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逍遥法外》,总在情中

(2006-04-16 11:06:30)
 
劳拉*穆尔维说,对美或者快感进行分析,就是毁掉它。在通读和准备电影理论材料的时候,一方面自然是电影知识和批判力的不断增长,一方面却在电影想象和感受力的层面有退无进。流行的电影理论里,对于造梦机制、视觉快感、主体误认、缝合理论的阐述,都是一种社会学和政治学基础上的批评态度,拿着这把刀,看什么电影都是“挖心”、“找刺”的狠劲,因此也损失了不少快感。
 
要平衡这种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好电影和好导演面前,老老实实地享受吧。
 
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对好莱坞自然也放松了警惕。都是讲人性,浪漫是否有罪?有了高科技,心理如何表演?如果不是故事说到位,何以全球观众自愿投诚?记得王崴和朋友们都对星战、科幻、英雄主义都有着毫不羞耻的喜爱,大约也是70年代生人的特点吧。于是打算歇他两天,找些老片好好看看,比如,最有代表性的斯皮尔伯格。不过拿发现家中藏货不是很多(或者是未曾编目?),于是随便找了一本。
 
片子是Catch me if you can,中译《逍遥法外》或者《猫鼠游戏》。本来是带着《十一罗汉》的喜剧预期去看的,最后竟心甘情愿被这个父子亲情、孤胆少年的故事感动了好久。看着Carl与Frank逐步升级的追逐与接近,看着天真的Frank游戏也审视着这个颠倒世界,看着老父亲喃喃着从尊严走向颓唐,看着漂亮母亲另起炉灶变得遥远,时而开怀,时而垂泪的我,什么词语也忘了,用餐的佐料如何,烹调手艺如何,都不去管了,且化于无形的接受和幻想,做一回借酒浇愁的最无知的观众吧。
 
静下来想:也许好莱坞最拿手的,屡试不爽的几点,基本就在于故事的惊险、情节的曲折、人物的单纯、感情的完整,然后加上永不忘记的,对智力、科学、学习的歌颂。任何人,通过学习,都可以在最差的境遇也做到与众不同。在这样的信心下,剪辑也好,欺骗也好,麻痹也好,窥视也好,都能让观众各取所需,乐此不疲,甚至起到益智怡情、移风易俗之功效。
 
关于父子亲情的片子和题材、故事,国内可谓多多,但国内对于很多可能情节比较曲折的内容,比如犯罪,包括高智和弱智犯罪,都有禁忌或缺乏技巧,或者对家长里短的表现,常常只有朴实而没有绚烂,滋味单一,底气不足,难以多样。——不知电视剧是不是好些。
 
现在越来越觉得,不管是1930年代还是21世纪,中国电影市场和创作最有可比性的,不是日本也不是韩国,不是法国也不是北欧,仍然是好莱坞。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是希望通过电影休闲,做梦,自我欣赏,自我提高和道德教化的,批评、挖掘、建设、呼告的东西,电视和主流媒体每天已经那么多,普通大众也许并不会再希望通过银幕来接受。我倒觉得如果能有一大批象冯小刚一样,不管背景出身,热心服务群众,一心讲好故事的创作者,国内电影市场潜力其实应该大得很。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电影生态的建设,该艺术的艺术,该个人的个人,该青春的青春,该科幻的科幻,完全是可能的事情。——话说回来,如果满脑子想着“身份”“世家”,老想着评什么奖就是成就,可着劲儿要进入电影史,弄得自己也暧昧无立场,只想着自由不想着因果,再糊上点后殖民的小资和不彻底的游戏情调,反倒可能孵出更多的“二环十三郎”或者“馒头”之类的荒唐事来。——看看人家斯皮尔伯格大导,02年才刚拿了个电影学士,又怎样?人家就是这一颗孩子的心,就这一些经典电影的启蒙和洞察力,就这些熟练的技艺和直觉,就用这样的市场机制,制造了多少梦想,滋养了多少观众,难道不是最美好的事情么?
 
说来说去还是不能执着。电影的精神,即使是最艺术的、最精英的,本质上也还应该是最基本、最朴素的情感和关怀。何谓朴素?风行水上,稻生田中,虽变化万端,亦不自矜乃至不自知也。google起中文名为“谷歌”,咋听不喜,反复咀嚼,岂非亦为民本之真情乎?这样一想,简直都有诗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