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片看够了,该回剧院了

(2010-05-08 22:17:26)
标签:

李飚

钢铁侠

捷克文化节

捷克芭蕾

文化

分类: 文心影踪

最近赫然发现自己重回文艺青年时代,一连接着几个晚上在剧场度过,心情不由十分激动。真人和影像令眼球和耳朵应接不暇,因此写上两句。要写的分别是:李飚打击乐、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2》、捷克国家剧团芭蕾舞团的开幕演出。

 

先说李飚的打击乐,这个是大剧院的五月音乐节开幕式。李飚的名字早三年前就反复听说,此番有机会前往,自然十分期待。掌声之后,只见一个似乎微胖且头发油亮有似富贾的成熟老青年走上台来,热情稳重介绍各种曲目连带自我报幕和表演,竟然就是长期立足德国发展、领导柏林爱乐打击乐队员强大阵容的李飚了,和乐队中的其他身材高挑欧洲美男以及双钢琴的姐妹相比,视觉和气质对比似乎还有些差异。犹疑之际仔细聆听,李飚乐队的打击乐器果然十分丰富,据说有五六十种,除了各色大鼓小鼓之外,还有不少借鉴亚洲和南美地区的木质空心乐器,部分乐器因此可以直接演奏旋律,而乐器的支架、地板、乐手的手、脚、嘴巴,也都成了节奏,使得民间和古典的音乐都可以灵活转换,逐渐引导观众进入状态。这晚的曲目均由简到难,先前的几首展示了单独的乐器技巧,尤其是高潮部分一段大概两分钟的近乎神速的模拟直升飞机之三重奏,让人不由惊叹天才降世,也立刻扭转了对李飚同学外表气质的怀疑态度。第二阶段,则由乐队共同演奏了巴托克的第一协奏曲和伯尔斯坦的《西区故事》,两首曲子的层次都很丰富,难度非常大。前一首尤其据说以艰深著称,难以把握,而我们这些外行听来都觉得配合得相当不错,后一首我以前听过乐队版,没有想过打击乐还可如此发挥,隐约感觉德国乐队较之美国乐队略微拘谨了些,但是总体的认真细致,仍然是让我叹服不已的。唯一遗憾的是尚未能直接感受到打击乐和古典乐结合之后的精神深度,可能加以时日将更加能够比较和体验。

 

再说说小罗伯特·唐尼的《钢铁侠2》,这个其实是我要作为本文题目的靶子。最近我听说《杜拉拉升职记》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商业广告片,使得我对《非诚勿扰》和春晚以来广告成风的气候十分不满,但是当看到《钢铁侠2》也几乎赤裸裸演变成美国军火商和电视台业务工作宣传片的时候,也不由得感叹环球同此凉热了。如果说《钢铁侠1》因为小罗伯特·唐尼的肌肉展示和性格表演颇有一丝新意,《钢2》就已经只剩下用力过猛的showmanship、自作聪明的废话大全、军事杂志式的技术展示和复制粘贴式的情感桥段了,外交上,对俄罗斯和伊朗的敌对暗示本身毫无新意不说,竟然还用Starks Expo作为决斗的场所,简直就是试图拍摄颠覆上海世博会而未遂的外交失败嘛。联想不久前看过的《诸神之战》,由衷地相信,好莱坞的好编剧确实都已经去干别的了,仍然在电影战线上工作的,主要是技术部门和以前的改编部门临时聘用的抄写员了。这种感觉再看下去,我估计我真的必须回到剧场或文艺独立制片了。

 

最后说说捷克国家剧场芭蕾舞团今晚的开幕式演出。捷克的文艺作品一直无法让人小视,今晚的演出再次映证这点。上半场的胡桃夹子轻盈活泼,优雅自如,下半场由Petr Zuska编舞的三段小曲让我尤为击节赞叹,扎实的功底和流畅的肢体对话,让人看到可以回味和思考不少东西,探戈和现代芭蕾的转换也十分自然幽默,整个作品的流畅自如感,真的让人深深为之感染。最后的小交响曲,略微有些传统主旋律,甚至带有一丝集体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但是起承开合都很健康阳光,似乎可以简单解释为“为了自由和光明的未来”。——整场演出十分成功,最重要的,是充满了在别处看不到的人的气息,感受到人的汗水、人的思想和人的尺度,唯一缺憾是没有现场乐队,大概是经费局限所致。同事们的优雅主持和讲话之类,也都恰到好处,而一位捷克先生身着民族风格黑色“裤裙”,自己主动在台上承担中文翻译,也是一门最近十分流行的艺术,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到我们最近参加的一个沙特阿拉伯活动,到处都是磕磕巴巴的中文大行其道,显见得我们民族文化舞台人品爆发,说不定真的要进入一个文化交流更加通畅和多样的、类似张小五和海归帅哥热烈混搭的新时代了。

 

说到这里,如果借助对古典音乐和芭蕾及现代舞的敏感,重新去观看美国大片娱乐文化,不免觉得漏洞太多,气质太粗,太成俗套,太注重技术的炫耀和庸俗的自以为是(“这个尤物是谁?。。。她会说拉丁语?。。。拉丁语是一门死了的语言,没有人说拉丁语。”多么纯美国的土气对话!大片里主角说个法语也当成多大个事去炫耀,而反派一定是说俄语或阿拉伯语或中文而不配字幕,然后让主角大声喊“你们会说英文吗?”多么过时的美国中心论和语言种族主义!)——一句话,那些觉得大片看够了的人,赶快回剧场吧,至少你还有回味的动力。还有,永远不要理睬那些每天充斥于屏幕的明星露点之类的垃圾话题,更不要去看那些什么“羊奶的产量比牛奶低”之类的伪广告,他们都在一天天腐蚀我们的艺术鉴赏力和信息判断力,纯粹浪费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个梦
后一篇:充气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