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大学生朱巍环之死
(2009-05-02 13:59:52)
标签:
朱巍环马加爵女大学生文化 |
天南海北的人走到一块,成为同学,乃至成为室友,本是就是缘分。虽然家境不同,性格迥异,但只要相互之间有一颗宽容、忍让的心,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加之同学之间,本无或者甚少利益瓜葛,年龄又相仿,志趣大多相投,更应该上演关系和谐的样板戏才对。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曾经同寝室的人,虽然日常免不了磕磕碰碰,但大多时候都是事过之后,关系依旧。从没有什么事情能大到怀恨在心、彻夜难眠的程度。回到那位女生身上,如果她的室友能本着与人为善、谦让彼此的心态,一些所谓的不能容忍的事情简直不值一提。可是她的室友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主要还是如今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很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吃一点亏,加上家境的差别、打扮举止上的互相比较,于是渐渐地物以类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并对那些在观念、行为上没有认同感的同学视为异类,在狭小的空间里以邻为壑,画地为牢,内心修起拒人于外的城墙。于是,本该谈笑自若、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互相攻讦,以诋毁对方、取笑对方来宣泄快意。
我在上高中时,数学老师给我讲过一个例子。高我几届的一位女生,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后,因为在穿着打扮上经常被同学取笑,而最终选择了轻生。我来自小县城,那位女生又是农村出身,父母能供她上大学已经是勒紧裤带,所以她不可能有什么钱去添置时髦衣服,去买各式各样的化妆品。于是,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中,她成了鸡立鹤群,引人侧目。女生都是爱美的,这位女同学何尝不想衣着光鲜,何尝不想成为校园中回头率高的移动风景线,但是她的家境决定了她只有埋头苦读,但是,路人的异样眼光还能承受,同处一室的女生风言风语、另眼看待,则让她几至崩溃,并最终走上极端。当时,老师讲完这个例子后,痛心疾首地说,我情愿那位女生没有被首都的名牌大学录取,而只是在一个小城市的大学就读,那样的话,悲剧就可能不会上演。因为,那位女孩,是他的得意门生,聪明得没话说。
以我自己为例,考上大学后,我简直就是一个土的掉渣的乡巴佬。不过庆幸的是,我是男生,我的同学中不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京城的,不管是英俊倜傥的,还是老实内秀的,都对我没有太多的排斥,也许这就是男性天性中的宽容和不那么虚荣吧。如果我是个女孩,我的大学生活肯定将是另一番场景,也许会和我的那位师姐、和文中提到的那位女孩一样,破帽遮颜过闹市,躲进小楼成一统,心理上的扭曲和挣扎,将会伴随我一生。
如今的风气,笑贫不笑娼,导致出身贫寒的学子,自卑感更重,于是有的心生怨恨,与人孤立,与社会封闭,并产生一种倔强的要功成名就一洗屈辱的念头,有的则或委身大款,或向家里索取无度,以满足浅薄的虚荣,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内核。朴素是美德???这话哄哄小孩子还成,对大学娇子来说,宁愿奢侈挥霍被骂败家,也不愿寒酸度日相形见绌。
前文中提到的女孩,如果她的家长、她的辅导员及时发现情况,进行开导,其实是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不客气地说一句,现在的大学辅导员,很多都是不称职的。一个真正优秀、尽职的辅导员,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比较掌握,可以给心理失衡学生提供一个依靠的港湾,至少能当他们情绪宣泄的垃圾筒,听听他们的唠叨和苦闷,再给一点建议,总比学生有了问题孤立无援要强的多,因为现在的学生虽然依赖性比较强,但他们有了问题还是尽量选择朋友诉苦而不是告诉父母以免引起他们担心。如果辅导员很好地起到了一个学生情绪“堰塞湖”的泄洪渠道作用,那么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不会泛滥而终酿成灾。
再回到女孩身上,她如果有一点阿Q精神,如果对自己有一点自信,也不会如此不珍惜生命。室友的不认同?这点小事情算得了什么嘛。既然我已经在改善关系方面,尽到了我的所能,但还是得不到她们认同的话,那好,我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的空间舞台上,会有许多的人来来往往,何必为了几个人自寻烦恼呢。不妨跳脱出这个小圈子,多结识那些赏识你、愿意接纳你的人。必须得承认,人与人合不合得来是强求不得的。
一句话,珍惜和你共聚时光的身边人,如果你的善意得不到回应,则各行其是各得其所,每人头上一片天,没有必要因为他人带来的阴霾而让自己的天空不再晴朗!
前一篇:大学生只想要份体面的工作,有错吗
后一篇:且慢!请为地震遇难同胞上一支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