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王宝泉辞职

(2010-09-03 16:29:47)
标签:

排球

女排

王宝泉

王一梅

惠若琪

魏秋月

陈忠和

蔡斌

体育

分类: 体坛博弈

201093

 

 

最近中国女排王宝泉在世界女排大奖赛后,突然回天津看病,很多球迷看出这个安排很意外。果然不久便传出王宝泉教练辞职的消息。王宝泉作为前天津女排教练,在国内联赛七次冠军的业绩,而且是个骨头很硬的教练,突然辞职震动了中国排坛。

 

辞职有身体有原因,但本人看来,尚有其他因素,特别是排协的脱不了干系。首先,王宝泉刚刚组队,排协给安排了老教练胡进,这样的安排表面上是为了协助王宝泉工作,毕竟王宝泉第一次当国家队主教练,有了胡进,可以帮一下。然而这样的安排,其实也显示排协对王宝泉教练隐隐的一丝不信任。胡进是两任老资格国家女排教练。王宝泉名义上是主教练,可还不得不让这位前辈五分。这样一来,王宝泉在很多方面,未必能像在天津女排那样随意。

 

王宝泉的压力,首先来自排协不切实际的成绩要求。中国女排自1981年以来五连冠成绩,让女排成为了一座体育丰碑。对于女排,国人和领导人的要求,只有一个世界冠军,亚军便不可接受。当年女排88难兵败汉城拿了铜牌回来,舆论铺天盖地压下来,教练队员纷纷走人。因此对于女排,金牌才算成功,没有金牌一切都不算数。这是草根百姓到领导人的要求。排协自然不顾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将这巨大的成绩压力压到了国家女排主教练头上。

 

环顾一下中国女排所处的大环境。世界女排自从2000年以来在全球发展很快。欧美强队数量增加,冠军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过去。在技战术上,欧美女排不再是过去70年代、80年代初的“大笨熊”。早期亚洲队伍那种靠前快背飞平拉开把欧美队伍打得晕头转向、东洋魔女靠地毯式防守、牛皮糖战术磨死欧美队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今的欧美强队如巴西、意大利、美国、德国、荷兰等,他们的快攻战术和亚洲队伍相比丝毫不逊色,甚至还加入了男子打法,靠出色的身体素质、弹跳、滞空能力,丰富了前后快球、背飞等战术的空中节奏、移动的变化,这样快球的威力超越了亚洲传统快变打法。防守上,亚洲队伍的原有优势也已经荡然无存。就连一向以防守差著名的俄罗斯、古巴等队伍的后排保障都在提高。过去亚洲队伍的传统快变、地面技术优势,已经丧失殆尽。于此同时,欧美女排引入男子化的立体战术进攻,和传统前排的亚洲快变战术,成功融合在一起,建立了立体、多变、高速、全面的现代排球战术体系理念。欧美队伍在战术体系上,终于走到了亚洲队伍的前面。

 

欧美国家自80年代开始,体育的高科技含量随着电脑技术、医药生物科技水平的发展也飞速提升,很多传统训练手段发生了质变。身体素质的训练更加科学有效,对伤病防护能力更强,运动员的体育寿命大幅度延长,甚至提出27-30岁是排球女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此外,电脑科技引入现场指挥也是一次排球界创新,将对手的任何变化通过现场电脑分析并找出对策,这种现场指挥与电脑分析同步的指挥方法,加快了欧美队伍临场比赛的应变能力。

 

相反我们中国排球,当年汪嘉伟回国执教,发现国内男排还在用70年代汪嘉伟打球时候的训练方法。女排由于东洋魔女教练大松博文和中国女排五连冠烙印的影响,一直采取大运动量训练,以大幅度提前透支运动员体能和健康为成本,短期内迅速提升队员的技术能力。其结果是中国优秀运动员往往运动寿命较短,主力队员一般只能打一个奥运周期,之后由于严重伤病爆发而实力大受影响。80年代的郎平25岁退役。陈忠和手下的七仙女黄金一代,在夺取2004雅典奥运之后发生了大面积的严重伤病,根本动摇了女排的实力。

 

在技战术方面,我们一直抱着立体进攻属于“救火”战术的看法,对于传统战术体系没有任何改变。理论上觉得只要我们一传精确率达到60%甚至更高,我们就可以通过前排快变战术打赢所有对手。我们要求一传球必须弧度很低、很快,尽可能精确地、以最快速度送到二传手里,这样可以增加我们一传、二传、战术进攻的整个速度链,以超越对手的速度和多变战胜欧美“大笨熊”们。这个理念至今未变。

 

中国女排自从陈忠和时代开始,无论高度、弹跳、力量都比郎平教练时代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她们的技术全面性没有丢失。可以说,“七仙女”是一个技术和高度的“中间代”。一方面周苏红、张娜、刘亚男组成的一传防守铁三角,的确能够做到一传高速、高效率到位。一方面横空出世的赵蕊蕊和二传手冯坤拥有出色的网上统治能力,加上分配球速度很快,七仙女在2003世界杯较为轻松地拿下冠军,把刚才那种一传精确高效到位的提速快变打法化为现实。但也因此,造成我们战术进攻体系对一传精确高率的巨大依赖,也为后来高大化后的技术能力严重偏科的新一代女排埋下了战术“地雷”。

