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悬崖”上的移民搬迁房

(2008-03-19 19:15:07)
标签:

杂谈

  此事发生在贵州关岭县坡贡镇,关于关岭县,历来应对媒体作问题报道时的办法,就是回避。去年采访建设局长在小区楼顶乱建房,稿件发了,上马的所谓项目也停了。但是到现在我还没见到这个在当地很有名的局长林敏。这次采访坡贡镇书记镇长,开始答应见面的,后来也“逃跑了”,另外一个关于民警执法问题的报道,两个副局长和当事民警都不见记者,实在耐人寻味。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关岭县很少有问题报道被揭露,所以小官们不太适应记者一针见血的问题,所以一概回避。这个稿件已经于3月20日见报,腾讯QQ网也作了相应转载,就看结果如何了!
“悬崖”上的移民搬迁房“悬崖”上的移民搬迁房“悬崖”上的移民搬迁房“悬崖”上的移民搬迁房“悬崖”上的移民搬迁房 
 

             “悬崖”上的移民搬迁房


   关岭县坡贡镇政府将部分移民搬迁到街道附近,房屋刚刚修建好,“由于小城镇开发需要”,又在搬迁户的门前修了一截公路(下面埋排水管),导致14户搬迁户中几户人家的房屋“悬在空中”,他们只能望房而叹。与此同时,大量田地闲置多年,土地征用费“节节攀升”:水田每亩从4000多元涨到8000多元,又调到12834.00元,旱地从3600元变为8952.00元每亩,其开发过程耐人寻味。

 

本报记者 闵云霄


房屋建成 门外悬空


  “政府帮助我们把房屋迁过来,房子即将修好时,他们又在下面修公路,现在我们没路上新家去了”,3月14日,原住关岭县坡贡镇尧上村客地组村民乔德俊站在公路上,指着悬崖顶上的“新家”对记者说。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在坡贡镇城门洞内就看到几间红砖石棉瓦房。开挖不久的公路表面上坑坑凹凹,两根用着排水的水泥管在路面上摆放着。仰起头来,才看到他所说的房子岩石的上方耸立着,定睛一看,远远看见墙上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在村民的指引下,通过多次努力,记者终于爬到了房子修建的坡上,在现场,一个搬迁户家的房屋、墙身多处被放排炮震裂,墙体及地坪出现多条不同程度(1.3——11.37米)长的裂缝,墙体出现4.7米长的通缝,宽4公分的裂缝和2.4米长的移位,有门过梁出现裂缝。墙身多处被放排炮震裂,墙体及地坪出现多条不同程度的裂缝,随时都有坍塌之患以及出行的不方便和不安全,墙身离路面最窄的地方只有仅仅50公分之宽,周围几家人的房屋也基本修建完毕,但是无人居住,门前生长的部分杂草已经两尺高。其他另外的几户也同样受到排炮震裂。
  站在房子的门前,俯视脚下的公路,感觉房子就像建在“半空”之中,顿时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记者打算用目光丈量到地面的距离,突然脚地下的泥巴簌簌往下滑落,同往者被吓得心惊肉跳,连忙往里面退缩。从半腰下来,记者多次抓住路边的草草或是其他杂物才能小心翼翼往下走,如果稍有不慎就容易掉下几米高的“悬崖”,而墙身离路面最窄的地方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从峭壁上的‘空中楼阁’走到地面,不足百米的距离,记者足足花了20分钟。
  据了解,在坡贡镇城门洞外的14家移民搬迁户,是该镇尧上村的客地、猓纳、新寨、以及石连村,坡贡等村等村民。因为自然灾害、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2004年5月,坡贡镇政府根据危房异地搬迁的相关政策,决定将他们从该镇的各村寨、组搬迁到坡贡镇城门洞外的一个规划地上。
  其中的有移民搬迁户说,他们接到政府的相关通知后,就于当年5月13日分别与政府签了《移民搬迁协议书》。在协议书上,第一条这样规定:“乙方自愿按照政府要求搬迁到规划的居住地,土地征拨费由乙方负责。”
  乔德俊回忆说,当时他们都向该镇政府交了1000元的屋基补助款,款交齐后才通过抓龟的方式确定各家的屋基位置(长14米×宽11.5米=156平方米)。位置确定后,各家就在城门洞外的斜坡上开始投资找民工,专业放炮员等人协助开挖屋基。由于工程量比较大,各家都花去了数额不等的资金。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劳作,才挖出屋基的面积并修砌好前面的堡坎。

 

