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日政治、澳大利亚文化年、“罗宾汉”和世博会

(2010-06-17 13:09:42)
标签:

世博会

世界杯

节日政治

澳大利亚文化年

罗宾汉

杂谈

当一个国家缺少共同的宗教信仰或政治理念的时候,节日就成了维系社会情感的重要纽带。经过媒体放大和折射的节日,让人们可以找到一个为数不多的共同话题来倾诉各自的情感需要。同一节日之下,或笑或骂,或叫或闹,或奔跑或沉思,或激愤或讽刺,阶层之别暂时搁置,映射出芸芸众生不同的个性态度。

 

奥运会如此,世博会如此,世界杯也是如此。在评述各国文化、科技和体育纷繁动态的同时,媒体第一个可以享受这种节日气氛下陡增的收视率和热烈效果,不必忧虑自己新闻来源和言论是否符合刻板的规定精神,不必搜肠刮肚去制造无聊的热点和刺激,不必担心说话得罪了上级某位。民间评论家们则更是高兴,除了可以痛快享受看球和随意开口以外,还能将平时针对其他人事的不满发泄一下。然而节日总是要结束的,那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前几日看了澳大利亚的文化年开幕式演出,几个朴实的和声加上一根本土特色的长管,一把小提琴,一个海选出来的流行歌手,色彩线条潇洒简洁的投影背景,就将澳大利亚自信的民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加之最后一段“We are young Australians”健康演绎,顿时把澳大利亚文化中的向上精神轻松呈现。穿着举止高贵的总督处处不忘感谢赞助商,再次体现活动“民间为本”的本质,此事给我启迪甚大。相形之下,活动中中澳合作的歌剧版京剧《情怨》,技巧虽为娴熟,却因植根于潘金莲故事,反倒没有令人乐道的价值意蕴,实为遗憾。

 

而说起价值意蕴来,昨晚风雨中于MOMA中极为文艺青年的百老汇影院中观摩新近大片《罗宾汉》,真是让我内心又震动了一番。民主和宪政的理念,丰满自如地呈现于编织绵密的历史大片之中,加之各位演员分寸得当的演绎,多么让人神往钦佩。本来就不易梳理的英法历史、加上英雄和女主人公的人格和品德魅力,交织于《大宪章》的诞生故事之中,竟产生神奇化学效应。导演在片尾艺术化的处理,也让人耳目一新,仿佛在绿屏和3D技术的时代,又一次看到了艺术家不死的真理和希望。真的希望这种精神能够在电影界不断传承下去。

 

最后说说世博,出差期间有机会跑了一天,走马观花的感觉是,中国的设计艺术、对空间的理解,似乎还远远没有和欧美的设计主流语言接轨,完全不够放松和自然,仍然执拗于符号化表面化非人性化的概念,同时,对于观众游客的数量,主办方似乎真的没有调控能力,以至于热门馆竟都需要排队三小时以上,匪夷所思。唯一能够逛成的是非洲联合馆,反倒让人惊喜,非洲的淳朴和丰富,让人充满了希望。

 

归根到底,还是人的事,如果真的为人着想,给人尊严,提供人的发展空间,未来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