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人意识裹挟下的童言无忌

(2008-12-29 12:37:19)
标签:

最牛小学生

抵制家乐福

很黄很暴力

文化

成人意识裹挟下的童言无忌

 

   今天上网发现,一段《让西方丧胆的最牛小学生朗诵》视频倍受追捧,带着猎奇的心理点开,一群小学生,以那种我们见惯了的正气凛然的神情,朗诵着一段他们不甚了然的诗句。我看完视频,苦笑、深思、无奈、愤慨兼而有之,我坚信,西方人看了这段视频,不但不会吓破胆,反倒会笑破肚皮。从2005年的“连爷爷,您回来啦”成为宝岛台湾娱乐节目恒久不衰的笑料,到2008年初张殊凡小朋友的“很黄很暴力”,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词汇,从西部某县教育部门命令孩子向过往车辆敬礼引起轩然大波,再到今天的“瘦瘦的欧罗巴,挡不天朝的金戈铁马”,势必也将引起无数网民的讨论,再到日常生活中小孩们行为举止不合心智,让人有种拔苗助长的痛心。中国的小孩,总是在成人意识的裹挟下,一次又一次可爱而天真地表现着他们的童言无忌、童心无稚。

    这段视频,孩子们是一如既往的无辜者,朗诵中的“西方价值观” 、“不折腾”等词,于他们就像任何其他的词语一样,完全是有口无心、不明要旨,但在心智已成熟的成年人听来,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正可谓说者无甚意,听者有多心。左愤们听了血脉贲张,意志高扬,欣慰于孩子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政右们听了痛心疾首,无言以对,伤感于“重整河山无后生”;不一而足。值得深究的是让孩子们念这段诗句的作俑者,他或他们,要么是为了哗众取宠,博得关注,这从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最牛”们可窥一斑。要么是为了向官方(小到学校的领导层面,大到可达圣听的官方中枢)献媚,捞取一点政治资本,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当然,我希望这样的揣测是小人之度,希望这段视频完全是一种无意识下的行为,只是单纯为了搞笑,仅此而已。但是,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该拿孩子当工具,借孩子之口,宣泄自己的民族情感、爱国激愤。在人肉搜索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些孩子保不齐就会被人“刨根究底”,说不准就有好事者前往孩子们的学校一探事情的原委,无论怎样的探究,都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更堪担忧的是,如果作俑者的行为得到了学校领导乃至地方政府的嘉许,那么他们就会更加频繁地操纵孩子,进行这种恶心的低级表演,也会给其他的人有了可效仿的范式,孩子们呢,他们不会知道自己不过是成人意识的傀儡,甚至懵懂地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对这样的表演乐此不疲。当他们稍具辨识,总有一天会被置于两种不同的意识流交汇的漩涡中,并左支右拙,惶然无措。就像我,高中时参加了99年反美游行,当时恨不得“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时过境迁,如今的我,冷对 “抵制家乐福”、笑看官方舆论,总算是有了一点自我意识。可在2000年,当我初次接触网络,发现以前的想法何其幼稚、何其狭隘,我内心的苦痛和挣扎,正如视频里的孩子今后必将经历过的那样,绵长而深刻。

    我们的社会,总是把小孩当大人,把大人当成了小孩。结果,长幼无序,伦理失范。 在国内,这种颠倒倒还无事,置诸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国民就常常像个小丑,举止怪异、行为乖张,赢得的是各种各样的笑,或者哑然失笑,或者哀矜的笑,等等。我个人,倒宁愿乐见,咱们的孩子,说话莽撞冒失、行为幼稚可笑,常常犯点小错误,就像冰岛的小孩那样,敢拿白宫开涮,不必从小就精通几国外语、钢琴几级,该有的童真有,该没有的世故没有,正正常常健健康康,像个小孩一样地活着,而不是成为大人手中的提线木偶,虽能博得一时的青睐和赞许,但当终有一天挣脱线索,便会手足无措,摔个大跟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