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读云南信息港《诗歌方阵》所想到的
斑竹龙少爷要我看看诗歌方阵的诗歌征文的作品,接下这个苦差后,才知道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虽然总体来说,诗歌方阵里参赛的好作品不是很多,但是要让我从众多的作品中选出自己比较喜欢的作品来,还是比较有难度。
北大博士谭五昌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一个诗人的“终极之诗”的问题时,认为大多数的诗人在创作一件新作品的前后,都会有一种感觉或者期望:这首是自己最好的!在我的理解中,这话的一层意思是:诗人都有典型的自满情结,另一层意思是直接切入了诗歌的本质:创新。任何一个人都想写下自己满意后人也满意的作品,但是最后经过大浪的洗淘之后,毕竟是少之有少。
来云南信息港社区里的诗歌版块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想遗憾地对各位朋友说:这里的好作品真的不多。所以说我们社区的“革命尚未成功“,我认为各位“同志还需努力”!
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诗歌小我情结比较浓,局限于情感,家园,游思的抒发,而没有升华到世界,人类的高度,当然包括我的作品,也没有多少能够达到我心中的要求。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发现社区的诗友们阅读比较狭隘,大多数朋友阅读的都是报刊杂志等等一类的作品,真正的当下诗坛最前沿,最有实力的诗人的作品没读过多少。国外诗歌更是读的不多。
但是这样说,并不代表社区里没有好作品。通过仔细阅读我发现下面这三位诗友的东西我比较喜欢,也就是说,相比之下算优秀之作。我对诗歌有一种理解就是:诗歌是难以阐释的内心暗码。一个混蛋得忘记了他的名字的伟人说过:太象诗了就不是好诗,不象诗也不是好诗。诗歌在象与不象之间。这样的歪理邪说和我的观点比较相似,或者说,这家伙估计在数百年前就知道我要说这样的话了,在我未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居然就剽窃我的观点。哈哈!另外一个很出名的家伙说过: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剖析别人的作品是一件很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很痛苦的事情,我是最不喜欢点评诗歌的,但是龙少爷这个死老爷说,在我“评选”出比较好的作品之后,要加以简单的“点品”(他的原话是“点评”),所以我就痛苦一会吧。
说说小小李的《家》之前,我一直想象这个小女孩肯定是一个可爱的女子,看上去和别人应该没什么不一样的,就象苹果和甘蕉以及枇杷等等,放在一起时都差不多。看上去很美!但是一口咬下去,味道肯定不同,但是无论是酸是甜,印象还是比较深。
她是这样开头的——
“暮色临近
晾衣绳上停满
阳光浸透的被单
妈妈垫高脚尖
一床床收回一床床铺开
今夜将有温暖的睡眠
有点迫不及待”
表面上看去,小小李好象没写什么,仅仅就就几笔场景的简单描述,但是如果没有后面这一句,第一节基本就完蛋了,就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啦。小小李看见“一床床收回一床床铺开”,由此想到“今夜将有温暖的睡眠/有点迫不及待”,其实这与其说是对睡眠的迫不及待,还不如说是对家的想念和迫不及待。
第二节基本是写一种流浪或者渴望流浪的心态,任何人一看就明白,他是感情的真挚流露,是对后半部分的“推广”并“继承”前部分——
“小,经常回家来看看”
临行前妈妈揉红眼睛
“小,女孩在外自尊自爱”
车开时爸爸掐灭了手中的烟
“小,没钱告诉姐呵,出门万事难”
姐追着火车,不停地呼喊
在这一节里,小小李没有去打磨诗句,也没有使用抒情技巧。三个镜头,三句问候,三个人物的出场,表达的仅仅只是一种情感:家人对之的难舍和自己对家的留守。
小小李是痛苦的,至少和我一样痛苦,她在“城市里点燃别人的灯火”可是“一盏灯只能温暖一人的视线”,小小李非常孤独,非常无助。和很多的朋友一样。我看到,这个“迷途城市的孩子/在黑暗的重压下左右为难”。
第二部分,我想说说南夜的《热带雨林——我们共同的家园》。
南夜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一个厚道豪气的男人,同样是写家园,和小小李的温柔细腻相比,你读了开始的几句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有攻击力的男人。“温暖的阳光下热带雨林/我看见了你最原始的袒露”南夜一开始就选择了直抒胸臆的笔调,看到“姿态各异的树木手拉着手/根须相连正在把纯净的绿不断延伸”而暗暗惊叫,而大发诗意。
有一些人说读不懂诗歌,其实我觉得不是读不懂,而是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是一个没有诗歌阅读经验的人看到南夜笔下“华美的树冠被一层层
/善解人意的藤蔓高高举起”时,肯定会无限晕倒。怎么有“藤蔓”用“善解人意”来形容,其实南夜的心中要说的是他看到了大树被腾缠绕的景观。那些所有的藤蔓,都是在为“树冠”服务,所以才有了“树冠”的华美,难道这样的藤蔓还不“善解人意”?
