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欢笑——朋友张玮忆王崴

(2005-11-23 13:11:04)
(注:晓春为王崴真名)
 
晓春走了,结识8年的朋友无声无息地走了。对他人而言可能是无限的哀伤和惋惜,对我而言除了刹那间的惊魂未定,余下的则是漫无边际的回忆,充满欢笑的回忆。是的,只有欢笑。

晓春是睿智之人,记忆中的他从来是谈笑风生,不经意间创造的句句经典名言,现在想来都忍俊不禁。起先觉得有些罪恶,似乎友人不幸辞世理所当然地要悲痛,哪还能笑呀。但仔细想来,这正是晓春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把美好的记忆留给你,让你永远回味,一生珍惜。不欢笑便是辜负了他,便不是他的知己。回忆他,必须笑着回忆。我和老婆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笑着搜寻了和晓春在一起的全部回忆,也在欢笑中和他遥遥惜别。
 
不敢说人的命运天注定,但人生确实充满了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与偶然之间又往往仅是一步之遥。不必强求,但求释然。97年参加工作之后我们一同军训。外地3个月的封闭军训确实单调、乏味,我们曾经一起请“碟仙”。不是封建迷信,只求调剂生活。“碟仙”据说是附在碟子上的鬼魂,虽不甚相信,也不敢怠慢,好奇心作祟罢了。但结果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有些已经淡忘了,但关于晓春的命运却记忆犹新。他前世是一块巨石,后世是一棵橡树,都有些木讷,可与其大智若愚的样子颇有相像之处。想来确实有些道理。前世的巨石看到太多的人间苦乐,众生百态如电影一般在其面前演绎着,参透人生似也是情理之中。今生他乐观幽默,因其有多年丰富的积累;他喜欢电影,要用自己的智慧解说人生,因其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他想做,做了,只是没做完。这不是遗憾,因为他做到了。后世的橡树如今有了新的使命,西北或西南的某个地方有一个位置正等着他去填补,新的生活等着他去体验,新的电影等着他去制作。
 
晓春是个戏剧性的人物,需要近距离接触才能看清,需要长时间交流才能读懂。他看上去是粗线条的,但内心细腻。军训时,军营老鼠泛滥,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我的床恰在窗边,半夜里老鼠在窗沿上跑来跑去,最后居然跑到我头上来了。我伸手打,它竟一头从窗户扎了下去。以为这东西气性大,被逼跳楼了,扒头往下一看,嘿,人家毫发无损。那一瞬间升起的敬佩和愧疚之情顿时烟消云散。虽说不怕这东西,还是觉得恶心,心情不爽。晓春占据了有利地形,靠近内墙,无鼠骚扰。但他却固执地要和我换床,称其对鼠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定能给它个下马威。结果还真如他所言,鼠辈未再造次,我也黄粱美梦起来。
 
军训后期开始准备文艺演出,队里找四个人说快板,我成了其中一份子。整天双手舞着快板,噼里啪啦一通乱打。从小总抱怨家里没让我学个乐器,这下倒好,练起快板来了,姑且算个乐器吧,就是有点贫。打快板需要左右手配合默契,就如同一手划方一手划圆,要协调好并不容易。也别说,只要下功夫,真没什么办不成的事儿。一个月下来,我这快板还打出点样儿来了。没想到的是,军训结束回到北京,晓春居然骑着二八大车跑了好几家乐器行,淘来了一副快板送我做生日礼物。这辈子唯一会的一件“乐器”还是承他的情了。兄弟,你要是不嫌吵,不嫌哥们儿手生了,等我回国,再给你打一通。
 
刚工作那阵,不知怎么的,早晨就是起不来床,军训时出早操的优良传统几天功夫就丢光了。晓春倒是不错,军训时表现不行,军训完了,到按时起床了。我俩住在一个宿舍楼,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我的宿舍叫我起床,然后再回去洗漱,我们一起骑车出门去单位吃早餐。原以为他也就是几天热乎,没想到这家伙还真是日复一日地履行使命。偶尔哪天我按时起床去洗漱了,他扑了空,回来后同屋的室友肯定告诉我,“叫早的刚来过了”。自此,他又多了个“叫早的”之雅号。
 
