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维特》,纯爱小说的标杆

(2009-11-11 10:08:14)
标签:

维特

歌德

纯爱小说

杂谈

分类: 谈文说艺

    看完杨武能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心里很久都平静不下来。这种触动,既不像歌德同时期狂飙突进运动成员舒巴尔特那样夸张:“...激动不已,胸口怦怦直跳,狂喜而痛苦的泪水滴答滴答往下淌...”,又不像看完一般爱情小说那样虽若有所思,但并无所得。这种触动,是既惊艳于小说高度的文学性、浓郁的诗意,又是关照现实后的怅然若失。像维特那样风度翩翩、爱好艺术、用情专一、以身殉情的少年,在经济全球化、爱情功利化、婚姻契约化的今天,可谓凤毛麟角;像绿蒂那样单纯自然、克制坚贞、心质兰蕙的女子,在工于心计、市侩浮华、明哲保身的现代女性中,可谓鹤立鸡群;而像书中这段缠绵悱恻、发乎情止乎礼、以真始却不得善终的爱情,更可谓旷世绝响。

 

   这种爱情,是无数文艺男女青年心向往之,却永远不能到达的。因为自恋的文青们,就像那临水而照的孔雀,爱情,不过是他们身上那炫目的羽毛而已。

 

   按照时下流行的做法,给《维特》这本两百多年前的小说贴上流行的标签,非但无损于它的高贵品质,反倒有利于人们的重新解读。可以贴上的标签之一就是:纯爱小说。纯爱小说这个概念,不知是否来源于日本,但在日本发扬光大却是事实。比如《恋爱写真》、《借着雨点说爱你》、《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恋空》等。前几年,一本叫《与空姐同居的日子》的小说风行于一时,它算得上中国纯爱小说的代表作。当然,把《维特》归于这一类型,只会衬托出上述小说的浅薄。《恋空》是手机小说,其文学性不堪一问,《与空姐同居的日子》让人捧腹、感动,却终究是小品文,难等大雅之堂。

 

    《维特》为纯爱小说登上文学的殿堂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最佳的范式:故事符合常识和逻辑,但又跳脱出庸常生活,具有戏剧张力,使其既不流于一地鸡毛、鸡零狗碎,又不天马行空,无端臆造;主人公的特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暗合那一代人的心曲,使当时读者在角色代入时毫不生涩、别扭,又使后世读者能接续情感上的余绪,不致哑然失笑、惶然不解;文字精致、典雅,静水流深,哲思暗涌,带有诗意或者音律......

 

   不过,要出现这样的一本纯爱小说,殊为不易,要这样的纯爱小说像《维特》那样不说千古流芳,至少在当时畅销、长销,更是难得。这是因为:写出一本达到前述要求的纯爱小说,这个作者至少要有一定的文学底蕴、情感经历、生活阅历,同时,年纪还必须年轻。唯有一定的文学底蕴,才能驾驭好题材,谋篇布局浑然天成,写情抒怀能气象不凡,唯有一定的情感经历,才能写出引起万千读者共鸣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为赋文字强说情,唯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才能在编排情节、发展脉络时,能有一定的哲理高度,而唯有年轻人,才能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能直抒胸臆,情感或汪洋恣肆或蕴藉内敛,但都可爱可信。这就产生了悖论:年轻人,极难像歌德那样,满足上述条件,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又都因饱阅世事,早就不相信所谓的纯爱,就算迁就市场,写出来的作品也是装天真,比如饶雪漫。

 

    我觉得,张悦然最能接近,因为她文笔公认很好,作为女性又善于刻画微妙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同时她在市场又有一定的号召力,只要肯投机一下,降低下高姿态(我觉得她不像其他作家那样跟着市场走),是大可以写出这样畅销、经典的纯爱小说的。郭敬明?算了吧,总有一天,他会为他自己写的诸如《悲伤》之类作品脸红的。韩寒?更不靠谱,你能想象鲁迅先生,写出一本鸳鸯蝴蝶派小说来吗,就算能,亦不为也。

 

     再说了,就算有人能写出这样高品质、高水准的纯爱小说,究竟有多少人愿意读、喜欢读,亦未可知。《维特》面世时,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有深厚的文艺传统,连绿蒂这个小城女人,平时都爱在钢琴上弹奏一曲,所以小说才能被雅俗共赏,上至庙堂,下至村野,人人争相读之。换到偶们国家,文艺的底子本来就薄,现在又被商业挤压得难有立身之地,除了少数人附庸风雅,谬托知己来装点门面外,大部分人如你我等,还是骨子里喜欢三俗的东西居多。所以《挪威的森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类小说虽然流行,真正读懂的又有多少?(这从豆瓣上《生命》的书评数跟现实生活中喜欢的人数不成比例,可以看出),所以二人转、无聊小品、弱智相声无所不在。没有喜欢读书、喜读好书的传统赓续,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没有不为声色所动、只追随真善美的情感陶冶,就算有一本好书,大约也是弃之敝履,至少是囫囵吞枣的。

 

    我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经验。当时对文学性强、故事性稍差的《安徒生童话》一点也不感冒,反而对《格林童话》爱不释手。时过境迁,我不可能因为《格林童话》好读、易读而质疑《安徒生童话》的文学地位。所以,好看不等于经典,但经典若以好看的形式表现,喜欢的人更多。只是,好不好看,取决于读者的眼光和品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诚哉斯言。而珍珠,或许一时蒙尘,或许一时暗投,只要你我眼睛雪亮,迟早会发现它那夺目的光芒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合时宜的人
后一篇:清明祭父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