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泰坦尼克
(2010-10-08 13:24:11)
标签:
泰坦尼克影音评论卡梅隆娱乐 |
分类: 影音娱乐 |
看过两部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电影,一部是在80年代,中文片名为“冰海沉船”,另一部是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泰坦尼克”。一晃眼,上一次看“泰坦尼克”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更不用提“冰海沉船”,已经印象非常模糊。
但是两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却永远难忘。
当泰坦尼克即将沉没前,甲板上几位弦乐演奏师,不约而同地、平静地演奏起了一首赞美诗。无论是80年代看的“冰海沉船”,还是97年的“泰坦尼克”,都完整地保留了这组镜头和赞美诗的配乐。后来才知道,这段场景是当年泰坦尼克号幸存者们的亲眼所见。这组镜头和音乐,在我看来,是两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处在茫茫的冰海,挣扎无助的人们哭喊声震天,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无论是谁,心中充满着无比的恐惧,感觉自身无比的渺小。此刻,这段柔缓优美如天使般的赞美诗音乐,让人感到,自己被一股宏伟、温暖、无尽的慈爱所拥抱。
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每看到这一段,心里禁不住有种想双手合十、下跪在地的冲动。
泰坦尼克号在那个时代,曾被称为不会沉没的巨轮。登上巨轮那一刻的人们,无论何种身份,都会被所有陆地上的人们所艳羡。开航前,泰坦尼克以及巨轮上的人们,那种傲然,那种气派,那种兴奋,用一句台词形容,“我是世界之王”。他们犹如古希腊神话中敢于向神祗们发出挑战的英雄们,高举武器,昂然驶向茫茫的大海。
在那个时代的世人看来,天空是泰坦尼克的极限,大地是泰坦尼克的港湾,大海是泰坦尼克脚下迈向辉煌的台阶。当人类骄傲地走向世界之巅,他们感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他们的脚步。
但世人忘了,当泰塔尼克驶入大洋,她无非也是沧海的一尘,瞬间时光的过客。
小时候当我第一次体会到死亡,死亡的恐惧让我昼夜不安,害怕到极点。我自己首次登上轮船走向大海,顿感原来自己渺小得如此不值一提。
冰海中无奈下沉中的泰坦尼克,茫茫海水阻断了一切生存的希望,观众们不禁感到,原来人类如此脆弱,如此渺小,如此不堪一击。
从巅峰上摔落下来的速度如此之快,世界之王们连忏悔反思的时间都没有,一切已经在波涛中粉身碎骨,化归为沧海一滴。
在头戴金银珠宝的世界之王的眼中,一切无非是踩在自己脚下的尘土,就连大地不过是一个自己向世界演讲的站台。当王者的肉体和珠宝的辉煌渐渐陨落之际,大地不会偏爱金银珠宝,也不会唾弃曾经漠视她的人类陨骨。钻石与尘土,大地平等地将他们收入怀中,犹如一位母亲抱着自己的孩子。
凡人的一生,转眼烟云,在这段旅途中,无论世界之王,还是芸芸众生,都被一种博大的爱所包容着。这种爱,充满天地,无时无刻不在身边。从父母、爱人、子女、亲友的眼里,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爱的光辉与温暖。当渺小的自我面对生死一刻,只有这种博大的爱,能赶走我们的恐惧,给予我们足够的力量和内心的平静,勇敢地走过这段死亡黑谷。
凡人的生命中,每个人都会有泰坦尼克的辉煌,也会有泰坦尼克的沉没。然而在这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那种覆盖一切、绵绵不绝、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慈爱。
赞美诗虽然是基督教特有的乐曲,但赞美诗的词曲中,凝聚了人类某一群族几千年来对博爱的向往、追求和体验。带着发自内心的谦逊和忏悔,赞美诗的旋律,让人们仿佛回到了摇篮时代,如孩童般喃喃祝告,感受并感恩母爱的沐浴、温暖、宁静和欢乐。
泰坦尼克沉没之前,音乐家带着宁静而忏悔的心,虔诚地演奏了对无尽大爱的赞美。
通过泰坦尼克号幸存者们的回忆,通过电影艺术的重现,这段场景和旋律,一次次地冲破了文化、宗教、种族、时空的壁垒,感染了全世界,警示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