晓春行事不同常人,随心随性。有人说他怪,愿与之交往的并不多。后来有了互联网,他在网上结识了朋友无数。因此,他迷恋于网络,钟情于网络,也闻名于网络。网络让他的世界豁然开朗,让他找到了自己潜能得以发挥之所。在朋友不多的当时,我觉得他有个性,喜欢他与众不同,他也觉得我待人宽容,两人倒也很合得来。即使有时真是看不惯他的一些行事方式,觉得有些古怪,也随他去,久而久之倒从中体味了很多乐趣。
 
还说军训。当时不定期地搞紧急集合,且多在半夜睡得最香的时候,恨得人牙根儿痒痒。集合哨声一响,用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打起背包,下楼集合,跑上几圈儿步后又回来睡觉,闹得不少人半夜作噩梦,净出笑话。晓春原本反应就不快,打背包更是慢动作。为了不给我们班丢人,他就提前把背包打好,晚上睡觉也不拆,紧急集合号一响,背上就走,效果颇佳。当然速度也不能太快,反差太大容易引起队长的怀疑,等几个速度快的冲下去之后,再随大队人马杀下去,方显真实可信。每天睡觉前,他便像捧圣旨一样必恭必敬地将背包从床上“请”下来,在马扎上安放好。衣服也不脱,把七八件衣服胡乱地捆一起,权当被子盖了。当时我就想,这么虐待衣服的男人,会有女人要吗?
 
晓春酷爱搜集光碟,尽人皆知。这事放在现在,也无所谓了,但当时每月仨瓜俩枣的工资大部分都被这东西勾了去。收藏多了,却无处安置。五六平米的宿舍两人共享,人都快塞不进去了,更何况影碟乎。他倒是有创意。有个周六我们都回天津了,周日我回来以后去晓春宿舍想看看他干嘛呢。刚走到半路,就听见楼道里丁丁光光的敲打声。循声而去,只见这位同志正忙得欢实。他的宿舍与隔壁宿舍之间有道门,锁死了,打不开,可能以前是通着的一套房,后来隔成了两间单独的宿舍。这老先生居然在门框上横着架了三块木板,木板的长度正好和门的宽度差不多,这样一来,门框成了天然的书架外框。门既然锁死就不成其为门了,在晓春看来和其他的东西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可以改造利用的。门成了书架,影碟们也就有了理想的安身之所。再一打听,这几块木板居然是他从天津背回来的!
 
影碟们安身了,晓春便肆无忌惮地享受起来。购置了电视和影碟机,完全沉浸在电影的世界当中了。一天,非逼着我陪他去买耳机,而且还要无线的那种,这在七八年前真是件奢侈品。我也不敢阻拦。倒不是因为不花我的钱,而是他这人平时特节俭,但凡要花钱,而且是大钱,肯定经过了深思熟虑。买回来之后,我才小心翼翼地问购之为何?先生告,今后在水房洗衣服也可以边洗边“听电影”了。自那日起,楼道里便时常可见一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四处溜达的高大身影了。
 
住宿舍时无处洗澡,宿舍楼旁边胡同里的一家浴室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我每次去洗澡,必定把要带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安排好,洗发水、香皂和换的衣服、拖鞋一定要分开。晓春则是大手笔,一个透明大塑料袋全齐。这大塑料袋也不知是从哪儿找的,可能就是影碟机的包装袋,也没个能拎的地方,他就囫囵个儿地一把抓起来,非常自然,无任何的不适。塑料袋里绝无任何奢侈品,一块香皂足以。住在宿舍的日子里,我就是和这个抓着透明塑料袋的哥们儿一起洗了一年多的澡。
 
北京的天气很干燥,不涂点面霜之类的东西,非常容易脱皮。倒不见得要用什么高级的东西,但多少涂一点儿还是需要的,否则自己脸上难受,别人看着你脸上净掉皮儿也实在不雅。晓春就是不随大流儿,脸上的皮儿不时地掉着。在我实在忍无可忍的哀求之下,他不动声色地甩给我一句,“这可不能惯着”。这又不是孩子,不是自己的脸嘛。“都一样,就不信治不了它。”
 
