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沙桥”命名的五大理由
瀑乡布依
(2022年2月10日)

2021年,贵安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沙戈寨门口麻线河上的桥梁改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混泥土单孔桥,至今尚未命名。建议将该桥命名为“恋沙桥”,理由如下:
一是为了怀念罗氏四氏祖“沙台公”
沙戈寨原无寨名。清顺治三年(1646年),罗氏四氏祖罗沙台到现在沙戈寨周围恳荒造田,于是乡邻称“沙台哥寨”,人们呼之较为拗口,便省去“台”字称“沙哥寨”,后来逐步演变成“沙锅寨”或“沙戈寨”。将沙戈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容易让后人记住沙戈寨的开山鼻祖“沙台公”。“恋”,是想念不忘、舍不得离开
。

沙台公原葬于沙寨门口,2016年修建文化场时迁至对门坡
二是为了反映这里曾经有个“沙戈桥”
位于沙戈寨门口的麻线河上的“沙戈桥”,最早是石板桥,是清朝时期由沙戈寨村民集资修造,桥身先用方块石材砌成桥墩,再用大块石板往桥墩上搭成9个孔桥,俗称“沙戈桥”。该桥只能供人畜通过,不能通行车辆。但小桥流水,颇有诗情画意。

“原沙戈桥”类似岩孔桥
1975年,原高峰区区委副书记宋兴武作为下派工作组组长,到栗木村主抓阶级斗争和农业学大寨,他向上级申请到了30吨包水泥,由栗木大队所有劳动力投工投劳,用石头水泥在原石板桥原址修建了一坐单孔石拱桥,命名为“栗木大桥”。石拱桥修成了,老百姓交通方便了,成了栗木村6个村寨车辆运输的必经之路。

原“栗木大桥”
2020年,栗木大桥因主要构件有大的缺损,严重影响桥梁承载使用功能,经贵安新区公路管理局检测评定为4类桥。2021年,贵安新区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混泥土单孔桥。将该桥命名为“恋沙桥”,可以让后人记住历史,想起曾经的“沙戈桥”。

三是可以提升沙戈布依古寨的“美誉度”
布依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是贵州的原著民族之一。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如规定“土人不得任用为流官、不准考试”,并任意欺压“土人”,使部分布依族人忍痛隐瞒了自己的祖籍,并在家谱和传说中,往往自称祖先是从江西迁来的。尽管目前在“始祖罗庭”之前的历史无据可考,但并不否定沙戈寨是一个古老的布依族村寨,如在于民国十六年的《平坝县志》中,就记载了沙戈寨在1927年就有50户220人,差不多相当于栗木村其他几个寨子的人口之和。所以将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有利于提升沙戈布依古寨的美誉度。

四是可以唤起沙戈寨漂泊在外游子的“乡愁”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改革开放后,沙戈寨不再闭塞,有许多人从这里走了出去,或在体制内单位上班、或打工挣钱、或搏击商海。离乡背井时间长了,他们最想的是家,是小时候光着屁股洗澡的寨门口那一湾流沙可见、鱼翔浅底的河水。所以将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可以唤起沙戈寨漂泊在外游子的“乡愁”。

罗洪老屋
五是可以增强沙戈寨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其中的文化振兴,就是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同一时期,沙戈寨修建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立了布依族溯源碑,树了铜鼓模型。

2021年,由年轻人发起修建了“鱼鳞坝”。近几年沙戈寨又举办了3届“六月六”布依风情节。这些为彰显了沙戈寨的文化特色起到了很好效果,如果再将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让其也蕴含一定的沙戈寨历史文化元素,那将进一步增强沙戈寨的文化自信。


鱼鳞坝,取名“恋沙河滩”
“恋沙桥”命名的五大理由
“恋沙桥”命名的五大理由
瀑乡布依
(2022年2月10日)
2021年,贵安新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沙戈寨门口麻线河上的桥梁改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混泥土单孔桥,至今尚未命名。建议将该桥命名为“恋沙桥”,理由如下:
一是为了怀念罗氏四氏祖“沙台公”
沙戈寨原无寨名。清顺治三年(1646年),罗氏四氏祖罗沙台到现在沙戈寨周围恳荒造田,于是乡邻称“沙台哥寨”,人们呼之较为拗口,便省去“台”字称“沙哥寨”,后来逐步演变成“沙锅寨”或“沙戈寨”。将沙戈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容易让后人记住沙戈寨的开山鼻祖“沙台公”。“恋”,是想念不忘、舍不得离开 。
沙台公原葬于沙寨门口,2016年修建文化场时迁至对门坡
二是为了反映这里曾经有个“沙戈桥”
位于沙戈寨门口的麻线河上的“沙戈桥”,最早是石板桥,是清朝时期由沙戈寨村民集资修造,桥身先用方块石材砌成桥墩,再用大块石板往桥墩上搭成9个孔桥,俗称“沙戈桥”。该桥只能供人畜通过,不能通行车辆。但小桥流水,颇有诗情画意。
“原沙戈桥”类似岩孔桥
1975年,原高峰区区委副书记宋兴武作为下派工作组组长,到栗木村主抓阶级斗争和农业学大寨,他向上级申请到了30吨包水泥,由栗木大队所有劳动力投工投劳,用石头水泥在原石板桥原址修建了一坐单孔石拱桥,命名为“栗木大桥”。石拱桥修成了,老百姓交通方便了,成了栗木村6个村寨车辆运输的必经之路。
原“栗木大桥”
2020年,栗木大桥因主要构件有大的缺损,严重影响桥梁承载使用功能,经贵安新区公路管理局检测评定为4类桥。2021年,贵安新区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混泥土单孔桥。将该桥命名为“恋沙桥”,可以让后人记住历史,想起曾经的“沙戈桥”。
三是可以提升沙戈布依古寨的“美誉度”
布依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于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是贵州的原著民族之一。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如规定“土人不得任用为流官、不准考试”,并任意欺压“土人”,使部分布依族人忍痛隐瞒了自己的祖籍,并在家谱和传说中,往往自称祖先是从江西迁来的。尽管目前在“始祖罗庭”之前的历史无据可考,但并不否定沙戈寨是一个古老的布依族村寨,如在于民国十六年的《平坝县志》中,就记载了沙戈寨在1927年就有50户220人,差不多相当于栗木村其他几个寨子的人口之和。所以将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有利于提升沙戈布依古寨的美誉度。
四是可以唤起沙戈寨漂泊在外游子的“乡愁”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改革开放后,沙戈寨不再闭塞,有许多人从这里走了出去,或在体制内单位上班、或打工挣钱、或搏击商海。离乡背井时间长了,他们最想的是家,是小时候光着屁股洗澡的寨门口那一湾流沙可见、鱼翔浅底的河水。所以将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可以唤起沙戈寨漂泊在外游子的“乡愁”。
罗洪老屋
五是可以增强沙戈寨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其中的文化振兴,就是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同一时期,沙戈寨修建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立了布依族溯源碑,树了铜鼓模型。
2021年,由年轻人发起修建了“鱼鳞坝”。近几年沙戈寨又举办了3届“六月六”布依风情节。这些为彰显了沙戈寨的文化特色起到了很好效果,如果再将寨门口大桥命名为“恋沙桥”,让其也蕴含一定的沙戈寨历史文化元素,那将进一步增强沙戈寨的文化自信。
鱼鳞坝,取名“恋沙河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