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威宁可否更名为草海市”所有想的

(2009-05-13 13:30:41)
标签:

杂谈

                     由“威宁可否更名为草海市”所有想的

                                      文/闵云霄

 

   朋友很久以前就写了一篇《威宁可否更名为草海市?》的文章,但是最近才引发了我对城市更名这个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目前来看,全国更名的地方有:云南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湖南省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四川省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四川省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安徽省屯溪市更名为黄山市,福建省崇安更名为武夷山市,海南省通什更名为五指山市,江苏省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


    更名各异,但是思路同出一撤:当政者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更名,扩大地方知名度,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关于将城市更名,一直都有争议。

     大凡更名都要支付巨大代价———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门牌、公章、信封、稿纸、工作证要换,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银行账户、卫生许可证,居民的身份证、户口簿也要换。以为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分别更名为“秦州区”、“麦积区”为例。仅80多万人的户口本更换一遍,“每本至少6元”。更名的直接费用为200万元到300万元。

    于是,有人质疑: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换两个区名,到底值不值?“把猫叫咪,对老百姓有啥实际意义?”

    当然,也有一些成功范例。如“云南的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后,当年新增收入6亿元”。为此,国内一度出现一阵“城市更名热”。

    在贵州,如果要更名,我们很多地方都有可操作空间:比如安顺是否可更名为黄果树市、仁怀是否可改为茅台市等等。贵州赫章,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夜郎县的更名活动,同时,争“夜郎”这个当年贬义的地方,除了六枝外,还有湖南新晃等地。当时一度引发媒体的关注,而大打口水战。非常有趣的是,辽宁省铁法市为了发展旅游打算更名为“调兵山市”,其理由据说是金代名将金兀术曾经在该市境内的一座山上调兵遣将,这也在一时成为笑谈。

    人人皆知,名字仅仅是一个壳,重要的是这个地方的发展的地理环境、资源特点、文化内涵等核心问题,同时卫生、交通、气候状况等参考因素。更名的好处大家都清楚,我认为,其坏处是:助长了各地争风,也许会导致官场更浮躁:重视理念的操作构架,而庸惰于地方的真正发展。

    有人发表观点认为:城市更名热潮的背后,涌动的是一股浮躁腾飞幻象。当这种腾飞幻象与现任官员的短期政绩联系到一起时,往往容易碰发出更名的冲动火花。可是,如果地名也成为政府官员经营政绩的实验地,今天定一个,明天改一个,城市发展将永远只能滞留于海市蜃楼的腾飞幻象之中。

    有网友表示,精明的商家、挑剔的游人绝不会仅仅因为一个名字就去投资、去旅游的。如果真是给一个地方穿上“马甲”,哪怕这“马甲”知名度很高,所有地球人都知道,而里面却空洞无物,那也只能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与其处心积虑地换“马甲”,不如下功夫去搞城市建设,这比什么都强。

    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说:“地名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我国由于缺乏传统地名文化的保护意识,乱更名、乱起名现象屡屡发生。这些改动,当时看来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将其放到历史长河中看,有很多都不甚合理,对地名文化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

    1986年颁行的《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地名必须保持稳定性,除重要的、名不符实的或带有侮辱性、歧视性等非改不可的地名外,其他无特殊理由的地名原则上不改。有人说,就像有些人取了艺名的确成为明星,而有些人虽然取了艺名却依然默默无闻一样。

   几年前,有城市更名时,一位网友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让我一直难忘,他说:“如果改名能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我建议直接把中国改名为“美国”!  地方更名到底合适不,该不该大力提倡?也许这才是书本之外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考。请大家发表观点。

    威宁可否更名为草海市?
    作者:许定华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个地方能否走出传统发展方式,巧妙打造或有效利用品牌,借品牌发展战略之“梯”,培育区域市场经济竞争力,跃上超常发展之“楼”,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由是,威宁县更名为草海市的提法呼声不断。
    盛产玉米、马铃薯、苦荞、燕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兰花、魔芋、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中药材主要有党参、天麻、杜仲、黄柏等的威宁,素有“水果之乡”、“畜牧之乡”和“马铃薯之乡”的美称。
    威宁境内矿藏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这里的旅游资源开发开辟了广阔前景。镶嵌在县城西部的“高原明珠”草海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和典型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此外,凤山寺、玉皇阁、准提阁、双霞洞、盐仓彝族向天坟、中水汉墓群、石门坎柏格里传教士墓、乌江源石缸洞等多处人文景观,可供考古、观光。
    威宁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彝族“火把节”热烈奔放,回族“开斋节”庄严肃穆,苗族“花山节”欢快明朗,各具特色的婚丧嫁娶风俗,多姿多彩。
    然而,威宁同样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河谷深切、资金投入不足、发展观念滞后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寻求经济社会的长效、超常规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己是迫在眉睫。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打造一个大的品牌,充当地方的代言人,借以实现品牌促销、使本地区经济实现超常发展,已为大势所趋。近年来,一些地方品牌形象纷纷走向社会走向公众,比如贵州的“多彩贵州”、云南的“万绿之宗,彩云之南”、仁怀市的“茅台”、平塘县的“玉水金盆”、安顺的“壮美大瀑布”等。各路和各地方的品牌形象纷纷走上市场舞台,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地方市场的竞争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当今的时代,谁拥有了市场知名度,谁就能率先迎来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牌经济的竞争。从实际看,威宁拥有的最大知名度的品牌是草海,这是威宁绝无仅有的优势。举个实际的例子,从内昆铁路坐火车经过威宁地盘,知道威宁的人兴许并不多,但他们都为一个突然就跃入眼帘的“草海站”站牌而瞪圆眼球,因为许多人会在内心为之而激动:莽莽的乌蒙大山中,居然会有引人心潮的海!就算他们不知道自已来到名满九州的草海,就是草海算一个小地名,就已经足可让他们记忆犹深!
    威宁对外的知名度不高,但草海却能勾人眼球;威宁的劣势是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但威宁又有一个大优势,那就是知名度较高的草海,已经在社会公众中形成了一个知名的资源品牌。从这一点出发,为了提高威宁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能力和地方品牌效应,从一个实现地方经济超常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是否可以考虑把威宁自治县更名为草海市呢?
    有一个历史典故叫“马价十倍”,说的是一个人在市场上卖马,连续十天无人问津。后来,这人去找伯乐帮忙,伯乐在马前马后转了几转,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结果,这马被高于十倍的价钱卖出。
    近几年来,和威宁几乎“同出一宗”的兄弟县赫章,发起了和湖南新晃县等省内外县的“夜郎”冠名之争,其后,又举办了两届樱桃节,乌蒙深山中的赫章因而四海知名,许多外来投资也因此花落赫章。
    诚然,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不是营造一个品牌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对于威宁来说也不例外。但是,明确塑造大品牌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地方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后,我们就不能忽视草海作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个大品牌这一不可多得的现实的存在。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地方经济的超常发展这一角度加以探讨,将威宁更名为草海市,这是否是一个大胆而极为明智的设想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