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7字)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性……
农村中学教师高方东,
每年送数十名农民子女进本科音乐系
本报记者 王卫华
张林
这是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一所乡镇中学——马坝中学高方东老师为主任的艺术教研室所取得的数字:自2004年起,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考上音乐本科院校,音乐专业高考上线率每年都在95%以上,无论达线人数还是上线率均列淮安市第一,录取数占全江苏省录取总数的1/10—1/8,在江苏省各中学中排位第一。
城市孩子要考上大学的音乐专业,几乎是用钱一步步堆出来的。但马坝中学考上大学音乐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孩子,家庭没有经济实力,且从高二才分入音乐班学习。换言之,马坝中学是用一年半时间打造出了一批音乐人才。
乡镇中学的音乐教育如此成功,农村孩子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成才,这个“高方东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7月25日,我们来到马坝中学,请高方东老师谈起了让农村孩子大批量进入艺术殿堂的故事。
感恩之心,让他回到母校
高方东在上大学前,就是马坝中学的学生。他父母是农民,是他的语文老师陈思宁帮助他减免了几千元的学费,资助他生活费,才让他读完了高中。然后,他考入了扬州大学音乐系。
他怀着感恩的心比一般学生更认真学习,也取得了比一般学生而好的成绩。
1997年,他参加江苏省“三星杯”声乐大赛,夺得了二等奖。之前,他已在扬州市“琼花杯”声乐大赛中夺得了一等奖。
1998年,他在扬州大学开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学生在学习期间举办个人演唱会,这在扬州大学还第一次。学校承担了一半的经费,另一半,就由他靠半工半读的收入来解决。演唱会很成功,有数千教师和学生来观看。
当时大学生就业是分配加双向选择制。扬州大学分配他的去向有:苏州昆山中学,淮阴师范学校,泰州文化艺术学校,他的老师张美林教授劝他留在扬州。
就在这时,他的高中老师、当时已是马坝中学校长的陈思宁来找他,邀请他回马坝中学任教。陈校长说,学校要验收,一定要有音乐教师。可马坝中学连一个音乐教师都没有。
回农村中学去当教师?他真的不情愿。音乐,更是高雅的才华,到农村中学有施展的天地吗?想到这里,他推托说:“搞音乐教学,学校至少也得有一架钢琴呀,那最便宜的也得一万多元!”
但陈校长不加思索地回答:“只要你肯回来,我买给你!”
想着陈校长的恩情,他回到母校马坝中学。陈校长也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花一万多元,买回了学校历史上的第一架钢琴。
马坝中学音乐课开起来了,然而不如意的事还在后面。这时候,高方东只有两个学生。音乐又是副课,升学率不列入教育部门的考核指标。换言之,他的音乐课当时没有人重视。
一年半中,打造音乐新星
高方东默默地干起来。第一年他带的两个学生都考入了大学的音乐系。一个考上扬州大学,一个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现在他们一个在苏州大学任教,一个在宿迁学院任教。
1999年,他带了6个学生,全考上了大学。2000年,学校给他下达了考上大学的指标,是1人。当年他带了11个学生,考上了10人。2001年他带了16个学生,考上了15人,2002年他带的学生,考上了35个。于是,全校吃惊了——这些学生都是其他班里其他成绩不好的学生,是高二才分班到音乐班上的,想不到高方东竟用一年半时间就打造出了音乐人才!
然而2003年他遇到了滑铁卢。这年他带的40个学生,才被大学录取了11人。
他严于责己。他主动要求到全体教师大会上公开检讨。他在大会上承诺,如果2004年再如此,他就辞职不再教音乐了。
2004年,他带40个学生。他手把手地施教,他努力地搜集高考的信息。最终,这40名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
2005年,他带的学生达到了81人,结果,有79人考上了大学。
鉴于他所做出的的成绩,陈校长予以了重奖——校职代会通过决定,奖给高方东一辆价值20万元的商务轿车。对此,全校没有一个人有意见!
