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中的几位老戏骨子
(2010-09-26 12:56:39)
标签:
新版红楼梦杂谈 |
分类: 影音娱乐 |
看了新红楼梦,对于年轻演员们的表现,特别是宝黛钗等,实在不敢恭维。不过,片中的的几位老戏骨的出现,为该片增色不少。
王夫人 - 归亚蕾
她饰演王夫人,一眼能认出来。归亚蕾的外形很有特点,举止谈吐,颇具大家太太风范。王夫人平时不露声色,搞不好显得过于软,到了抄检大观园,往往又会过于凶狠了,不是一个讨巧的角色。也就是归亚蕾这样的老演员,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
归亚蕾和著名台湾导演李安曾经多次合作,“喜宴”“饮食男女”等,虽然戏份多寡不一,只要归亚蕾一出场,整个场面就活了起来。这就是一位老戏骨子的实力,任何角色,好的、丑的、正的、反的、平民、贵族,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在一群演员中,该闪则闪,该藏则藏,可是无论闪光也好,潜藏也罢,唯她鹤立鸡群,绝无雷同,一眼就能找出归亚蕾。
邢夫人 - 王馥荔
80年代中国“第一嫂”,过去以哭戏、苦戏、底层人物角色而著名。王馥荔的哭和她的乡土风格,成了她的招牌,也成了制约她角色拓展的因素之一。突然要演一红楼梦中比王夫人戏份更少的邢夫人,而且还是一个小心眼、不知进退的侯门夫人,难度可想而知。总体而言,王馥荔把侯门夫人的气质把握得比较到位,只是在邢夫人哭的时候,隐约还能看到一些王馥荔的影子。
至今依然记得王馥荔最成功的一个角色,“日出”中的那位年华老去的“红唱手”妓女。当年凭借这个角色,王馥荔毫无争议地拿下了金鸡百花的最佳女配角。
许还山 - 贾政
80年代和杨在葆合为中国影坛的“双雄”。杨在葆的雄性,透着一股野性和强大的反抗。而许还山则是散发一种历尽坎坷的知识分子身上那种沉郁厚重。一直觉得许还山最适合演诗圣杜甫。
许还山刚出道,便是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出现。他和杨在葆合演的“双雄会”,成为一段影坛佳话。而他与潘虹合演的“寒夜”,令他名垂中国电影史。
老年后的许还山,很少演戏。记得新版红楼梦之前,一次看电视剧“封神榜”,觉着剧中的闻仲闻太师,气度非凡,演技出色,而且看着面熟,觉得像许还山,但满把胡子不敢肯定,一看演员表,果然是许还山。此次出演正统、八股、迂腐的贾政,则是很不好把握、又是一个不太起眼、很不讨巧的配角。然而许还山演来,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抄家一段。
有些评论说许还山都年过古稀,演贾政不合适。对于这种说法,只能感叹而今“唯年龄”论的可怕。
周采芹 - 贾母
贾母也不是一个出彩的角色。87版的老太太更像个慈祥老大妈,因此并不是很成功。电影越剧红楼梦中,周宝奎扮演贾母时,除了保留了贾母的慈祥,无论是表情还是台步中,故意加入了一些威严。尤其是台步,周宝奎有意采纳了一些老生的台步,拄着拐杖的贾母,过去贾母这个角色,以周宝奎的最好。
周采芹的贾母也颇有争议,周采芹没有变成又一个慈祥老奶奶。她扮演的贾母声音力度较硬朗,说话比较“放肆”。其实周采芹的处理,应该比较正确。贾母当年也如同凤姐一般管理一个大家庭,虽然老了,必然要有些威风。加上她家中老祖宗的地位,多年媳妇熬成了第一把手,自然有了让她可以比别人在言语行为上更放肆一些的权利。
贾母抄家后直到去世,周采芹的表演尤为出色,把一位侯门大家老太太的气度把握得特别好,镇住了整个场面,她的贾母,是目前为止最为出色的“贾母”。
周采芹是著名老生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的女儿,离开父亲去了海外后,从此父女阴阳两隔。自60年代起到90年代,作为一个华裔女演员,周采芹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英美舞台和荧幕,取得了颇为不易的成就。在好莱坞,她最为令人难忘的角色是电影“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的一位老年母亲。这部电影虽然在描述华人男性方面手法过于偏激,但整体而言,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表现两代妇女独立主题的影片,属于世界影坛中妇女主题电影的经典之作,堪比斯皮尔伯格的“紫色”。
作为海派须生的后人,周采芹说话时候带着一些上海话口音。电视剧中贾母应该采取了配音,配音虽然偶然显得有些生硬,不过总体还算合拍。
<其他的配角>
新版红楼梦其他一些配角中出彩的实在不多。除了以上几位,个人感觉,尤氏这个角色也属于非常不好把握的一类,好在电视剧中的尤氏,无论外形还是表演分寸都很到位,印象深刻。刘姥姥由于角色容易出彩,感觉还过得去。丫头中,晴雯最出色,袭人的外形和表演也比较到位。其他丫头基本上很难记住谁和谁。其他仆人中,周瑞家的还能算可以。
男性角色中,贾琏、贾环的选角和表演比较成功,至少能让观众记住“这一个”,不会和其他人搞混了。至于秦钟、柳湘莲等,只能用彻底失败来形容。
女性配角中,秦可卿这个角色,虽然外形比较特别,但演员的气质和表演比较失败。新版中的妙玉和87版同样不值不提。至于其他一些配角,很多时候对话中不喊名字,都记不住谁和谁。
由于红楼梦人物过多,都要演到位,难似补天。有兴趣的观众,还是以阅读原著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