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仓鼠眼底血管肿瘤

(2009-06-21 08:13: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外科手术

    2009年6月18日早晨接诊一个病例,一岁仓鼠眼底肿瘤,左眼近黄豆大,(以下照片为手机拍摄)

仓鼠眼底血管肿瘤仓鼠眼底血管肿瘤

 

右眼略小。已经压迫眼球,眼球外凸,同时伴随疼痛。与主人商量下,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用天平为仓鼠进行称重,体重为90克。手术采用呼吸麻醉,首先肌肉注射了0.01ml的镇静剂Domitor。之后用面罩对仓鼠进行吸入麻醉。

 

仓鼠眼底血管肿瘤仓鼠眼底血管肿瘤

   

待仓鼠麻醉后,用宽纸胶布将其粘在手术台面上,口鼻继续吸入麻醉气体。麻醉效果很好。用眼科镊子对肿瘤进行分离,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本以为实质性瘤体突然破溃,此时方知为血管瘤。瘤体内压力很大,

喷出近3毫升血液。压迫后紧急钳夹止血,并用可吸收线进行结扎方才止血。

 

仓鼠眼底血管肿瘤仓鼠眼底血管肿瘤

 

  确定结扎确实后,将术部清洗干净,撤掉呼吸麻醉,不到5分钟仓鼠恢复清醒。并与笼中活动。瘤体减小,但我知道后期可能还会继续增大,压迫眼睛。当压力很大时血管会突然爆破,瞬间喷射大量血液。

此仓鼠血管瘤若长于其他位置。可采用冷冻治疗。效果应该会更佳。

    (血管瘤知识)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其中80%属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幼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机体胚胎期血管网增生而形成,出生时即有,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治法:凉血行瘀,祛火滋阴。

  血管瘤宜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及预后越好。

体表血管瘤

  1、影响美观:体表血管瘤可发生于机体表面各部位,但以颌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多为常见,因其颜色多为红、黑、青且形状不规则或外凸,或曲张,或蜿蜒等,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2、受外力撞击、压迫影响,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

  3、破坏周围的组织,引起畸形,影响功能。

  4、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异常。

  5、瘤体发生溃疡。

  6、肢体严重畸形。

    7、遗传给下一代。

内血管瘤

  肝内血管瘤实际上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其含纤维的多少,可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

 肿瘤大小不一,小者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大者可重达20余公斤,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之久。

  主要危害有:

  1、当肿瘤逐渐增大或压迫胃肠时,引起上腹部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内脾胃等正常器官发生变形,破坏其功能形态。

  2、位于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

  3、可转变恶性血管瘤。

  4、肝区疼痛和心理压力。

体表血管瘤的分类:

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为体表血管瘤和体内血管瘤。体表血管瘤分为口腔血管瘤、面部血管瘤、四肢血管瘤、躯干血管瘤、头部血管瘤、颈部血管瘤。

 

并发症

  血管瘤的并发症有溃疡、出血、感染、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骨骼肌肉损害而造成的肢畸形等。血管瘤的综合症有:

  1骨肥大性静脉曲张症

  2血小板减少血管瘤综合症

  3脑颜面管瘤综合症

  4软骨发育异常血管瘤综合症

  5血管瘤球瘤。

 

治疗

治疗方法:①手术切除;②冷冻治疗;④硬化剂治疗;

 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友归来
后一篇:细小病毒知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