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记者:这次参加作代会,您最关心什么话题?
刘醒龙:期刊改制、版税、稿费等话题是我最关心的。拿稿费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一部中篇小说的稿费是当时作家工资的三倍,现在什么都涨了,但中篇小说稿费只有三分之一了。我可以说,获鲁迅文学奖的中短篇小说家、诗人们,他们拿的稿费连零花钱都不够。还有,好的书籍无法到达基层,其原因就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毕飞宇曾讲过一个他的笑话,他的长篇小说《推拿》被放在医药卫生书籍柜台,让人感到很悲哀。
记者:去年《收获》、《上海文学》两家上海文学刊物提高稿酬2至5倍,能否引起连锁反应?您建议多少稿酬?
刘醒龙:这是各个地方拿出特别款项,鼓励文学期刊提高稿费。但国家相关规定和法规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按原规定千字30至100元,但真正能拿到千字100元的也很少。我个人认为,千字稿酬至少300至500元。
想走得远必须正面人生
记者:今年您凭借《天行者》荣获茅盾文学奖。对于今年茅奖的改革,您是怎么看的?
刘醒龙:评委公开实名制做法,体现了民族文明的进步。吸收网络文学,我觉得,无论什么类型的小说,只要是写的好的,都可以传承下去,也会传承下去。
记者:您的很多作品都是现实主义作品,为什么?
刘醒龙:最早我也写过探索型作品。但多年的写作经验决定,一个人想走得远,必须正面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文学界有个行话,现实主义作品都是正面强攻,不是运动战、偷袭战。而且现实主义一直是主流,从来没有被非主流过,我们留下来的大作品,巴尔扎克的、托尔斯泰的,我们的《红楼梦》都是如此。
记者:有观点认为,现在的现实主义小说落后于现实。
刘醒龙:这是少数声音。持这种观点的人有深刻的个人原因,他们对文学特质的看法可能是滞后的,对文学前行的步伐没有看得很到位,还是希望文学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承担新闻媒体监督或者司法公正公平判决的功能。我曾说过,一个好的作家,要有强大的社会担当,要敢于牺牲,敢于放弃,还要耐得住寂寞。但是,文学一旦回归到文学自身,它强调艺术性,对一个时代艺术的观察和描写有一个过程。
记者:您最近正在构思什么新作?
刘醒龙:我下一步将写一部关于城市生活的长篇,约在两三年内出来。具体写哪一类都市人群还要保密(笑)。不过我的这部城市小说还是写小人物。我从不写大人物,只写小人物。
刘醒龙:现实主义作品都是正面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