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中国排球职业化的阻力

(2012-02-21 08:55:04)
标签:

女排

排球

职业化

体育

分类: 体坛博弈

企业支持体育事业,有广告效应是应该的。但是似乎在中国排球界就成了一个敏感问题。有些排球粉丝喜欢企业白给钱,当活雷锋。这样的作法,一看就知道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心态。

 

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育职业化的一个特点是要鼓励队员实力提升后成为明星。明星效应本身便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吸引大量企业投入。这不仅给明星队员带来高收入,也给商业界带来广告效应。高收入和明星效应又会刺激体育观众眼球,扩大观看市场。同时刺激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体育项目中来。中国足球篮球的成绩不好,但这个市场化做的很好。因此,球员收入高,企业投入也很积极。

中国排球因为成绩好,所以在职业化改革上走的最晚。女排黄金一代做个广告,还要排排坐吃果果,大家一起上。女排黄金一代时期,主教练陈忠和做广告最多。我个人一点不反对陈忠和去做广告。但从商业效应来说,广告效应最好的几个女排队员(无论球技还是外形),这几位队员做的广告加在一起也没有陈忠和多。这里就有“官本位”因素在里面,因为教练资格最高。

 

当年曾经有商业界分析,黄金一代的赵蕊蕊的商业价值可以排在全国运动员前十(赵蕊蕊受伤前)。但很奇怪,排协排管根本没放赵蕊蕊去做广告。如果蕊蕊做了广告,不仅自己有了收入,排球官方也能分成蕊蕊的广告收益,何乐而不为呢?等到蕊蕊受伤淡出,这样的机会和价值就浪费了。排管排协落后的观念可见一斑。所以黄金一代队员在如日中天、手握世界冠军头衔的时候,也没怎么做广告。不仅影响了队员自己收入,地方队伍和国家队收入也少了。相反中国羽毛球队就聪明多了。等到黄金一代成绩不太好了,广告效应和价值也相应减少了(但还有些)。到了那时候,黄金一代只好回到靠国家吃饭看病找工作的老路上。

 

似乎排管排协最喜欢女排给他们带来荣誉与仕途业绩,而退役后又要求着排管排协讨生活。这样排管排协才感到很舒服。唯恐这些女排姑娘们有了自己的经济能力或者出路不靠排协排管了。这种情况下,排管排协对职业化发展从内心上是抗拒的。他们梦想的就是1980年代的体制。把队员管得死死的,成绩好了你离不开我,退役了你也离不开我。也因为如此,排管排协急功近利,训练上不顾高大队员特点继续80年代的三从一大,导致运动员寿命由于伤病而提前结束。也因为如此,造成了老队员还能堪用的时候,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拔苗助长让新人接班。一切为了成绩和政绩。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总算黄金一代的队员由于成绩好出路多了,有排管和政府给管饭票和医疗。但职业化本来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入、更长的运动寿命,她们中很多人却不能够了。要不是恒大女排的出现,黄金一代早在2008奥运后集体消失了。

 

所以在中国搞排球,必须要进入国家队,收入才能高(恒大是职业化的不算)。如果你要国家好好款待你退役后的生活,你必须要拿下世界冠军。即便你过去是世界冠军但后来不是了,你的待遇也会和在世界冠军时期退役有不同了。老女排孙晋芳张蓉芳等就是在世界冠军还在手上的时候退役,因此国家全管了。而杨锡兰杨晓军等由于汉城奥运丢了冠军,回来后不仅被骂,待遇方面就立刻不同了。即便是她们曾经是世界冠军。

由此一来,养成了中国排球一直一来的“吃国家”和上上下下的“金牌”心态。要吃国家,必须要拿世界冠军。靠自己打球出名是没戏的。因此,过去年轻队员一看进入国家队无望,便早早选择退役。地方队工资很低,伤病都不给好好治疗,年纪大了退役没人给好好管。还不如早些自己寻出路。这样就造成今天排球低迷的市场。

反过来咱们的所谓排球迷,很多也不是真喜欢排球,他们喜欢排球带来的世界冠军荣耀。一旦女排丢了冠军,他们也就不看比赛了。所以女排所谓市场,在球迷中间更多是冠军金牌心态作怪。联赛中就是联赛冠军。冠军心态决定了球迷市场大小,这样搞排球市场化,投资者就必须看女怕成绩好歹。有了金牌了女排才有人关注,企业才愿意投钱。如果美誉金牌便立刻少了草根市场关注,企业也就不愿意投钱了。这也是造成中国排球市场和职业化慢的原因。

只有基础球迷真的喜欢排球,才有排球市场的稳定基础。然后加上职业化、市场化、明星化之后,才有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排球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