 

2004年赵蕊蕊受伤下场,虽然女排在放下压力、背水一战、如履薄冰地拿下奥运冠军,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现实,网上控制能力对胜负的巨大作用。2006年刘亚男、张平、周苏红搭档的副攻线,被俄罗斯巴西等遏制得很难看,不仅俄罗斯巴西如此,就连我们过去的学生如荷兰、德国女排等,都把中国女排教科书一样的快变学个透底,如今的德国女排,简直是一个亚洲化的欧美女排。反过来,我们的快变“三板斧”,即便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或在网上频频受阻,或被对方精确的后排站位接起来。现代电脑分析将亚洲传统快变分析透彻,变得毫无秘密可言,从此中国女排快变进攻式微。同时欧美女排在高度、立体进攻熟练程度上,依然对中国女排保持明显优势。相反,我们对欧美队伍的强大立体进攻体系毫无办法,拦不住也接不起来,对手光靠一个接应,从12号位接连猛砸,把中国女排防守砸得形同虚设。

 

对中国女排一次根本的冲击,在于欧美对手可以在一传半到位的情况下,继续能打前后排高速度的多变立体战术进攻。所谓立体,不仅仅是后排进攻,还有副攻的远网战术进攻,主攻手的远网拉开进攻等。这些都是我们女排所不具备的能力和战术意识。我们的二传看到一传半到位,只能甩到四号位交给主攻手扣球。这种毫无创意、极其被动的打法,从联赛打到国家队,都是一个模式,从而导致我们在国际大赛中进攻效率迅速降低。

 

随着发球威力和种类增加,一传高到位率,成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中国女排一传到位率下降,开始于七仙女时代后期。其实,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泰国女排,如今没有一支队伍的一传到位率能达到60%,一般达到50%出头就非常不错了。而我们的二传一直是在“高到位”一传的情况下才能组织快变,一看一传无法舒舒服服送到手里,哪怕一传弧度高些,我们的二传便不能很好控制战术节奏和分配,导致了“一点攻”的尴尬局面。

 

一传精确到位率明显下降,传统快变战术受阻,导致中国女排不得不开始依赖王一梅这位实力派强攻手的高点强进攻。如果不是王一梅还有相当的强攻突破能力,中国女排从2006年以来的世界大赛成绩会更难看。有意思的是,不少人将中国女排快变能力下降,归罪于王一梅一个人的“慢”,这样的说法未免倒因为果。

 

反观近来迅速崛起的美国女排在此次2010年大奖赛,一传到位率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偏低,大概也就是40%多些,可这并不妨碍美国女排组织有效的多变立体战术进攻。一传不到位到如此地步,还能轻松打败中国女排两次,并且夺取大奖赛冠军,理论上讲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从技战术上来说,大奖赛与巴西、美国的两次失败,对王宝泉教练是一次不小的排球理念上的冲击。

 

女排自2006年后开始下滑,说到底是中国女排排球理念的落后。陈忠和离开了国家女排,蔡斌接受,蔡斌的联赛五连冠上海女排,是中国女排在融合立体进攻和传统快变方面迄今为止最先进、最成功的一个战术体系。蔡斌也很想改变中国女排的排球理念。学习国际先进排球理念,融合中国女排的队员和战术特点。然而,任何理念的改变都是有代价的。

 

自从有了自由人后,联赛中各支地方队伍的盲目高大化,不重视技术全面性的培养,偏科的队员越来越多,就连一些矮个子队员技术也变得粗糙起来,年轻一代女排姑娘的基本功普遍很差。此外,联赛的绝大部分二传手们都是在一种传统排球思路影响下成长起来,那就是前排传统快变平拉开进攻体系,对于立体进攻,这些二传手的视野和思路都太窄。蔡斌想一下子要转变她们的战术思路、要求她们执行立体组织战术,这个要求的确难度非常高,需要相当的时间。蔡斌一个人想当然觉得能改变这一切,可时间不等人。女排转型未成功,成绩反而下来了,失去了亚洲冠军。急功近利的排协,让蔡斌立刻走人。

 

天津女排一直以来在国内联赛成绩斐然,八次决赛七次冠军的业绩,证明了天津女排的道路,在联赛中是成功的。然而,天津女排的打法和训练手段,依然延续了过去传统亚洲女排的方法,细腻地面技术外加传统快变。反观天津女排的联赛对手,由于队员小球技术、地面能力普遍越来越差,搞得很多联赛高大化队伍反而更像80年代初的欧美“大笨熊”。天津女排凭借传统快变、牛皮糖的死缠烂打,将对手一一拿下,取得辉煌成绩。王宝泉教练也是凭借自己的“魔鬼训练”而闻名。

 

