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然意识到,应该换个角度看无极

(2005-12-23 14:02:40)
分类: 爱到永远
昨晚梦见陈凯歌,和他探讨了一番“创作唯美作品是否仍然有很大空间”的问题。醒来后,胡乱涂抹了一些想法,突然意识到,应该换个角度看无极。
 
这个角度就是后现代主义批评。
 
在后现代的语境和视野里是没有权威的,作者不但不再是全知全能的催眠者,而且作品本身也不企求建立任何乌托邦或者理想主义的希望,一切都是变动不可靠的,就象这部试图叫做“the Promise”的电影里,没有一个角色是信守了诺言的一样。陈凯歌也许不是没有能力把这个故事编圆,而其实也许正是要用这种不完整的,荒诞矫情,破绽百出,自相矛盾的表述方式,来激发每个人对“电影=故事=幻觉/麻醉/权威”的陈旧观影模式的怀疑和挑战,将人们的一切积习已久的消费感动和满足的期待彻底打破,颠覆大家对包括导演在内的电影的信任和依赖感,在棒喝之中,偷偷开启一个新的中国大陆后现代电影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比周星驰解构之余仍然温情脉脉的小市民成长和真情题材的电影,更为彻底,更让人震撼。
 
我说这些,全是很认真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条件反射地要拿以前的套路去分析判断无极,其实也许真的过于仓促。
 
我需要仔细想想,再回味一下,在众多演员刻意营造的类型化人物的底下藏着什么,在艳丽变幻的俗套化景观的背后又露出了什么。为什么导演在纯情与矫情之间,在真实和虚伪之间,刻意留出了这么多空间让观众看破?那位毫无意义的,捉弄苍生而又毫无感情,有始无终倏忽跳跃,口口声声称自己代表无极真理的满神,与我们这个泛滥着商业化凯歌与伪小资情怀的时代里,到底具有什么意义。
 
我决定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大家请不要拍我。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横空出世之时,也是从怪诞开始的。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怪诞,包装在商业广告一样的华美糖纸之中的,也许仍是一枚好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