高方东把车无偿送给了学校。
这时他已是教研室主任,马坝中学音乐教育也已形成特色,不要说淮安市区,就是相邻的宿迁市、盐城市也有不少家长闻讯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他把精力更注入对音乐教育的研究。
他研究发现,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真的在听不懂、学不会时才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他总结出自己的教育理念是,给孩子希望,他们就能成才;激发起一个特长,就能扬长克短。为此,他要求教师们:用自己的爱心,给孩子们希望。用自己的细心,给孩子以信心。
范同学,个头有一米八,是个农民家的孩子。2006年来到音乐班时留着长发,时不时还会喝酒、与人吵架。这天,他不服老师管理,与老师发生争吵,高方东把他叫来谈话。他让他去反省,去写检讨。几天后,范同学回了一封信给高方东。信中说到,不是他不想学,是实在学不懂。看到了他还有学的要求,高方东专门为他开小灶,单独教练。结果,他声乐得了最高分,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朱同学,是奶奶陪他到马坝中学来读书的。该生上课说来就来,说不来就不来,大多数时间在上网。高方东与教师去家访,看到的情况竟是,那么大的人睡在床上不起床,奶奶把饭端到床前,他才从被窝里伸出头来吃几口。针对朱同学太受溺爱的情况,高方东对他单独施教,一是不断发扬其长处,指出他声乐上的天分,二是阐明要发挥好这个天分,还需要补好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这些课。由此。朱同学开始认真学习了,最终考上了大学音乐系。
吕成玲是个女同学。她文化成绩不好,且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差。看看学下去没希望,早早就辍学了。因为嗓子好,辍学后就以在歌厅、喜宴上演唱度日。知道了她的情况,高方东找到了她,让她回校进自己的音乐班,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每个月拿出200元给她做生活费。聪明的成玲说,自己还有一个妹妹叫吕成媛,歌也唱的好,她请求高老师把妹妹也收进班来。高方东也答应了。进了音乐班,高方东引导她围绕自己特长学好文化课。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姐妹俩学习成绩不断上升,最后,吕成玲考上了南师大音乐系,吕成媛考上了苏州大学音乐系。现在,她们的弟弟也进入了马坝中学音乐班学习。
对此,高方东很有感触地说,农村的孩子是有潜质的,比城里孩子刻苦,只要办法得当,他们同样能成才。
成功原由,爱心才是教育的根本。
南京师范大学注意到了马坝中学的“高方东现象”。一个副院长带着博士研究生来马坝中学做专题研究。他们认为高方东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那颗因感恩之情而激起的责任心。
在与学生和校领导、高方东同事的交谈中,我们感到高方东成功的原因是:
一是学科教师要以过硬的素质来树立教师权威,形成凝聚力。高方东本人,虽然是初学历是大专,但工作后到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2003年参加国家文化部“大红鹰杯”声乐大赛,获得美声唱法三等奖。如此过硬的素质,学生没有不佩服的,没有不听他的教导的。现在,他仍在不断提高自己,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声歌系留学意大利、德国的黑海涛副主任和留日的彭康亮教授就是他的导师。
二是学校要营造争优创先的氛围。陈思宁校长拉开了教师的奖励档次,不论资格,因岗设奖。普通教师,每月奖金300元,而骨干教师就拿到1000元,学科带头人就拿到1500元。陈校长还在学校设立了幼儿园、食堂,有一辆巴士专门每星期一趟送教师们进省城游玩。每年教师们还享有旅游等待遇。如此的乡镇中学,与城市中学有何两样?有争优创先氛围,教师的积极性和才能都发挥了,学校又何愁不形成各种各样的“高方东形象”呢?
三是给孩子以希望。孩子会因希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高方东老师给了孩子希望,因而也证实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话: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性。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海晚报
邮编:223002
电话:0517-83513015
手机:13852334999
e-mail:jswwh56@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