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记录Report |
这时候,秋萍又认识了她生命中另一个关键人物——摄影师陈怡。
陈怡在温州开了一个最大的婚纱写真影楼,也是第一个把写真概念引进婚纱影楼的第一人。她是个高个子,生过两个小孩,长得仍很漂亮,在温州很有名气。秋萍去她那拍照片,陈怡大她8岁,她们成了好朋友。秋萍留了下来,帮陈怡弄婚纱,“特有意思,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把我的很多想法和经验都派上了用场,结果好的令所有同行都妒嫉,影楼的生意一炮而红……”
当时最有趣的是上大街上找模特。甜妹型是他们以前的主打目标,后来根据创作思路的变化,她们想换一种类型。毕竟陈怡有经验,她没有让秋萍瞎跑腿,而是给她先确定了一个身份——某某影楼的化妆造型师。
“我们两个在最繁华的五马街上走来走去,身体保持端正,眼睛却不安分,四处寻觅,温州和大城市不一样,漂亮的女孩不多,有特点的就更少了。”“你看,前面那个女孩的背影,紧身短裤”,陈怡忽然悄声对秋萍说,顺着她的手势,秋萍看到:前方不远处,一个腿型很直且匀称的高挑女孩,少有地穿着银色高跟鞋,走起路时的脚步铿锵有力,速度很快,不大像是在逛街,倒像是在赶路……秋萍心领神会,几步赶到女孩的前面正面打量:上身穿着极富弹力的红色小背心,紧身短裤把屁股包裹得很有型,走起路来一翘一翘的,很有节奏感……
她们没有看错,原来这个女孩就是一个模特。“我们尾随着她走,就像星探似的,很快就知道她是参加一个表演。趁她在后台换服装的空隙,我冲了进去,突然的举动吓了那些正在全神贯注换衣服的女孩子们一大跳,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莽撞了,我连声道歉,然后冲那个脸型欧化的舞蹈演员说,我是专门来找你的……”等到演出结束,秋萍开始向那个模特,其实是舞蹈演员说明情况,大概是秋萍的诚意、亲和消解了女孩最初的戒备,最终还是答应了秋萍的邀请,同意到店里拍摄。“也许是同性的原因,当时我就感到自己成了伯乐,心里有了小小的窃喜。”
很快,女孩作为形象模特被约到店里,秋萍把事先准备好的服装、工具、饰品统统拿了出来,从上到下给客人梳理打扮一番,通常每个客人会塑造四五种模式,最后再做成画册……那段时间,秋萍的热情和工作创意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她的话讲,那时“因为年轻,浑身上下都是使不完的劲儿”。
这段时间,陈怡也充分开发了秋萍的特长,“她知道我挺能说的,就重用我,每次约请客人她都把我推倒前面,她在门口等我,几乎次次成功,我们成了很好的搭档。”
1997年,陈怡和秋萍在五马街掀开了温州第一场婚纱影楼时装秀的序幕。这个举动在当地可谓破天荒,吸引了众多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关注,报道连台。这段时间也成了秋萍参加工作后不久的一次成功转型,里面容纳了她太多的创作激情,所有的秀场都是她亲自打理,“当然,这些都是拷贝台湾的,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品牌效应。”
做秀的初衷还是想起到广告的效应,通过影楼的品牌把她自己的东西体现出来。后来秋萍曾做过无数场次的秀,但在她的心里,这场婚纱fashion秀才是她人生最为有开拓性的第一个秀,从一个台湾人的概念出发,完全是在没有经验的条件下从兴趣和激情出发,当然更多的成分是敢做。服装、配饰、发饰……布料,自己拼接,硬生生地把一台秀给打造出来,显现出秋萍小小年纪在这个行业上的灵慧。
她至今对自己那个赋予创造性的作品心存感念。
“有的模特被我做成了花绳,上上下下都是花和草的世界;有的模特脸上被我绘成了太阳一样的彩绘……”影楼名气大增,在当地被传为“靓女影楼”,秋萍功不可没。(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