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古镇:建在螺蛳壳滩上的金刚塔
标签:
昆明官渡古镇妙湛寺金刚塔北京真觉寺休闲 |
分类: 西部行旅 |
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有一弊就有一利。这不,我们住的地点是在官渡古镇,这个地方距昆明市中心的金马碧鸡坊 15公里,15公里在昆明可算远矣,据导游讲,昆明堵车在全国是有名的,如果从官渡古镇到市区,乘公交车需1小时,打的1小时30分钟,公交车快是因为有专用车道。
那么为何将我们安排在这样一个城乡结合部呢?导游自有理由:为第二天去丽江节省时间,另外,用市内两星级酒店的价格住这里4星级的酒店。但是对没来过昆明的人来说,却错过了游览市内金马碧鸡坊等景观的机会。我开始也对这样的安排不太满意,但是当看到“官渡”两个字的牌楼时,不由得高兴起来,来昆明多次,总想到官渡古镇看看,但一直没机会,主要是因为到这里绕脚,不方便。记得曾向昆明的一个朋友问过这个地名的来历,他只是说古时候,这里是一个码头,官船都在此停靠,然后改坐轿或骑马进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
导游没有讲一句有关官渡历史的话,只是从安全的角度强调,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多数人是农民和租房的流动人员,治安不太好,镇上的房屋看着古色古香,其实都是这两年盖的,没什么好看的。晚上最好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呢。
有人小声说这里是曹操的“官渡之战”遗址吗?虽然声音很小,但我听到了。没人作答。我记得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是在河南,不会跑到云南地界吧?此官渡与彼官渡有没有关系?我也说不准,最终没敢接人家的话茬。这个官渡又有哪样的历史呢?看来只有走进它的身旁,才能感受到。
放下行李,步行四、五分钟,就来到写着“官渡”二字牌匾的牌坊前,顺着牌坊下的仿古一条街望去,街的尽头,有一座石塔。夕阳最后一抹余辉,涂在塔身上,使其越发显得古朴。
据了解,这座塔的全称叫做“妙湛寺金刚塔”。它的身后就是妙湛寺,也被称之为“官渡少林寺”。该塔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在我国现存的十余座金刚塔中,妙湛寺金刚塔是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比北京动物园北面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还要大15岁(真觉寺金刚塔建于明成化九年即1473 年,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建造时间最早金刚塔)。
官渡的金刚塔还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全部用砂石砌成的宝塔。原来,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涡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将金刚塔建在一堆螺蛳壳上堪称伟大的创举。
随着岁月的流逝,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古老的金刚宝座塔塔基开始下沉,沉陷已达一米多。说来也是奇迹,塔身依旧平稳端正。为了抢救这一珍贵历史建筑,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使用高科技整体顶升工艺,使这座重达1350吨的金刚塔整体抬升2.4米。施工中工程技术人员发现,在当时没有水泥的状况下,古人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沙松桩进行固定,然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最后砌上石块,一座坚如磐石的石塔就这样诞生了。
官渡的金刚塔还有另一特点:官渡是藏传佛教进入昆明地区的登陆地,妙湛寺金刚塔的建筑是藏式密宗佛塔风格,与后来建造的北京真觉寺、碧云寺和呼和浩特慈云寺金刚塔的塔身都是典型的汉式多层密檐塔截然不同,因此,官渡金刚塔喇嘛塔式的塔身在全国实不多见。
该塔的塔座上共有五个塔。台基高4.7米,边长10.4米,东、西、南、北四道券门十字贯通,故又称穿心塔。以前車马行人往返此地都要穿行此塔,新娘的花轿也不例外。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与神相通,带来好运。主塔高16.05米,塔座四角各建一幢小方形塔,高仅5米,拱卫着中间高大锥形塔。五个塔代表五方佛,正中大塔代表大日如来,四周四幢依顺时针代表阿閦如来、宝生如来、弥陀如来和不空如来。(黑白图为资料照片)
建安三年(198),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