿全然忘却,临近庙门即被高悬的彩灯攫住眼球,两天前在藏式酒吧认识的川大女生,邀上新朋友一同赶往庙会,只为赶在节日,游喜神方沾些喜气。

进得庙门,灯展可谓气势浩荡,长达150的三国灯廊,共计16组,内容全部与三国文化有关,譬如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三顾茅庐、三气周瑜、吕布戏貂蝉、三英战吕布、张飞战马超、周瑜打黄盖,还有大型灯组“曹冲称象”、“草船借箭”、“三国鼎立”以及“财童冲喜”、“狗年新春”、“财神赐福”、“十二生肖”等大型传统民俗灯组美不胜收。

穿过彩灯高悬的蜿蜒灯阵,我们一路被名优特新小吃诱惑得垂涎。民以食为天吗?何况成都的小吃是举国有名,50多家民间小吃店铺香味扑鼻、热气腾腾,让我的钱包不断变瘪。我们依店而行,每个摊前只品尝一点点就撑得肚子有些痛了,什么“黄醪糟”、“糖油果子”、“三大炮”、“崇州荞面”、“天主堂鸡片”、“川北凉粉”、“锦官排骨”、“蒸蒸糕”、“巴口香肥肠粉”、“乐山钵钵鸡”……没有穷尽。(篇幅有限,照片后发)

吃饱喝得,我开始轮番观看民间工艺项目,不时拿出相机拍照。不晓得是不是天底下的能人绝技都扎到成都来了,很多名堂都是初次耳闻,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还真不相信川蜀这块宝地,居然藏有如此名目繁多的百绝技艺。剪纸、剪影、棕编、面塑、糖画、花叶贴画、花鸟篆画、蛋壳画、风筝、蜀绣、蜀锦、竹编、漆器、烫画、浮雕树皮画、角雕、绳编、绒线编、十字绣、丝绸画……茶艺、训鸟、踩鸡蛋、变脸、变衣、相书、飞刀花鼓、肉莲花、金钱板、评书等20余个项目,初一至初七每天下午三点各演一场。

遇到7位成都著名的民间艺术家:高级民间艺术家龙玲女士(彝名:阿龙菡洁)、糖画艺术家梁洪江先生、人生点评大师真一先生、面塑艺术家王龙先生(彝名:龙哥移山)……还有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著名漫画家卡多先生……很久都在想真一先生送给我的话:一切都以缘而生,长远岂能离开真。一并转送给更多的朋友,圆、源、缘,人生何处不方圆?!(照片在下一篇)

正停留在一个吹糖人的摊前看民间艺术家马英猛(俗称“唐人马”)用玉米糖做的材料吹狗,一个装扮成“芙蓉花仙”的女喜神冲我而来,懵懂间一个小包塞进手心,惶惑中展开一看是一个小红包,同伴喜上眉梢,这是武侯祠庙会的喜神再向你送上新春祝福呢?幸运的市民和游客将分享每天400份、累计2800余份的红包,我开心透了,很大气地对同伴说,回头我请客啦。

按照组委会的设计,庙会的活动是一天连着一天,目不暇接。寻找福禄寿喜、举办传统婚礼秀、栽种新年许愿树、新春放福灯、蜀国军队换岗仪式、专家鉴宝、名犬秀—"给流浪狗狗一个温暖的家,狗狗还你一生爱"公益募捐活动……很遗憾没能全部参加,但是成都人乐于享受有文化的乐趣却给了我难以磨灭的印象。

天色渐晚,人声依然鼎沸,灯火是越来越明。空气中飘浮着极具现代感的音乐,古老的武侯祠和毗邻的时尚锦里街如同时空跨越,在同一片天空下对接、碰撞,似一幅上了夜妆的画,浓墨重彩,妖娆迷离的令人沉醉。

我不知道,未来的日子麻辣成都会给我这个异乡人如何印象,我只是被这武侯祠和锦理的魅力所吸引、折服,就已经沉迷、陷落,不想早早地走掉,匆匆地如过客般道一声再见了。

几千字怎能说尽喜神方?如果来年有闲,还是再来看再来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