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持续的软件时尚设计 【3】套路

(2009-10-26 22:38:47)
标签:

软件工程

软件设计

it

分类: 技术评论
【3】套路

2003年,美国作家Dan Brown发表小说,“达芬奇的密码”,一夜成名。连带着,三年前他写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也重见天日,炙手可热。2009年,他再出新书,“失落的符号”,持续高热。Dan Brown写小说有什么秘诀?读完这三篇小说,不难发现他的套路。

“天使与魔鬼”故事发生在罗马,“达芬奇的密 码”基本发生在巴黎,“失落的符号”在华盛顿。古迹,艺术鉴赏,历史掌故,宗教哲学辩论,高科技,秘密团体。把这些素材串联起来的,是阴谋,是凶杀,是悬 念,是解密。俗人们被打打杀杀吸引,雅人们受知识和推理蛊惑,各得其所,于是Dan Brown左右逢源。

如何用希区柯克式的商业手法,把文化艺术哲学科学串联起来?举例说明如下。

“失落的符号”里有这么一段情节,主人翁得一宝物,宝物上的铭文,是破解秘密的提示。这段铭文由16个字母组成,分成4行,分别是“S O E U” “A T U N” “C S A S” “V U N J”。很显然,这16个字母排列错乱。但是如何才是正确的排序呢?

主人翁在宝物的盒子 上找到另一段文字,“1514 AD”。猛一看,这是年号,“公元1514年”。再仔细看,AD的写法很奇特,如Figure 4 所示。原来,这个AD不是公元的意思,而是版画家Albrecht Durer 独特的签名。“1514 AD”也不是“公元1514年”的意思,而是指Durer的一幅名画,如Figure 5 所示。


Figure 4. The signature of Albrecht Durer
Courtesy http://www.museumsyndicate.com/images/signatures/266.jpg

http://docs.google.com/File?id=drfcsw8_426gk69h9hs_b【3】套路" TITLE="可持续的软件时尚设计 【3】套路" />

Figure 5. Melencolia I, 1514, by Albrecht Durer
Courtesy http://www.chgs.umn.edu/museum/responses/bak/images/melancholia /durer23.jpg

画中的小黑板上,分4行写着16个数字,“16 3 2 13” “5 10 11 8” “9 6 7 12” “4 15 14 1”。按照这16个数字,把铭文重新排列一下,就成了 “J E O V” “A S A N” “C T U S” “U N U S”。把这16个字母串联起来,适当分词,就成了“JEOVA SANCTUS UNUS”。这是一段拉丁文,意思是“唯一的真神”。

铭文破解了,但是主人翁依然不得要领,究竟秘密是什么呢?又经过一段折腾,才明白这段拉丁文,隐指牛顿当年用过的假名,当时牛顿在秘密研究炼金术。就这样,一个谜接着一个谜,Dan Brown牵着读者的鼻子,慢慢走向秘密的真相。

Dan Brown给我们的启示是,1. 大量收集素材,2. 利用迷中迷等等商业手段把这些素材串联起来。这是一个套路。延用这个套路,我们可以大量生产类似Dan Brown风格的小说。美国有“达芬奇密码”,中国有“鬼吹灯”,故事不同,套路相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