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学习笔记 |
|
猪笼草设下的陷阱 大自然是一本我们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许多生命的奥秘就隐藏在一些看似平常的表象后面。猪笼草是一种植物,静静地长在那里,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可它却能抓住蚂蚁和会飞会跳的昆虫,并为它们设下了一个个绝妙的陷阱,使它们一步步走向死亡…… 在热带潮湿地区,在海南岛沼泽地的水边、草丛中,以及岛屿的山坡上,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猪笼草。它那绿油油的叶片表明它生长旺盛,它的枝顶伸出长长的“卷须”,像猴子伸出的长长的手臂,在攀扶高处的树枝往上爬。仔细看这“卷须”的顶端,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尚未发育的“猪笼”。原来,猪笼草叶的三个部分中最早发育的是细长的铁丝般的中部。再看猪笼上那鲜红的盖子,就像山中的野花分外引人,在阳光下瓶体就像一只只半透明的工艺品非常美丽。猪笼(瓶体)竟有20—23厘米长。 猪笼草的每一片叶分为三部分:从茎上生出来的第一部分称为叶片,用以引诱昆虫的糖水,就是由这一部分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叶的中部为第二部分,它已变态为一段铁丝般的细丝,遇到阻挡它就会缠绕上去,绕了一圈以后又继续向上攀爬。猪笼草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往上爬的;叶的前端为第三部分,它已特化为一个有盖的瓶状体。 猪笼草吃些什么呢?如果在一个猪笼上开一个长方形的窗户,你就会发现,里面有大量的蚂蚁,不用数就能看出至少有好几百只,其中一些随着外溢的水爬了出来,过不多久,猪笼里的这些蚂蚁都将被淹死,然后成为猪笼草的氮素营养。如果你再剖开第二只瓶体,你就会发现里面成堆成堆的蚂蚁都已死亡。可见猪笼草的“胃口”是很大的。照片上从左到右排放着4只由小到大的“猪笼”,“猪笼”上方有一个盖子,幼嫩时盖子紧闭,成熟后盖子才向上翘起,里面盛有半瓶子水,是专门用来淹死掉进去的小虫的。右边一只猪笼已经作了纵切,可以看到它的顶部生有一只盖子,口部是加宽的,图片中的猪笼上开了一个洞,这样就能看到里面有半瓶子水,水面上浮着许多小虫,这些虫大部分是蚂蚁,还有苍蝇、甲虫、蝗虫幼虫等。从图5上看,种类就更多了,有蟋蟀、黄蜂、蟑螂、金龟子、鼠妇、蜗牛等,所有这些虫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贪甜食。猪笼草就是用富含糖分的蜜露设下了一个个圈套,吸引这些虫子一步步走上死亡之路的。 猪笼草是怎样捉住小虫的?事实上猪笼草的内壁非常滑溜,里面还有半瓶子水,掉到水中的小虫是无法再爬出来的。那么,它的盖子又有什么用呢?其实它是用来防雨的。热带地区的暴雨是很猛烈的,这个盖子相当于一把伞,既可以挡雨,又允许小虫爬进来送死。如果没有这把伞,那么当暴雨灌满瓶子的时候,掉下去的所有虫子不是都可以从容地逃出来了吗?所以这把伞是很重要的。不单如此,盖子还是引诱虫子来送死的第一个机关。 猪笼草食虫三步曲:盖子的下表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红色的小点,每一个点都是由许多能分泌蜜汁的细胞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个蜜腺,在阳光下,猪笼草把叶片中合成的糖分,通过叶中部的细丝送到瓶子上,最集中的就是送到盖子的下表面,使得这里积满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蜜露。当蜜露多的时候就相互连起来成了一层厚厚的黏稠的糖水,成百上千的蚂蚁等小虫都到这里来大吃一顿。当它们把这层糖液吃光以后,便开始四处继续寻找糖源,这就必须踏上死亡之路的第二个机关──瓶体的口部。这部分是平展的,上面还有一条条隆起的棱,蚂蚁在上面边走边用触角四处寻找蜜露。但是,脚底下只有薄薄的一层糖液,而蚂蚁的口器是咀嚼式的,这种口器只适合于咬住对方打架、撕碎食物,因此,尽管遍地都是糖水,蚂蚁却因为没有舌头无法舔食。当蚂蚁转身90度把触角伸到瓶口内时,突然触到了特别巨大的蜜露,只要吃上一滴就可以撑饱肚子了。可有谁知道这90度的转身就是致命的呢!