当王宝泉教练来到国家女排,和蔡斌一样,他的想法是将自己的一套成功的理念带到国家队。而然大运动链训练却面临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 伤病。陈忠和时代的超大运动量训练,已经把一些年轻队员的身体“磨”得差不多了,马蕴文的腰、薛明的膝盖、魏秋月的膝盖、张娴的颈椎、王一梅腰和腿部伤病等等,都已经不同程度上被透支。但不管怎么说,伤病还是可以通过医疗以及队员不同组合等应急手段来弥补。

 

王宝泉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可他是个有能力的教练也很拼。他想尝试一下,用天津女排的魔鬼训练手段和恢复快变技战术体系,全力提升中国女排实力,冲击世界冠军。王宝泉来接受中国女排,他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世界冠军,绝对不做他想。

 

然而,最让王宝泉倒吸一口冷气的,是中国女排排球理念和实力与世界强队的明显落差。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国女排和主教练王宝泉,终于有了和世界一流强队过招的机会。王宝泉虽然是一位出色的教练,毕竟他过去一直局限于国内联赛,和欧美队伍比赛也是三流级别从未真正面对面尝试过一流队伍如巴西意大利等的厉害,再多的录像分析也不能等同于实战交手。此次大奖赛,和巴西等强队过招后,王宝泉一直说没料到对手如此强大。和一流队伍的比赛,让王宝泉感到中国女排和世界冠军的距离较大。目前这批中国女排队员,技术严重瘸腿,短期之内改变这一切并追赶上这些世界强队,想法很好,但也很不现实。说到底,王宝泉需要时间,而且训练新人需要以牺牲成绩为代价。

 

无可奈何的现实是,中国排协对成绩要求很明确,在2010年亚洲杯中国女排必须是冠军并拿到奥运资格。2010年的世锦赛要进入前四名,怎么也要弄到一块铜牌才行。2012年必须冲击奥运金牌。对于现在的女排来说,在与对手技术、能力、排球理念、训练手段有着全方面差距的前提下,要在两年内完成这一系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业绩目标,难度实在太大。

 

公平地说,用王宝泉教练的天津模式训练中国女排,至少能让中国女排维持在目前世界一流与二流排名之间,发挥好了能冲击一下一流强队但要保证排协所有这些目标完成,要求实在太高了。排协必须要有所取舍,在成绩和时间上要实际些,给予王宝泉一定时间、牺牲一些成绩来锻炼新人,才有可能(而不是保证)某些大目标的实现。但是,排协在业绩上是不会妥协的。中国女排必须是冠军。

 

世界排球的先进理念和打法以及训练上的差距,加上排协不切实际的指标,让王宝泉看不到实现的自己冠军梦的希望,并逐步动摇了王宝泉的执教信心

 

其实排协并非不知道中国女排所处的内外环境,他们也了解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女排的技战术实力的落后。当年他们退蔡斌、拉王宝泉来当主教练,也是中国女排死马当活马医。如果王宝泉能点石成金,那大家都松口气。可是大奖赛,让排协官员们看到王宝泉短期内也拿目前的女排没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向他们的领导交代女排成绩不好的原因。每年换教练,去了陈忠和,换来“先进理念”的蔡斌,后来一看“先进理念”太花时间,成绩上的代价太高,干脆请来“传统理念”的王宝泉。没想到,无论是先进还是传统理念,中国女排依然夺冠无望。

 

与此同时,日积月累的大运动量训练,把中国女排现任的攻防核心惠若琪和组织核心魏秋月给弄伤了。未来一两个月,两人无法上场比赛。这一下,排协也好,王宝泉教练也好,感到今年第一个任务亚洲冠军要丢。可以说惠魏二人接连受伤离队,如同压断骆驼背的最后一根草。大奖赛中可以看到,中国女排另外一个核心人物、强力主攻王一梅的伤病情况越来越严重,她的伤病如今也成了一颗定时炸弹。万一王一梅再受伤不能上场,中国女排可真的没法“玩”了。

 

于是,排协打开了小算盘,他们想让王宝泉继续打完亚洲杯世锦赛和亚运会,万一成绩好,王宝泉继续继续干下去。如果成绩不好,年底让他走人,替排协“背黑锅”,明年再拉个教练上位。如此一来,就算女排成绩不好,排协也有了借口。反正联赛的多年金牌教练也没辙了,排协也没办法。排协可以在领导面前有说辞,说女排现在的确不行了,成绩不好不是能通过换教练可改变的等等。

 

处在王宝泉的位置,心中自然非常恼火,感到孤立无援。看清了排协拿他当挡箭牌保乌纱帽的政治游戏,加上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确不好,干脆借此机会撂挑子。也真叫在今天中国社会环境比较宽松,王宝泉才敢这么做。要是换到80年代,王宝泉只能黑锅背到底。90年代的女排教练栗晓峰便是例子。

 

王宝泉的世界冠军梦破灭了,他也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女排历史上执教时间最短的主教练。王宝泉这次突然辞职,让排协措手不及,于是一系列的传闻铺天盖地,毫无遮拦地到处流传。

 

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中国女排,无论是排球理念,还是管理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