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丙奇
熊丙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56
  • 关注人气:85,3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法按时毕业”怎压弯学生的腰?

(2014-05-05 07:00:18)
标签:

杂谈

4月16日晚上9点多,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在寝室自缢身亡。同学们的回忆里,蔡洁挺因成绩优异而被免试保送读研,他不是性格忧郁的人。留在寝室书桌上的遗书里,蔡洁挺吐露了做出这个决绝选择的最后心迹:“找不到工作,也无法按时毕业,无颜以对。”

  

一些舆论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历史学专业的就业难上,这当然可以作为分析这一案件的一个角度,但客观上说,目前大学每个学科、专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面对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如何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尤为重要。在这起令人心痛的悲剧中,“找不到工作,也无法按时毕业,无颜以对”很值得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思考。

  

无法按时毕业,其实并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压力。在国外,攻读学术性研究生而延期毕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大家也不是以是否准时毕业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对于攻读基础学科的硕士、博士,国外学校往往会提供比较丰厚的奖学金,学生可在求学期间安心做学术研究,而不是想着怎样尽快毕业去找一份工作。可在我国,这却成为研究生们的压力。原因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缺乏健全的奖助学金体系,学生们在求学期间,有比较大的生活压力,不少学生一边求学一边兼职打工,想着尽快毕业。

  

蔡同学就是如此,他攻读的基础学科,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投入进行研究的,否则难以出成果,但为了能尽快找到工作,他又不得不去花时间考虑就业的事,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遗憾的是,他所面临的压力,并没有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据媒体报道,他曾通过聊天软件与导师联系,用“痛不欲生,惶惶终日”描述自己的境况,而导师只是劝他不要太自责,而没有进一步想到关心其心理问题。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中,其中20%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紧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国教育部曾发文要求各校开设心理必修课,配备心理咨询老师。但总体而言,高校在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方面,投入有限,必修课停留在一两次大型讲座,心理咨询中心的人员也极为匮乏。

  

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这是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从中吸取的教训。对于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我国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不能任由学科随社会需求较少而走向萧条,同时,应该设立奖助学金,以保障学术性研究生求学,不要受经济压力的影响—多年前,我国国务院学位办有关负责人就谈到我国在培养学术性人才,对学生提供的生活补助太少,难以让学生安心求学,但这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扭转。

  

而大学生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缺失,是一个每每学生出问题后大家都会集中讨论的问题,但每次讨论之后,都没有对现实带来任何改变,根源在于,大学对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视,远超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无论是办学者,还是教授,都把更多精力投到课题、经费、论文之中,导师不导的情况十分普遍。要让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生命教育,首先必须让大学回归教育本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这都要求大学摆脱现在的功利化办学,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来重建人才培养体系,只有把教育对准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促进学生人格、身心更为完善,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