我这人有些洁癖,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得整整齐齐,也看不得别人乱。可就是拿他没辙。每次去他那,想不皱眉头都控制不住。要实在看不下去了,也说他几句。知道没用,该什么样还什么样,就当是痛快痛快自己的嘴,也给屋里的东西们叫个屈。一天,晓春邀请我和当时的女友、现在的老婆去他那看一部电影。我们欣然接受,但要求他整理好内务。这可给他出了难题,胡乱地收拾起来。说收拾都是抬举了,基本就是藏。结果倒还令人满意,但再找什么东西也找不找了。晓春气急败坏地说,“收拾倒是收拾了,现在东西都在它不该在的地方了。”对他来说,袜子和方便面放一块儿似乎才是“该在的地方”。从此我断不敢再提什么收拾屋子之事。
 
在宿舍如此,分房后还是这样。2000年底我们赶上部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我是已婚人员,可以分居室房,晓春是未婚青年,只能分改造房。说是改造房,也是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跟一居室一样,就是面积小一些,没有阳台。别人要房,都要大客厅,小卧室。可他却正反着,非要小客厅,大卧室。我赶紧去取经,听听他的高见。他胸有成竹地说,卧室大,可以把电视、影碟机和影碟们都放进来,躺在床上看电影了,多棒。还是电影!卧室是高兴了,得到重视了,客厅及其他地方就不招人待见了。一次有邻居从他家门前经过,见大门开着,客厅大小箱子敞着,以为要出国常驻,正收拾东西呢。但一连数日,发现天天如此,也就见怪不怪了。
 
晓春是单纯的人,不谙世事,像个孩子。和他在一起,不必较真,但遇事还真得替他上上心。2002年外派出国常驻,他和好书还在热恋之中,难舍难分。本来就不擅长收拾的他,准备行李更是一件苦差事。举起这件东西也需要,那件东西也有用,一转眼的功夫一件也找不到了。但有几件东西他是一刻不离地放在身边,爱不释手,如同拿到心爱玩具的孩子。那就是他刚买的笔记本电脑和照相机。酷爱的影碟们自然是少不了的,只是行李重量有限,哪盘都不舍得不带。送机场的车由部里统一调派,本不用操心,但惯例都给司机一条烟之类的东西,联络感情,办理登机手续也可多帮些忙。晓春不懂这些,光想着他的宝贝玩意儿,还有和他热恋的好书诉说离别之情。我就知道他想不起这些事,自己带了一条烟送给司机,又专门从部里借了两张机场隔离区通行证,让好书同去送他,怕他糊里糊涂上错飞机。可能是我管得太多,这家伙根本没觉得手续多复杂,临了竟连再见都忘了跟我说,抱着自己的宝贝儿们就上飞机了。朋友太熟了,还用客套么?
 
都说离了谁地球照样转,这话不假。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离去的这个人的在与不在还是有很大的分别,毕竟生活变了。可是活着的人也不能太自私了,不能因为自己的人生轨迹被迫改变了,习惯被打破了,恐惧,害怕,孤独,就要拉住离去的人死死不放,永远地停滞在过去,仅靠记忆为生,拒绝新事物,拒绝新生活。离去的人自有他要离去的理由,自有他要做的事情,自有他要完成的使命。他曾给了我们快乐,让我们欢笑,让我们以有他这样的朋友而骄傲。我们也应具备豁达之心,让他释然而去,因为还有更多的人要与之为友,与之畅谈。
 
离去的人已经去了,活着的人还要活着。人生不就是这么演绎的吗?历史不就是这么继续的吗?做应该做的事,做以前想做但没有做的事,做以前没想做但现在想做的事。一句话,就是珍惜生命,享受生活。这正是离去的人希望看到的,也是活着的人应该做的。晓春爱笑,抿着嘴腼腆地笑,或者咧着嘴开心地笑。记住他的笑,像他一样的笑。只有欢笑。
 
                                                    张   
                   2005年11月5日 携妻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遥祝晓春安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