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历AMOS OZ精彩演讲

(2011-07-14 06:02:13)
标签:

以色列

巴勒斯坦

中东格局

思想家

amos

oz

杂谈

分类: 文心影踪

6月下旬,到以色列给2011“面向未来”总统会议做翻译,亲历以色列作家Amos Oz演讲,十分震撼。

 

亲历AMOS <wbr>OZ精彩演讲

作家儒雅朴实,谦逊中却异常坚定和独立。在Tony Blair,Levy的西方习惯性表述之后,Amos一开口演讲,就开宗明义就出现了以色列少有的声音。他呼吁以色列停止对巴勒斯坦人权益的诸多侵犯,他援引摩西十诫内容,要求大家“don't inflict pain”,不要给别人带来痛苦。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历史上其实都是被欺压的民族,这就像被父母虐待的孩子们互相充满恶意一样,他们只不过把对方想象成了曾经欺压过他们的假想敌,如欧洲人和纳粹,而他们之间冤冤相报的仇恨,是可以消除的。双方承认彼此的存在,双方放下历史的包袱,双方都以独立的人格和心态尊重彼此,回到67年约定边界,便可以找到真正的和平。所谓绝对正义有没有?谁也不是绝对正义,实际上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是靠不断的妥协来实现发展的,这就正如家庭一样。最后他说:以色列这片国土已经出过很多预言家了,我未必是最好的,但我要尝试一下。我在此预言:有一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度将彼此相邻,互相友爱。他们的大使馆之间,走路只要几分钟可到,因为他们一个在东耶路撒冷,一个在西耶路撒冷。(这片被各民族看做神圣而为之血战的土地啊!)

 

台下一大半是沉默,一小半是掌声与喊叫。真正的思想撞击就在这里。一个能超越本民族立场之上,怀着人类大爱呼吁和平的人,此刻的声音显得多么动人。我承认,在台下的我被深深打动了。尽管中国对双方矛盾有本能倾向,西方也是各取所需,尽管Amos Oz的声音在主流媒体也是被冷处理,这部演讲在哪里都看不到,但是我真的希望全世界犹太人能听到,巴勒斯坦能听到,世界能听到,无论是以色列强硬执政者还是阿拉伯地区带着绝望和愤怒制造人弹的人群都能听到,因为这是一种诚恳的自我批评和分析,跨越了此时此刻的得失和僵化的妖魔化,指向的是人类最终的福祉。尽管Amos被多次呼吁给予Nobel奖,这个奖项也未必能落到他的手里,但在我心里,他已经成了真正的英雄。

 

Amos讲过之后,轮到Blair他们表态,聪明的政治家,带着尴尬的笑说道:这就是德先生的好处,我不认同他的观点,可是我们能让他在这里发言,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发展得那么优秀,在不毛之地灌溉出万顷良田,在最发达的国家掌握金融、政治、经济命脉,难道不也是因为他们敢于尊重自己的人才,敢于尊重自省的思想家吗?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之剧烈,就连5年、10年之后世界的格局,都有可能是翻天覆地的。靠新技术连接起来的青年人、带有更多沟通手段的社会群体,已经在不断改变主流舆论的导向乃至各国政策的方向了。留住一个思想独特的学者,也许就是给以色列新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也许到一定时代就会变成主流的,谁能确定?在以色列参观大屠杀博物馆时,导游一次次说起这样的话:拯救一个人,可能就是拯救了一个世界,他可能是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人类未来的希望。难道不是这样?每个人蕴藏的能量都是巨大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能量能找到它最恰当的位置。

 

以Amos为榜样,认真的思考,认真的自省,勇敢的表达,积极的工作,做一个有品格、有思想的人,问心无愧。

 

_豆瓣

阿摩司·奥兹是当代以色列文坛上极具影响力的优秀作家。他自幼受家庭影响,阅读了大量以色列经典作家及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表现出出色的文学天赋。早在耶路撒冷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期间,他所作的诗歌和小文章便经常见诸学校报刊。在基布兹时,他利用休息时间勤奋写作,后来每周得到一天特批的写作时间。自六十年代登上文坛后,奥兹先后发表了九部长篇小说《何去何从》1966,《我的米海尔》1968,《触摸水,触摸风》1973,《沙海无澜》1982,《黑匣子》1987,《了解女人》1989,《费玛》1991,《不要称之黑夜》1994,《地下室中的黑豹》1995.三个中短篇小说集《胡狼嗥叫的地方》1965,《一直到死》1971,《恶意之山》1976;杂文、随笔集《在炽烈的阳光下》1979,《在以色列国土上》1983,《黎巴嫩斜坡》1988,《天国的沉默》1993,《以色列、巴勒斯坦与和平》1976,等;儿童文学作品《索姆哈伊》1978。他的作品不仅在以色列十分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影响很大,曾获多种文学奖,并于一九九八年以色列建国五十周年之际获以色列国家文学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