“这生气盎然的金色雨”真的是“起源于一双思想者的手”,其实思想和勤劳是一双手,或者是一双手的背面和掌心。
接下来的句子里,我个人的理解是,南夜在书写自然的同时,在书写一种有自然到生物到生命,到情感到哲学的“空间宇宙”,他情不自禁,他热血澎湃。
“黑色火焰饥饿的燃烧着的渴望/令死亡显得黯然失色”南夜的心境有些复杂,也有些绝望,但是他是理智的。
南夜的句子雨滴一般下落的音符晶莹饱满,让人感受着热带雨林的饱满和宽容。读罢不由心灵震荡。是一组不错的佳作。我觉得是我在社区里见到的好诗之一。我个人的看法是,诗歌继承了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三代诗人的优点,但是如果走不出他们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将难以突破自己。还有一点不太好的地方是我觉得结尾没处理好。
若轻写的依然是家园。但是她的视野停留的在物化的点上,我估计《家园印象》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之留下印象,当地政府历来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作品。若轻不妨拿去找县长看看,说不定,还真的可以发点奖金个她呢,哈哈!~开玩笑!~~~
《风铃》不是很好,但是《葡萄架》上的葡萄却味道不错,“一千棵葡萄噙三千滴泪”这样的葡萄肯定没多少人见过,吃肯定也有点难度。夸张的手法让人不读不知道,一读就忘不了,可见若轻老家的葡萄多么的惹人喜欢!?“这无人采摘的珠子呵慢慢坚硬/不再红润也不再衰败”,难道着葡萄是一个美女?一个由美女变成的老太婆?若轻对家乡的情感错综复杂,难以言说。
《栀子花》物化之余是沧伤,因为若轻“细数着往来的脚步匆匆”时,觉得“那些日子曾一朵朵焦黄”,幸好“一只小小的球躲进你怀,追寻中醉在你馥郁的洁白里”,我仿佛看到若轻美丽的笑脸上灿烂无比。
《音乐》彻底动感,各位读者去品位吧,我不多罗嗦了。《爱》不是很成功,或者说我没有发现它的成功之处。
写短诗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上手,但是有个败着,就是体现不出实力。这个也是对若轻,对所有写短诗的人的一点意见。因为生活太累,压力太大,曾经不少男人喝酒的时候,胡打乱说下辈子要当女人,当然要当不当女人,能不能当女人,自己是无法为死去后对的自己的性别签字选择的。但是如果说真的想做女人的话,我估计也很苦恼,首先男人们就没有若轻一样的女人的细腻。
龙少爷最后还给我下了个“重要文件”:评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这样一来又要让我得罪人了,但是尊敬不如从命,我觉得最好的作品还是南夜《热带雨林——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希望除了南夜之外的朋友见了我不要劈我哦,本人身体瘦弱,即使你们要动真格,也等我身体好点的时候再“拼命”也不迟,要不别人会谴责你们乘人之危!~~~
诗歌方阵是一个平台,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以上所说的仅仅代表我对它的看法。而严重具有不可参考性,供大家闲着的时候看着玩耍,文中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朋友们不要计较,我们仅仅就使用这个平台来交流而已。
不管诗歌是不是我们一生的所有,我都希望所有的朋友坚守住-----《诗歌方阵》这个唯一的家园!
前一篇:令人吃惊的漂亮创意
后一篇:贵州纳雍惊现“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