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先生有过一句名言:无知者无畏。其意自明,无须赘述。观照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这类无知者无畏的人。蔑视权威,动辄打倒谁谁谁,视长辈如无物,大放厥词,不一而足。连王朔先生也不能幸免,最近网上看到一个号称90后带头大哥叫青春弘志的家伙,大骂王朔和中国作家协会,还有中国的教育体制。他这种年少轻狂、睥睨众生的嚣张样,排除炒作嫌疑,是十足十的无知者无畏。作家协会和教育体制,这样宏大的主题我不予置评,单论王朔,青春弘志读过他多少书,对他的文字领会多少,却不明就里张嘴就骂,这样的行为跟泼妇骂街一样可笑。带头大哥目前可能很得意他这种血气方刚,若干年后,他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脸红。我的意思并非说权威不可批评,而是不能乱加亵渎。要评论王朔,至少也要把他的作品,他在文字中一以贯之的精气神领悟得八九不离十吧。我猜王朔先生听到这消息肯定是无奈兼不屑。无奈是树大招风,好没来由地被人充当了炒作、骂街的靶子,不屑是根本不会把这种黄毛小子放在心上。后生可畏,但不能无知者无畏。如没有充分的文化和思想作积淀,单凭卖弄点小聪明哗众取宠,虽能一时风光,但后继乏力,徒增笑柄。
可能有人会问,王朔不就是个职业骂家吗,骂80后,骂金庸,骂老舍,那他也是无知者无畏。不然,他的骂是建立在对被骂人即使不充分也算比较了解的基础上,他或许会爱之深而骂之切,或许言过激而失之偏,但王朔的骂不是信口开河,不是逞口舌之利。骂金庸、老舍、余秋雨,是在主流声音外的独立思考,骂80后,是恨铁不成钢,他的骂,更多的是想引起争鸣,思想交流。我也在王朔先生痛骂的80后之列,按理我该为80后反击,痛骂王朔才成。但我有自知之明,我对王朔知之甚少,读过他有限的几本书,老实说他的《动物凶猛》我没看懂。他骂了80后,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尊重。一个在中国文学界享有地位的作家,我不分青红皂白就开骂,不惟让人耻笑,自己也觉无趣。
肯定有人会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来替90后辩护。对,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90后一代也有迫切的愿望要发出自己的声音。90后的发言,应该是在自己年龄层面上的思考,是在自己有限的生活阅历中的深思,是在校园这一相对狭小的生活环境下对各种问题的考量,或许幼稚但真实,尽管格局不大但贵在发自内心,而不是以高蹈的姿态,虚张声势,抓住不甚了然的事情和人物,乱言呓语。同看90后作家唐朝和pluto,就比较谦虚和务实,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写的也是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文字,行诸笔端的是本属于他们这个年龄该有的思考。我们社会接纳的应该是这样的声音,为这样的后生感到可畏。如果出于炒作、出于乐观奇丑的心态,放任青春弘志这样的不知天高地厚、哗众取宠,则不仅于青春弘志们无益,给其他90后更树立了一个不当效仿的非典型标杆。
中国有句话叫不知者不怪。但无知不等同于不知。无知首先是动机不纯,或谋私利,或图虚名,在臧否人物、挥洒文字时,尽管有条件却不去追求知,不愿也不想花时间了解更多的知,以无限接近其评论赖以成立的真相或论据,更多的是符号化图解,想当然的推论,无知只会让人齿冷;不知是拘于阅历,限于资料不全,或思考时出现偏差等,导致看法有失偏颇,结论与真相相去甚远或南辕北辙。不知者让人心生善意的批评,常以温情的勉励,是谓不知者不怪。对于渐渐走上历史舞台,发出声音越来越不可忽视的90后来说,但愿出来更多的人让90前心生“不知者不怪”的善意,而不是“无知者无畏”的厌恶。当然,出来天才般的人物,更是国人幸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