这最大的蜜露就是要它性命的第三个机关,蚂蚁找到了最大的蜜露,实际上就已经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 我们再来仔细看一下致命的转身90度:红色的瓶口有许多条放射状分布的隆起,用扫描电镜进一步放大就会发现,每一条隆起上还有更细的十几条凹槽,在每条凹槽上,方向一致地排列着许许多多浅底的口袋形的结构。千万别小看这些浅底口袋形的结构,正是它们使蚂蚁等丧命的最关键的部分。当蚂蚁顺着瓶口作圆周爬行时,它腿部末端的两个尖爪能够牢牢地抓住这些口袋,这时它会觉得这个地方不打滑,没有掉下去的危险,可是这时它还是无法吃到糖液。当它转身90度时,它的触角就能触到下方的蜜露了,与此同时它对自己所处的危险却全然不知,它正为前方的蜜露而激动,急着探头去吸食呢。它以为强劲的后腿可以抓住地面不致于掉下去。可就在它探出身子重心移向瓶内时,突然感觉怎么后腿打滑抓不住了?当它还未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便“扑”地一声掉到早已等候着它的陷阱中了。猪笼草就是这样用小虫喜爱吃的蜜露吸引它一步一步地踏上死亡之路,掉入猪笼草早已准备好的陷阱中。猪笼草是植物,它生长在那里虽然一动不动,可就是用这种办法,捉住了跑得很快的蚂蚁和会飞会跳的许多小虫子。 (马炜梁 《大自然探索》 2003年6) ------------------------------------- |
猪笼草的生长适温为25~30℃,3~9月为21~30℃,9月至翌年3月为18~24℃。冬季温度不低于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长,10℃以下温度,叶片边缘遭受冻害。
猪笼草对水分的反应比较敏感。猪笼草在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每天需4~5次。如果温度变化大,过于干燥,都会影响叶笼的形成。
猪笼草为附生性植物,常生长在大树林下或岩石的北边,自然条件属半阴。夏季强光直射下,必须遮荫,否则叶片易灼伤,直接影响叶笼的发育。但长期在阴暗的条件下,叶笼形成慢而小,笼面彩色暗淡。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透气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树皮屑的混合基质。
扦插繁殖:在5~6月进行。选取健壮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塑料大口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100%空气湿度。插后保持30℃高温,约20~25天可生根。
压条繁殖:在生长期于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包扎,待生根后剪取盆栽。
播种繁殖:在原产地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猪笼草的结实率。采种后立即播种,盆内基质用水苔,种子播在水苔上,经常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口用塑料薄膜遮盖。发芽适温为27~30℃,播后30~40天发芽。
【栽培管理】盆栽猪笼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猪笼草的营养除通过叶笼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补充2~3次氮素肥料。盛夏期必须遮荫,防止强光直射下,灼伤叶片。秋冬季应放阳光充足处,有利于叶笼的生长发育。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幼苗一般栽培3~4年才能产生叶笼。
【病虫害防治】常有叶斑病和介壳虫危害。叶斑病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介壳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猪笼草美丽的叶笼特别诱人,是目前食虫植物中最受人喜爱的种类。常用于盆栽或吊盆观赏,点缀客室花架、阳台和窗台,悬挂小庭园树下和走廊旁,十分优雅别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