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即便是最苛刻的分析者也不得不承认,07年对于众多数码相机厂商来说,确实是一个好年,因为近期此起彼伏的财政报表业已显示出,在经历04-05持续低迷期后,数码相机行业整体开始复苏,盈利成为主旋律。
07年Q1财报全线飘红
4-5月期间,各大相机厂商纷纷公布07年第一季度或05-06年财报,对比财务数据不难发现DC厂商业绩全线飘红。佳能一季财报显示,由于数码相机、复印机和打印机产品销售快速增长,1-3月份净利润同比增长22%,而数码相机产品销售额总计达18.8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2007年第一季度,佳能共售出了430万部数码相机,同比增长20%,数码相机已经成为佳能集团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富士06财业绩报告显示,尽管彩色胶片亏损严重,但由于数码影像业结构改造加速,富士营业利润高达9.66亿美元,较上年大幅增长60.5%。而另一巨头尼康虽尚未公布07年最新财报,但06年底财政报告已显示强劲势头,尼康凭借数码单反的火爆销售,创造出06上半年利润翻番业绩,而伴随今年亚洲股市热涨,尼康股价在东京汇市持续走高,其06全年及07上半年整体净利也值得期待。
二线老牌厂商如奥林巴斯、宾得、理光、卡西欧近期财报也丝毫不示弱。凭借名下系列时尚相机的突出表现,奥林巴斯整体利润增长25%,相关数据也显示数码相机业务已占到奥林巴斯业务总量的三成,而伴随E410和E510两款新单反上市,07年奥林巴斯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扩大。卡西欧截至07年3月31日的06财年销售额同比上涨7%,包含数码相机以及电子词典等的消费品部门纯利同比增长7.3%,已连续4年保持增长状态。而近期因与日本光学制品巨头保谷(HOYA)合并纠纷闹得沸沸扬扬的宾得公司也迎来了财报开门红,数据显示,由于数码相机销售旺盛,宾得06财年纯利润为上年度4.4倍,创下了自1998财年以来最好业绩,而其总销售额也增长了10.6%,达到1573亿日元,连续两年创下历史纪录,数码相机已成为宾得主要利润增长点。即便产品线最为单薄的理光,也凭借R系列的热销以及复印机市场的专注,获得15.1%的纯利润同比增长。
不可否认,日趋成熟的数码相机市场正在为先期博弈者们提供丰厚的回馈,行业整体纯利的上扬正在宣告将近两年的低迷时代正悄悄结束。
低迷时代正悄悄结束
04-05年,与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一样,新兴的数码相机市场正陷入价格战及技术割据带来的激烈竞争中,尽管消费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行业整体仍亏损严重,即便是佳能这样的巨头也被迫采取价格战略已应对困局,此时对整个行业的唱衰亦充斥媒体各大版面。群体性迷茫在以京瓷、潘太时等巨头退出市场为甚,自此,对于数码相机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求变开始向理性回归。
以争夺数码单反相机高地为发展契机,品牌合纵及技术联盟成为05下半年求变主潮流,在那一年,奥林巴斯的4/3系统接纳了松下、适马的加盟,而新军索尼全盘吸收了老牌柯美的产品线,处于竞争链下游的三星、宾得实现了技术性合作,均双双全力打拼单反领域。2年的发酵和酝酿期,给予了整体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06年-07上半年,相机行业发展格局呈现新面貌,首先,以佳能、尼康、索尼为首的三大巨头完全确立行业领导地位,占据数码相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大品牌深挖各自特色技术,不断拓展全线产品线,从低端入门相机到时尚便携相机乃至高端数码单反相机,均有覆盖,同时三者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往往凭借一两款相机便显优势分水岭;
其次在于二线品牌的积极作为,虽无法在整体产品线上与三大巨头拼覆盖,但仍狠抓细分市场,一点突破,颇见成效,如宾得强势介入低端单反市场,数款特色机型销售火爆,富士借助特色长焦机型以及高感光技术特色不断吸收中间消费人群,实现成功转型;
第三在于数码相机产品风格的整体位移,已经与消费者行为习惯成功对接,有助于市场消费行为的持续增长。07年数码相机更注重各种产品实用性与时尚性的结合,新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对于便携性、多功能体验、专业摄影效果等需求能得到多重满足;
经营理念的改革也渗透到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多重领域,在营销中突出品牌技术优势、抑制价格战成为大厂商彼此心照不宣的策略。
开花结果尚有因
业内人士认为,数码相机从整体低迷到行业全面复苏,除了销量有大幅增长外,行业发展趋于成熟也是一大利好因素。目前,数码相机产品已成功实现时尚便携与数码单反两极增长,特色市场的形成为各大厂商制造了构建品牌和口碑的良机,有数据显示以上二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以上,而同样需求仍在旺盛增长中,这无疑会成为未来一片新的蓝海。
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也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近年来数码相机主要核心技术没有出现太大变革,只是在工业设计以及功能上作小幅提升与改进,这为厂商节约了庞大的研发成本。宾得就是因在数码单反领域的研发成本过高直接导致05年严重亏损。而通过品牌合纵的方式顺利实现技术转移或溢出,也为涉及厂商带来双赢局面,如索尼与柯美的合作,三星与宾得的合作等,都是实现优势整合、健康循环,避免恶性竞争的成功案例。此外,将生产及研发外包给第三方以实现成本控制,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厂商的新鲜尝试。
06-07年数码相机价格战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抑制,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多款热销数码相机因缺货开始涨价,一反往年所谓跳楼甩卖的极端做法。有分析指出,技术更新换代的减缓,为厂商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大量新产品不断涌入市场,有效抑制了恶性价格战,避免了数码相机整体价格下滑,从而保证了厂商与经销商的双重利润。
数码相机成熟市场的形成以及厂商对成本的进一步控制,为行业整体盈利带来了保证。
盈利的号角
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从06年开始,全球数码相机需求量持续高速增长,据预测,08年全球数码相机需求量将达到8400万台,同比06年将增长1000万台,而在中国内地,07年数码相机需求量将达800万台。
面对仍在急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各大厂商表现出了近乎相同的态度。尼康中国负责人山口达就表示期望借助07年新系列新品的推出,逐步推进整体业务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松下也在新品发布会等公开场合,表示要实现中国市场10%的市场占有率。
财报的飘红也让政策的制定者们开始越来越确信,搭乘数码相机快速增长的班车,的确能带来销售业务整体的飞跃。富士胶片预测07财年销售额将上升到247.83亿美元,营业利润将达17.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76.9%,将创历史最高水平。而索尼预计凭借Bravia品牌LCD电视和Cyber-shot数码相机等重要产品的热销,截止08年3月份07财年的营业利润将比预期高而达到4400亿日圆。奥林巴斯也预计其数码相机销售将在下一财年增长14%。
随着数码相机业务的整体复苏,数码相机厂商的整体营收将呈现更广阔的增长空间,可能在这时候我们终于能理解宾得在与保谷并购案中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了。
本文刊载於5月22日《中国摄影报》器材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