                       如此民心工程


  2005年3月,该政府找来施工队为14户移民搬迁户在156平方米的屋基上修建65平方米的住房,同年年底基本完工。
  2006年初,14户中就有人开始搬进修好的住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搬迁户说,“当时他家搬迁来是时候水电都没有通,吃水要到大约1公里远的坡脚——响水岩去背水,而照明却是煤油灯。”可就在同年8月,政府向他们贴出公告,要求他们不要继续修建和装修房子,否则后果自负。
  对于两次不同的通知,很多移民难以理解和接受。紧接着,一些施工人员就在镇政府的指挥下,从他们几家人的门口修了半截不到一公里的公路,并且在公路的下面安装排水管,负责将坡贡镇政府小城镇开发建设中的污水从公路下面排放出去。
  这样一来,就苦了几家搬迁户,施工过程中,顿时爆破声四起,震耳欲聋。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之前的路面与我们家的房子平的,现在新房的前面被炸空,上家去的路都没有了”,记者估算了一下,住在公路两旁的十余家人,房屋离公路高度从1米到8米不等。“移民搬迁为的是造福于民,功垂千秋的民心工程”,可是这些移民搬迁户怨声四起,“早知道要搬到这个悬崖上,和我们住在老家又有什么区别呢?”,采访过程中,一位村民哀声长叹。
  受损最严重的乔德俊一家,经鉴定“该房已是B级危房”。关岭县建设局建设小组2007年11月5日做出的鉴定报告中的处理意见部分说:“裂缝长度较长的,可将表面摸灰层刷深10公分左右,剔宽50公分左右、粘贴玻璃丝布然后摸平喷浆,清水外墙便可用1:1的水泥沙浆钩缝,并将外表面图成与砖墙同一颜色;裂缝较宽、较长的采用压力灌浆,加固补缝,砌体立缝,可恢复墙体的刚度强度及整体性,局部墙体必须撤除恢复。” 一位群众对此的评价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不知道关关岭县建设局仅是怎么得出这个处理意见的,如果下面被炸松了的岩石垮塌,那么一家人的生命且不就打了水漂?就算以后这个房子不跨,那么几家人如何出行?”

 

                           小城镇开发存隐忧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该镇政府为了开发小城镇,早在4年前就开始向老百姓征拨土地,可是征拨来近200亩土地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发速度一直比较迟缓,导致的部分稻田被荒废,记者现场看到,在新开发的“规划区域中”,除了该镇派出所等少量建筑外,上百亩的土地上就修了一条数百米经过硬化的水泥公路,车辆从路面上行走,大量的泥浆淹没了半个轮胎。四周的土地上,还种植有少量油菜。
  自称“深受其害”的郭永红向记者反映说,“很多失地农民开始不同意开发小城镇建设,于是不愿意转让土地,镇政府没办法,把转让费从4000多到8000多元,再从8000多到12834.00元,而旱地却从3600元变到8952.00元每亩,于是很多人以不签字、不领钱作为反抗。采访过程中,很多百姓对小城镇开发表示置疑,“说是开发,其实是半开发,镇政府把稻田征拨之后,并不是完全在上面修建筑物,他们20元每平方从农民手中转让土地后,又以每平方400元的高价买给街上的商户,让商户在上面建房子”。
  郭永红向记者说,他家的好几处水田已经全部被征用,但到现在水田的征用费一分都没有去领,2007年11月份,刚刚从深圳打工回来的郭永红开始在自家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地上挖屋基,可着一挖却受到政府的阻挡,因为他挖的地方已经属于小城镇开发的范围,他挖好的基脚被政府用挖机全部填平。据他回忆,当时政府去了很多人,叫停之后当地派出所的同志给他指了好几处地方修建住房,但政府的不同意。“其实我的要求并不高,并不要什么黄金地段,只需要一个有路可走,能有一两间房子的位置就可以了”。最后政府给了他一个移民搬迁留下的地基,但那是一个交通不方便和曾经做过坟墓的地方,所以郭永红没有同意,无奈之下,他在坡贡中学门前的那块地上搭起了一个窝棚,一家三口就居住在不到15平方的简陋“家”里。郭永红说,“开始他们都不给移民搬迁的地基让我修,现在居然拿移民搬迁的地基来做我的人情”。
  像郭永红这样的人还有一部分,据坡贡镇坡贡村老会计胡兴德说,就他们二组就有十五、六亩土地被征用,至于有多少家,他没有完全统计。
  为了核实群众反映的一些说法,3月14日,记者分别与坡贡镇党委书记罗兴平和镇长赵勇联系,两人电话中告知正在关岭开会,约定第二天在关岭县城接受采访,可是15日记者快抵达县城时,罗兴平告诉记者“到了县城再说”,20分钟后,记者在关岭县城给罗打电话,罗声称已经去乡下老家,而赵勇却声称没有时间而拒绝采访。记者联系县委宣传部皮颖芳部长,希望联系采访坡贡镇相关领导。至发稿时为止,记者未得到坡贡镇领导的任何答复。
  一位专家说,目前在国内一些地方的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工程,盲目乱铺摊子,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不顾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争建“世纪大道”、“世纪广场”,而不从内涵方面重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有的地方发展小城镇,甚至仅仅是行政区级别的升格和简单的名称替换,而没有产业经济的实际支撑,最后形成了“空壳”城镇。这样的城镇,即使建成也难以对周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增长极”作用。城镇土地使用效率不高,浪费和闲置比较严重。大部分小城镇的房地产开发采用的几乎都是外延扩展的模式,布局松散,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低。
  这种状况亟待得到整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